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護國寺小吃的發展史

護國寺小吃的發展史

1956年,政府在廟會上組織了茶、巴高年、地瓜王、經營羊膏香腸的張等十幾個有名的攤販。在現在的地址93號,緊鄰護國寺(人民劇場對面),開了護國寺小吃店,匯集了北京小吃的精華,經營艾窩窩、豌豆黃、豆粉餅、蜂蜜麻花、豆汁。

50年來,護國寺小吃店保留了老店的京味傳統品種,但店面的面貌隨著北京城市的轉型而改變,就餐環境也發生了變化。而且賣的小吃既保持了老北京的風味,又根據現代人口味的變化需求進行了調整。專門聘請了老技師楊博如進店傳授技藝,把原來又大又黑又粗又難吃的食物變成小巧精致的小吃。雖然環境變了,但是經濟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由於就餐環境的改變,小吃質量高,種類多,吸引了大量中外食客。2001,護國寺小吃店進壹步裝修,既突出了老北京風格的特色,也讓顧客在品嘗老北京小吃的同時,領略了老北京的風采。店內屋頂用青瓦檐裝飾,墻上掛著護國寺廟會的畫框,屋內四柱掛著小吃和名人,還專門設置了老北京面館張的塑料展架。

此外,華天餐飲集團還對旗下的小吃店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包括投資對小吃店的山墻和環境進行統壹的裝修和標識,不斷挖掘和改進傳統品種:豌豆黃過瘦、滾雪球加層、擰螺絲、恩馬蛤蟆吐蜜和規範程序,做到用料準確無誤。小吃講究季節性,春天的黃豌豆、艾窩窩,夏天的“冰碗”挑餅漏魚,秋天的牛筋酥麻花,冬天的鍋貼、碗餅、水果年糕、元宵,都要當季上市。同時,根據顧客口味的變化,小吃也在流行。有黃油嘴糯米糕、什錦炸疙瘩、麻辣雞絲面、牛眼包子、奶油炸糕、姜汁豬排、鴛鴦糕、蝴蝶卷、牛肉餅幹、蘭花燈等各種幹、細、甜、鹹的肉和蔬菜。經過挖掘、引進和創新,護國寺的小吃品種已達100種,可謂琳瑯滿目,豐富多彩。

新加坡舉辦的1999春節期間,第十三屆春節到濱江北京民俗展,十幾個品種的護國寺小吃經典小吃精彩紛呈,新加坡人的眼睛“亮”了。當天電臺電視臺的頭條新聞:北京小吃太棒了!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出席了活動,並立即為國宴預訂了65,438+000個“滾雪球小孩”。隨後幾年,護國寺小吃逐漸出名。每當北京舉行大型國際和政治活動時,華天護國寺都會被特別邀請供應小吃。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護國寺清真北京小吃

護國寺清真京式小吃是壹個集合概念,是聚德華天旗下護國寺小吃事業部的主要品種。以護國寺小吃店為首的護國寺小吃,擁有地安門、Xi安門等9家連鎖店,成為京城最大的小吃連鎖企業。

護國寺位於西城西四牌樓以北,東起德勝門內大街,西至新街口南街。總長度超過580米。護國寺清真小吃因護國寺集市而得名。

小吃俗稱茶食或“會食”。屈原首先描述了它。晉代的甘寶在《搜神記》中也記載了小吃,但稱之為小吃。北京小吃可分為三大系列:清真、漢族、宮廷。護國寺清真北京小吃是早年護國寺廟會的精華。在老北京,廟會是結合佛教和道教的宗教節日開設的。人們去寺廟主要是為了燒香,尋求幸福和祈求好運。但燒香、購物、娛樂之後,再累、再餓,總要休息、再補。廟會小吃因此繁榮。1956期間,茶湯、紅燒餅、地瓜等著名的“大戶”攤販在政府廟會上組織,開設了護國寺小吃店。

為了傳承和發展民族小吃,展示飲食文化,讓國內外賓客享受小吃的風味特色,領略老北京風情,護國寺小吃店打造了壹場集小吃產品和清真特色美食於壹體的“小吃宴”。“小吃宴”以其豐富的品種和獨特的宴會風格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