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止痛藥對頭痛很有效,對胃的刺激很小。阿司匹林還可以,但是對胃很刺激。總之大部分止痛藥都可以用。
高原反應
如果血壓過高,使用解地靈(早期高血壓的藥物)和小劑量利尿片。
水腫:受重力影響較大的部位,如眼睛、下肢等,容易水腫。皮膚上有淺坑,屬於輕度水腫。可以用氨茶堿治療,氨茶堿有利尿、擴血管的作用,效果不錯。如果水腫程度嚴重,可以用雙氫克尿塞,100mg/片,1片,1 ~ 3次,每天五六個小時後見效。利尿片,25mg/片,1片就夠了,用量小,呋塞米片副作用大,不推薦。
高原肺水腫
高原肺水腫是壹種常見的嚴重高原病,發病率約為3%。壹般發生在4000米以上,往往在攀登後3-48小時迅速發生,以後在3-10天。重要誘因是感冒、疲勞、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當妳出現頭痛、胸悶、不同程度的咳嗽(開始是幹咳,後來有痰)、呼吸困難時,不能仰臥。嚴重時會咳出粉紅色泡沫樣的痰。施救者會將耳朵貼近患者胸壁,聽到肺部汩汩的呼吸聲(醫學上稱為濕羅音)。此時患者驚恐、心慌,口、唇、面部發紺,嚴重者血尿或逐漸意識不清。嚴重的肺水腫會迅速惡化,病人會昏迷,幾小時內死亡。
現場肺水腫的急救措施是絕對半臥位休息,雙腿下垂,立即吸氧,最好是含50%~70%酒精的氧氣,流速6 ~ 8升/分鐘;立即服用呋塞米(速尿)40毫克/天。使用速尿可能引起輕微惡心、腹瀉、藥疹、視力模糊、直立性眩暈、肌肉痙攣、口渴等。註意剛開始不要用太多,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到80 mg,壹天兩次。硝苯地平減輕肺水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4 mg可用於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僅口服壹次)。煩躁的時候可以用少量的鎮靜劑。註意保暖,不要大量喝水。經過初步急救,病情穩定,迅速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壹旦出現呼吸或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避免感冒
需要註意的是,在高原地區應盡量避免感冒。在高原感冒會有發燒溫度的錯覺,體溫的溫度往往低於實際溫度1度,容易被忽略。即使是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也會增加高原肺水腫的風險。所以要加強保暖。進入高原後,減少洗澡次數或不洗澡。當妳發現感冒的最初癥狀時,立即服用抗感冒藥。如果過兩天再吃抗感冒藥,壹般是無效的。
反復發作的高原肺水腫患者易感,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5倍。如果之前出現過肺水腫,我們建議不要攀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腦水腫
是另壹種嚴重的高原反應,起病急,常發生在夜間。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癥狀:除早期高原反應外,還有劇烈頭痛、嘔吐,甚至噴射性嘔吐;逐漸恍惚,方位感差,人身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後嗜睡至昏迷。少數人可能有視網膜出血。
以前山友都是憑經驗判斷是否有腦水腫。通常的方法是讓疑似腦水腫的人走直線來判斷他們的定向能力是否差。從科學角度來說,這種方法不可取!腦水腫患者的腦組織已經嚴重缺氧。此時,處於恍惚狀態的人很可能會立即倒地,陷入昏迷。這種加重損害的檢查方法是有風險的。正確的判斷方法是讓患者半臥位,並指導其指向鼻子、耳朵、眼睛等。根據指示,看看他的動作是否能準確無誤。壹旦沒有,說明可能發生了腦水腫。
如發現腦水腫、昏迷,應迅速持續給予含5%二氧化碳的氧氣直至清醒,清醒後應間歇給氧。有條件的使用高滲葡萄糖、甘露醇、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色素C等治療,減輕腦水腫,促進恢復。可酌情使用鹽酸洛貝林(洛貝林)、尼可剎米(可樂明)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註意水、鹽、電解質的平衡和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穩定後,立即下山,趕往醫院。
呼吸性堿中毒
在缺氧環境中,人會通過加速和加深呼吸來改善缺氧狀態,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呼吸性堿中毒。呼吸性堿中毒不僅使腦血管收縮,還會導致意識喪失和高原腦水腫。預防呼吸性堿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壹張報紙卷成圓錐形,在圓錐的頂端撕開壹個直徑為1-2 cm的小孔,將圓錐形的報紙緊貼面部,使呼出的氣體重新被吸回,即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被吸回,從而改善體內的酸堿度,糾正呼吸性堿中毒。
沒有必要勉強面對高原。
不是每個爬高原的人都會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的發生率和恢復速度與個體的代償適應能力有關,個體差異很大。這次沒有高原反應的人,下次爬高原不壹定沒有反應。有些人每次都有高原反應。這些人是敏感的人或高度容易發生高原反應。這裏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應不是反復運動就能克服的。所以,為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