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功能與代謝功能是否正常;
從食物中吸收的熱量是大於還是小於人體消耗的熱量(大於則長肉,小於則偏瘦甚至營養不良);
在長肉的同時,運動與否則決定了人是長胖了(脂肪多了),還是長壯了(肌肉多了);
其他原因,如厭食癥等。
所以,針對性地,想長“胖”,那麽就應該:
A.
第壹步,要檢查自己的身體在脾胃消化及代謝方面是否有病,如慢性胃炎腸炎。如果是慢性病,請及時治療。如果脾胃失調等,看中醫調理壹下。
B.
多看些營養方面的書箱,學會科學搭配、營養飲食。有些食品在體量(體積數量)上很小,但營養與熱量並不見得少,這些內容可參考“食品熱量表”;有些食品吃了很多,卻只有暫時的飽腹感,營養不全面,熱量也很低;有些食品甚至是負熱量食品。所以,吃飯其實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取決於所攝取的熱量多少。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喝水都長肉的原因(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壹是其腸胃功能好,二是吃的食品熱量較高,三就是可能缺乏運動)。有的人吃的多,但因勞動量或運動量大,反而很瘦,也是這個原因。那麽,為了避免成為“大胃漢”,有必要全面地、合理地、科學地調配自己的飲食。
C.
基於第3點,想長胖和想長壯雖壹字之差,但卻又與健康有關了,當然也和外在形體有關系了。吸收的熱量多於消耗量,肯定會長肉的。但如果吃了不動,除了長了脂肪外,甚至多數人會有大肚腩,也使人可能會得相關的“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因此,還是要多運動為好,註意的是要長肌肉是要有力量訓練的,並多吃些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
在分析之後,關於長胖(增重)方法,給出以下建議:
壹、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糖類”,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面類比米飯的熱量高,那麽同樣吃壹碗飯就飽的話,吃面當然更容易長胖些。豆類和全麥類食品含大量纖維,營養健康熱量高,又幫助消化,可多食用。粗糧類也不可小視,可經常變換的吃。
二、少吃負熱量食品。如花椰菜。
三、豆漿、豆奶、豆腐腦熱量極低,即使牛奶熱量也不高,這類食品雖能保證蛋白質的攝取,但易飽腹,能量不足,建議做為輔食或餐間食品食用。同理,如湯類、稀飯類、甚至湯面類等,吃飯同時實際是飲用了大量的水,要少喝多吃(主食)。
四、幹果類食品熱量高,且多數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棗類(要適量,吃多傷脾)、芭蕉等熱量亦高,作為零食最好不過。水果類最好餐後或正餐間做零食,不宜作為主食。蔬菜食用適量就好,也不要過多。總之,輔食類涉及營養均衡,不可不食,但應有量的要求,也就是說,不要僅在量(數量)上做文章,這樣易吃壞胃的;應在熱量上下功夫。
五、肉類。肉類熱量高,又能保證蛋白質的攝取,是肌肉增長不可或缺的食品。除非素食者,不能不考慮肉類的。每天多吃些肉,有助於長胖。
六、脂肪。“生命運轉必須品”。即使要減肥的人,也不能忽視脂肪的攝取,更何況是想要長胖的人。豬肥肉可以說是所有食品中熱量最高的了。其次是油類,凡是油炸食品,熱量必高,如薯條類。增肥初期,可考慮多吃些油炸食品,如油糕的熱量就很高。體重正常後,壹般來說,炒菜中的油脂就基本能滿足人體需求了。
總之,熱量攝取大於消耗,就有長胖的可能,所以從這個層面講吃什麽並不重要。但為了營養均衡,保持健康,還是要綜合考慮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