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杏仁核是大腦的恐懼中樞嗎

杏仁核是大腦的恐懼中樞嗎

杏仁核是大腦的恐懼中樞嗎

 對於杏仁核是大腦的恐懼中樞這個說法妳是怎麽看的呢?杏仁核是大腦的恐懼中樞嗎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杏仁核不是大腦的恐懼中樞!

 我已經研究杏仁核超過30年了,當年我剛進入這個領域時,關於這個腦區的研究還很乏人問津,倒是海馬回的研究風靡壹時。大家對海馬回過度的投入研究,只因 它在大腦記憶功能上有所貢獻,關於這點我甚至有時有些抱不平。盡管如此,近些年來是輪到杏仁核被關註了,由於杏仁核幾乎成為?恐懼"的代名詞,這個小小的腦區近年來已經從乏人問津變成家喻戶曉的名字了。然而似乎對很多人而言,連我的名字也成了?恐懼"的代名詞,因為好多人認為我就是那個將杏仁核定義 為恐懼中樞的人。但事實是,世界上根本沒有人(包括我)做過這件事。

 關於杏仁核是讓大腦產生恐懼的這個想法,它真的只是個想法。它並不是個科學的發現,只是我們嘗試去解釋壹些科學發現的結論。所以到底所謂的?科學發現"是什麽?我們的?解釋"又是什麽?而這個?解釋"又是如何來的呢?

 科學發現

 ?當杏仁核被破壞後,原來的威脅刺激將不會被認為具危險性。"

 最經典的研究是發現杏仁核被破壞的猴子會變得十分?乖巧",比如即使它們看見蛇,也不會觸發所謂的?戰逃反應"(註壹)。之後在老鼠上的研究更指出杏仁核在神經系統的角色就是負責偵測威脅,並對其做出反應。而人類大腦在處理威脅時的程序也被發現類似的回路。

 解釋

 ?杏仁核受損會消除生物面對威脅時的行為反應,而對恐懼感受是杏仁核的產品。"

 杏仁核受傷的人確實比較少對威脅做出反應(人們杏仁核受傷可能來自癲癇、手術治療、或其他醫學情況),但這些人仍可以體驗到恐懼。換句話說,杏仁核在大腦偵測威脅並做出反應的這個歷程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不是使我們感覺到恐懼的必要條件。

 健康(無腦傷)的人的腦成像研究有些***通點──當他們暴露在威脅中會促進杏仁核的神經活動,並導致壹些生理反應(冒汗或心跳加速),即使這些威脅只出現在下意識(註二)亦如此。也就是說即使人們表面上並沒有意識到威脅物的存在,也並未感受到任何恐懼,仍然會刺激杏仁核活躍以及產生那些生理反應。這表示?杏仁核的活躍"並不能與?感受到恐懼"畫上等號。

 ?杏仁核是恐懼中樞",這個結論其實是建立在壹個錯誤的假設上,我們壹直以為?對恐懼的感受"與?被威脅物激發的生、心理反應"是同壹個大腦作業系統下的產物。事實上杏仁核只負責那些生、心理反應,與我們對恐懼的感受並無直接關聯。

 這個解釋是怎麽來的呢?

 通常我們在可能受傷的環境中發現自己四肢發軟或者想要逃離時就會感覺到害怕。換句話說,在我們解釋自己的狀態時,?恐懼感"與?生理反應"似乎是緊密相 連的。由於這個連結經常被提及,久而久之似乎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事實,因此更讓大家認為生物之所以會遠離危險就是因為感受到恐懼;或者當我們擺出所謂的`?害 怕的表情"時,就是因為正感受到恐懼。但是,當我們從大腦的角度去分析,會發現有時眼見並不永遠為憑。科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超越那些眼前觀察到的表象,去探 究更深層的真理。

 科學家們最早發現的其中壹件事就是?相關不等於因果"(註三),?杏仁核是恐懼中樞"的說法就是混淆相關與因果的最佳例子。事實上,這牽涉到兩個被混淆的觀念:第壹,我們常在面臨威脅時感到恐懼,所以產生恐懼感是使我們對威脅做出反應的條件;第二,因為杏仁核負責偵測威脅並引發反應,所以它壹定也負責引發我們的恐懼感。

 如壹開始提到的,我的研究指出杏仁核負責在無意識中感受到的威脅,也就是負責自動偵測威脅的存在並自動控制壹些生理反應來幫助我們因應威脅;而意識層面 上的恐懼則是在新皮質(neocortex)中認知系統下的產物,與杏仁核的回路是平行運作的。但大部分的人似乎搞混?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微妙差異 了。

 當我們聽到?恐懼"這個詞,最白話的意思就是當我們面對壹件太強大的事物時,使我們大腦被迫去想起害怕的感覺。因此我最後認為去 討論意識方面的恐懼與無意識方面的恐懼根本無濟於事。我的意思是,?恐懼"這個感覺本來就是種意識層面的經驗,要是再把?恐懼"這個詞拿來分成更多其它的 意思,根本只是造成更多的困擾與混淆。

 杏仁核確實在恐懼中占有壹席之地,但這裏的恐懼並不是我們最常表達的那個意思,杏仁核在恐懼中 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更基本、更平凡,它只負責偵測威脅物並對其做出生心理反應,至於對引發恐懼感則只有間接的作用。舉例來說,我們偵測到威脅後,杏仁核會發 出許多訊號去改變數個腦區的訊息處理歷程。而其中壹組訊號會促使壹些化學物質分泌到大腦(例如正腎上腺素、乙酰膽堿、多巴胺、以及血清素等)以及身體(例 如腎上腺素或可體松等的荷爾蒙)。在危險的情況下,這些化學物質會警告我們好像快發生什麽大事了,進而使新皮質內的註意力系統為了解釋身體的高激起狀態(註四), 去搜尋環境中的知覺訊息,至於搜尋到的這些環境刺激所代表的意思會再由我們過去的記憶中提取出來,如果這個刺激是已知的危險源,?恐懼"的基模也會壹起被 提取出來。我的假設是:當這幾個歷程(註意力、知覺、記憶、生理激起)的產物都合流到意識層面並迫使我們感受到?恐懼",這就是壹般大眾所謂?恐懼"產生 的原因。而這只能發生在當大腦認知中有關於?我"的概念的時候;或者是在Endel Tulving的記憶理論中,所謂?記得感"(註五)的狀態下。

 其實在我的推測中並沒有任何問題(我只是?推測"恐懼感是如何產生的),但當這個?推測"被擴大成根深蒂固而無庸置疑的事實時,尤其在神經科學領域,我 們把壹些原本就有涵義的、描述心理狀態的詞匯(例如恐懼)看得好似它真的在大腦某處(例如杏仁核)具體存在壹樣,我想這下麻煩就大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之而總言,目前我們腦內尚沒有哪裏被定義成?恐懼中樞"負責掌管我們感到害怕。在我來看,?恐懼"應被看作處理威脅歷程的表意識經驗,但不能與無意識中偵測威脅並做出反應的歷程混淆。

 後記:任何有關?哪個腦區是我們的某某中樞"這類的描述我們都應該抱持懷疑。目前現存那些?生物體的某某功能是某某腦區或某某中樞掌管"的概念已經行有余日,因為大部分關於辨識各腦區功能的根據,都來自觀察各處腦傷分別會造成哪些影響。事實上,我們應該將大腦的各種功能(例如感到恐懼)看成是?某個系統" (例如威脅偵測系統)下的產物,而非?某個腦區"(例如杏仁核)掌管的功能,因為我們的每個腦區都只是某個系統的其中壹環。舉例來說,杏仁核只是威脅偵測 系統的其中壹環,但不代表偵測威脅就是它的唯壹功用,杏仁核同時也是飲食、性、以及藥物成癮這些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