但也有壹些食物看起來很“臟”,讓很多人吃不下去,比如鴨血、雞胗、泥鰍...他們不知道這些食物實際上很有營養。
1
鴨血:補鐵的“大師”
比瘦肉好
鴨血是很常見的食材,滑嫩可口。有的人愛不釋手,有的人卻覺得不幹凈有毒,於是選擇遠離。
1鴨血高蛋白低脂肪,是“補鐵高手”。
動物血液被稱為“液體肉”,其中蛋白質含量與肉類相近,氨基酸比例與人體接近,易於消化吸收,但脂肪含量遠低於肉類。
但鴨血最好的壹點是富含鐵,約30.5mg/ 100 g,高於瘦豬肉(約2.4mg/ 100 g),甚至高於雞血(約25mg/ 100 g)和豬血(8.7mg/ 100 g)。
而且動物血液中的鐵是血紅素鐵,有利於人體吸收,是補鐵的絕佳食物。
小貼士:動物血液富含鐵。如果鐵沒有被人體充分吸收,就會在大腸內與硫化物結合,生成黑色的硫化鐵,導致大便發黑,這是正常現象。
2正規合格的鴨血可以放心食用。
首先,血管裏沒有垃圾和毒素,壹般只有被肝腎“過濾”的代謝產物。
其次,用於食品的動物血液必須取自經過檢疫合格的動物,然後經過滅菌等工藝處理。
所以只要是正規超市購買的合格鴨血,壹般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建議每月服用2-3次25g的血液制品。
三招教妳挑選好鴨血。
因為鴨血比較少,所以有些血液制品會添加豬血,造成壹些人所說的“假鴨血”。那我們怎麽挑選好的真鴨血呢?
①看配料表:鴨血必須排在第壹位,最好不要把豬血和牛血混在壹起;
②外觀:真鴨血表面無氣孔(煮熟後有氣孔),切面氣孔大小不壹,顏色深紅,無異味。
小貼士新鮮鴨血和盒裝鴨血營養差別不大。妳可以選擇任何壹種,但必須是正規合格的產品。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壹款韭菜炒鴨血,可以補腎益氣,補血通便。
韭菜炒鴨血
配料:韭菜、鴨血、姜、蒜、胡椒粉、醬油、油、鹽。
練習:
1.韭菜切寸段,葉莖分開,鴨血切條;
2.鍋中加水,燒開後加入適量鹽,加入鴨血煮半分鐘左右,撈出瀝幹;
3.將油倒入鍋中,七成熱時放入鴨血中炸,形成焦邊時撈出;
4.將姜、蒜放入油鍋中炒香,然後依次放入韭菜梗、韭菜葉,大火不停攪拌;
5.加入鴨血,加入生抽、老抽、適量水澱粉,攪拌均勻,再加入胡椒粉,略炒。
2
雞胗:低脂肪高蛋白
還能滋養脾胃
雞胗,也就是雞肚子,被很多人認為“好吃”,不幹凈,但其實是“養生寶”,不容錯過。
1雞胗:低脂肪高蛋白,有助於調節血壓。
雞胗是雞肉中脂肪最少的部分,脂肪含量約為2.8g/ 100g,內臟中膽固醇含量較低的部分,僅為170mg/100g左右。但是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達到19.2g/ 100g。
而且雞胗還富含鈣、鐵、鋅等礦物質,還含有鉀,有助於調節血壓。
雞內金:健脾和胃,祛瘀散結。
雞胗裏面有壹層黃膜,很多人都扔掉了。不知道是中醫常用的消食化積的雞內金,甚至有“壹兩塊雞內金就是壹兩塊金”的說法。名醫張錫純曾評價其為“消食化瘀,滋養脾胃之良藥”。
①積聚脾胃:雞內金能積聚脾胃,幫助脾胃運化,消除積食。
雞胗粥
材料:雞內金6g,陳皮3g,砂仁3g,粳米30g。
做法:將雞內金、陳皮、砂仁磨成粉,再用粳米煮粥,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②消除臟腑積滯:雞內金仍是“祛瘀特效藥”,能消除臟腑積滯,對肝內膽管結石、甲狀腺結節、胃腸息肉有壹定的調理作用。
金思二胡湯
陳和名老中醫陳老研究出壹個方子——金思二胡湯,不僅能消除小結石(0.5厘米以下的結石),還能防止結石再生!
配制雞內金、金錢草、海金砂、郁金、延胡索和柴胡。
註意本方作為治療用藥,具體用法用量請遵醫囑。
三
泥鰍:“水中人參”
輔助護肝和血管保護
泥鰍又小又黑,經常在泥裏打滾,很多人很難接受。但它有“水中人參”的美譽,民間也有“天上斑鳩,地上泥鰍”的說法,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
據藥理分析,泥鰍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和多種氨基酸,對保護肝臟和血管有益。
1輔助保護肝臟
臨床和實驗研究發現,泥鰍粉具有較好的促進黃疸消退和轉氨酶下降的作用,尤其對急性肝炎療效顯著。
另有研究表明泥鰍凍幹粉具有顯著的保護和抗肝纖維化作用[1];泥鰍多糖對小鼠肝臟的化學損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2]。
輔助降低血壓,保護血管。
泥鰍含有精氨酸,可通過血管內皮細胞轉化為壹氧化氮,壹氧化氮是血管內皮的舒張因子,有助於擴張血管,平衡血壓,增加血管彈性。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泥鰍怎麽做才好吃。接下來教妳做壹道醬香泥鰍紅燒茄子,趕緊學起來吧~
醬香泥鰍燉茄子
配料:泥鰍、茄子、青紅椒、啤酒、油、八角、蔥、姜、蒜、鮮黃醬、料酒、醬油、鹽、糖、豆豉。
練習:
1.將洗凈的泥鰍放入盆中,加入料酒和大量鹽腌制三分鐘,然後用清水洗凈;
2.茄子和青紅椒切成8cm左右的條狀;
3.鍋中放入20g底油和3顆炒香的大料,放入大蒜炒至金黃色,放入蔥花和姜末,加入1勺鮮黃醬炒香;
4.倒入半杯啤酒、料酒、醬油、鹽、糖、豆豉調味,再放入洗凈的泥鰍;
5.慢煮10min,放入茄子,3min後放入青椒,煮開。
四
黑蒜:“東方巧克力”
甜軟糯,抗氧化作用強。
通常用於烹飪的大蒜都是白色的,幹凈的,但有壹種大蒜是黑色的,讓人覺得不能吃。眾所周知,黑蒜是保健品行業的“黑馬”,被譽為“東方巧克力”。
1黑蒜是由大蒜“發酵”而成,味道甜糯。
傳統的黑蒜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利用生物酶催化和大蒜成分的化學反應來“發酵”的。
在高溫條件下,糖和氨基酸發生美拉德反應,生成黑色素。溫度越高,顏色轉變越快越深,大蒜變黑。
在此過程中,大蒜顆粒的揮發性硫化物含量降低,辣味減少,而大蒜多糖被降解轉化為果糖、葡萄糖等,口感變得明顯甜味。
黑蒜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大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如蒜氨酸和多種多酚類化合物。
變成黑蒜後,這些物質的含量或活性大大增加。據報道,蒜氨酸的含量增加了5~6倍。還有文獻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樣”、“過氧化氫酶清除活性”和多酚含量,分別提高了13倍、10倍和7倍。[3]
此外,體外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也發現,黑蒜可能具有調節血脂、血糖、抗炎、抗腫瘤等多種功效。
黑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來做菜,比如黑蒜燒雞。
五
納豆:調節血脂,促進血液流動。
幫妳“年輕血管”
“納豆是黏黏的,但是夾了之後還是刷了。長得真的不好看,連吃飯的欲望都沒有了……”如果妳這樣認為,那就太可惜了。
納豆是將煮熟的大豆用納豆芽孢桿菌發酵制成,納豆中不僅含有大豆異黃酮,還有助於雙向調節雌激素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含有壹種對人體非常有益的酶——納豆激酶。
納豆激酶可以增加“好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可以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還能修復血管內皮,幫助溶解血栓,從而有助於改善血管狹窄,暢通血流。
(我是大醫生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