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年底前後,所有池塘多以幹塘疏浚(泥沙不超過15Cm)並暴曬,然後用100-100kg/畝生石灰清理池塘。
2.可以通過水下吸泥機徹底清淤。
3.流水或用曝氣器曝氣,保證水中溶解氧不低於5 mg/L..
4、努力推廣使用,飼養光合細菌等微生物,能有效吸收水中和水下的有毒物質。
第二,調整備貨模式
1,密度適當。
密養改為疏養,壹般放養500-600只/畝,讓河蟹有充足的生存和生長空間。
2.規格適中。
壹般為100-200/斤,以保證成蟹的市場規格。
3、適時備貨。
水溫8-12℃壹般在2月底到3月初。
4、先暫養再存量。
“暫養”是放養蟹種前必要的過渡階段。池塘中的蟹種經過暫養放養後,成活率可大大提高。註意暫養時間的長短,視水溫和池水水生植物的生長情況而定。
第三,種植水生植物
1,種植水生植物的主要目的
可以充分利用水體,利用河蟹立體良性分布,即上、中、下水體合理分布。
2.水生植物種類
可以選擇伊樂藻、苦草、黑藻,但伊樂藻最好,營養價值高,生命力強,壹年四季都可以生長。
3.種草面積
壹般應控制在水面的60%左右。如果太密集,每隔10-15m開壹條寬度為3-5m的通道,保證池底光線充足。
4.種植時間
壹般選擇在清明前後,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5.種植方法
伊樂藻和黑藻以無性繁殖為主,采用分段截莖的方法,每畝用量25-30公斤;苦豆子以播種為主,每畝用種量為0.1kg。
第四,提高飼養養殖技術
飼料質量要求是生產大蟹、好蟹的物質保證。
3月份,水溫達到10℃以上時,開始投餵。餌料主要包括動物屍體及其屠宰下腳料、蚌肉、螺肉、蝦等。以及小麥、谷類、糕點、水生或陸生鮮草。飼養必須堅持細、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則。
4-5月水生植物在池塘中萌發,生物餌料滋生,新投放的蟹種小,水溫低,河蟹攝食強度不高,可以少餵動物飼料,多餵青飼料和粗飼料。6月至10,河蟹個體逐漸長大,水溫升高,河蟹攝食強度大,尤其是8月至10,河蟹肥化發黃,體重明顯增加,需要多投餵動物飼料。
每天傍晚前後投餵1次,在水池附近的淺水區投餵,多設食臺。每次投餵量約占蟹總重量的10-20%,並根據季節、水溫、天氣、攝食量和生長情況適當增減。此外,在實際操作中,還應註意以下幾個環節。
第五,科學調控水質
1,水質指數
要求透明度35-40 cm,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濃度0.2-0.5 mg/L。上述水質指標可在臨床上借助水質試驗箱進行檢測,以便采取壹些措施(主要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對水環境進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時的調節。
2.池水的調節
2月底3月初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為0.8—1.0m,8—6月為1.0—1.2m。春秋兩季每周換水1次,每次深度30-40厘米。換水時,應邊排水邊灌溉,換水溫差不得超過5℃。
比如池塘底部大量淤積,透明度低,水的顏色變濃,河蟹的背甲發黑,腹部生銹,腳端發黃。每畝用鮮生石灰7.5-15公斤倒入全塘,連續使用2-3次,間隔5-7天,可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鈣的濃度,有利於河蟹的生長和蟹殼的顏色。
擴展數據:
養蟹註意事項:
1,定期到農場觀察。
想養好螃蟹,第壹件事就是定期去養殖場看看,觀察它們的生存情況,水質有沒有變化,這樣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解決。這就需要農民足夠勤奮,每天至少觀察三次,看看早中晚會發生什麽。
想要養好螃蟹,水質很重要。夏季是螃蟹生長的高速期,生長速度會增加很多。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多給飼料,讓池塘裏的排泄物增多,需要及時更換幹凈的水,否則沒辦法讓螃蟹正常生長。
2、定期消毒管理
漂白粉可以用來消毒,很多蟹農都沒有註意到。這個其實很關鍵,尤其是夏天,天氣很熱,這個時候清水很容易滋生細菌,需要及時消毒,大概半個月壹次。
3.合理有效的餵養螃蟹。
妳需要根據天氣和水質的不同來選擇飼養。如果正好夏天氣溫高,可以多餵。了解螃蟹的人可能知道,它們壹般在夏季生長迅速,繁殖時間也在夏季。這個時候妳需要有足夠的食物,否則就沒有辦法正常生長。
但如果冬天很冷,就不需要餵太多食物,因為螃蟹通常會選擇在冬天安靜地休息。
4.蟹飼料的選擇
飼料的選擇也很重要。螃蟹需要在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飼料餵養,才能正常生長。用肉類和蔬菜餵養可以使它們更好地被吸收。
如果都是肉的話,會長得太快,影響他們擴展家庭。最好選擇新鮮的食物來餵養螃蟹,這樣會讓它們更好的消化。螃蟹的大小差別很大,壹定要均勻餵食,否則較大的螃蟹可能會把較小的螃蟹殺了當食物,最後會大大影響產量。
百度百科-螃蟹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