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醫如何治療白血球偏低癥

中醫如何治療白血球偏低癥

中醫對白細胞減少癥臨床研究的報道始見於20世紀60年代。1965年有人用雞血藤制劑治療因放射線引起的白細胞減少。之後,七八十年代大致從脾腎兩虛的角度進行論治,各家則根據各自的臨床經驗,側重又有所不同。特別是80年代初期,根據葉天士“初病在氣,久病入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理論,在補益脾腎或補益氣血的基礎上,選用少量的活血藥物,從而提高了療效。

近年的報道強調,在辨證治療的同時,最好配合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的藥物。研究證實,對放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以及血小板減少有明顯療效的藥物有:黃芪、當歸、太子參、白術、阿膠、龜板膠、穿山甲、丹參、雞血藤、雞矢藤、生熟地、冬蟲夏草、五味子、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鹿角膠、花生衣、鼴鼠粉、紅棗……等等,總計不下50余種。選用這些藥物壹定要在辨證施治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才能提高療效。

壹、辨證用藥

1.氣虛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面色蒼白、胸悶氣促、心慌肢軟、納呆泛惡、口渴不欲飲、便溏、時有面浮肢腫、自汗、脈細小、舌胖或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治則:益氣和胃,溫補脾腎。方用益氣煎:黨參、白術、白芍、茯苓、當歸、生地、熟地、補骨脂、木香、鹿角膠、龍眼肉、枸杞子、陳皮各9g,黃芪12g。

2.氣虛血弱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灰滯、納谷不香、小便頻長、大便不實、舌淡不華、苔薄、脈細軟。治宜益氣養血。方用當歸補血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當歸、人參、白術各10g,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各6g,黃芪15g。

3.陰虛內熱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頭暈失眠、心煩口渴喜冷飲、時有牙齦出血、鼻衄、尿赤、便結、燥熱盜汗、納少、脈細小、舌紅絳、苔薄或光剝。治宜養陰生津,清熱安神。方用育陰煎:生地、白芍、天冬、麥冬、玄參、當歸、丹皮、枸杞子、沙參、地骨皮、黨參各9g,天花粉、旱蓮草各15g,五味子5g。

4.肝腎虧損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頭暈耳鳴、腰脊酸楚、心煩易怒、夜寐不安、口幹欲飲,舌紅少津,脈細澀。治則:滋補肝腎,益氣養血。宜當歸補血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10g,山藥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澤瀉10g,丹皮10g,當歸10g,黃芪15g,甘草6g。

5.脾腎陽虛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伴腰膝痛軟、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便溏納少、舌淡胖或有齒印、脈沈弱。治宜補腎健脾,益精養血。藥如:附子5g,鹿角膠9g,巴戟天9g,仙靈脾9g,補骨脂12g,肉桂3g,黃芪15g,當歸12g,雞血藤12g,桑葚子12g,茜草9g,甘草6g。

二、經驗方藥

在治療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中,臨床上還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方。下列經驗方可供選用。

1.升白煎

人參15g,熟地50g,黃芪50g,黨參20g,當歸20g,雞血藤20g,石韋20g,丹參15g,茯苓15g,首烏25g,上藥水煎取汁,再將藥液沖泡紫河車粉、龜膠粉、鹿膠粉各10g。每日1劑,分2~3次內服。治療精原細胞瘤術後因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能有效地防止因白細胞減少而中斷治療。

2.升白丸

取黃芪1400g,太子參、當歸各1200g,澤瀉700g,***制成藥粉;另取丹參、雞血藤各2000g,石韋1200g,陳皮800g,水煎去渣並煎成膏。然後將藥粉與煎膏***混和,制成蜜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源60鈷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對已造成的白細胞減少有明顯回升作用。

3.升白飲

黨參15g,黃芪15g,當歸15g,熟地15g,女貞子15g,雞血藤15g,土茯苓15g,焦白術10g,補骨脂10g,炙山甲6g,焦山楂9g,焦神曲9g。加減:陰虛加生地、龜版;陽虛加巴戟天、仙茅;心血不足加酸棗仁、夜交藤;濕熱加黃柏、澤瀉。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7天復查血象。據報道,本方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的總有效率為93%。

4.復方龍棗湯

仙鶴草90g,小紅棗50g,赤小豆50g,黃精30g,山楂30g,雞血藤30g,當歸20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時加紅糖30g,黃酒10ml。

此外,中成藥生白寶(每次2支,每日2~3次)也已應於預防和治療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在配合西藥化療和放療期間,應多服人參,間隙期減量應用,每日5~15g,切成小塊,分多次置病人口中含咽其汁,待軟化後,嚼碎吞下。經臨床觀察,凡因化療或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服用人參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它不僅可防止白細胞減少,還可以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消化道和神經方面的癥狀。

三、食療方

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忌肥甘厚膩,以防濕生困.急性粒細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溫補的食物,如辛辣、蝦、蟹等。臨床上處在慢性白細胞減少期應進食補益脾、腎、血、氣、陰之品,不宜進食生冷.

可作飲食治療的藥物與食物有:大棗、黃精、虎杖、龜甲、鹿角膠、雞血藤、太子參、黃茂、砂仁、陳皮、佛手、麥門冬、女貞子、繭絲子、黑木耳、瘦豬肉、熟牛肉等.

1.黑木耳紅棗粥

黑木耳30克,紅棗20克,粳米,黑木耳水發後撕成小塊,紅棗沸水泡洗後去核切了,加精漬20分鐘,木耳與粳米同煮成粥,調入棗丁,紅糖,再煮20分鐘.做早晚餐或點心服用.

2.紫河車粥

鮮紫河車半個,瘦豬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將胎盤的筋膜血管挑開,去瘀血後與瘦豬肉洗凈切塊,生姜切絲,與粳米同煮為粥,粥熟後加蔥、鹽、少許調味品.每周2~3次服食,連服20次.

3.枸杞羊骨粥

枸杞子50克,羊骨頭500克,黑豆3杷,大棗10枚,粳米50克,將羊骨敲碎,與枸杞、黑豆、大棗、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煮粥,調味服食.隔日1次,可長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