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價翻倍的二哥,加上鹽和時間的晾曬,成了中國最美味的地方美食之壹——火腿。
妳知道浙江金華的火腿,雲南曲靖宣威的火腿。也許妳也知道江蘇南通如臯的火腿,叫北腿(金華火腿叫南腿),但中國至今沒有公認的第四大火腿之鄉。
為什麽這些地方成了火腿的故鄉?
在沒有冰箱的時代,在中國的高山深谷,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火腿作為儲存肉類和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和鹽分的方式是必然的。
它不僅儲存了人體必需的鹽,還通過鹽的殺菌作用,將肉盡可能長時間的儲存起來。兩者的完美結合就是火腿。
中國有很多種火腿、臘肉、香腸,尤其是少數民族,南方的客家人,江南的徽菜。但是金華和宣威火腿為什麽出名?
除了被稱為南腿的浙江金華火腿,被稱為北腿的江蘇如臯火腿;以及雲南三大名火腿:宣威火腿、大理敦諾鎮火腿、麗江鶴慶火腿;國內其他著名的火腿還有:貴州畢節威寧火腿、六盤水盤縣火腿(對應烏蒙山南麓宣威火腿、山北貴州威寧火腿、山南盤縣火腿,均可稱為烏蒙山火腿);四川大涼山的冕寧火腿;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的宣恩火腿;以及江西的安福火腿和皖南休寧的萬華火腿。
但是稍微有點名氣的,也就十幾個。中國十大火腿如果有榜單的話綽綽有余。
火腿的配料是鹽和肉(主要是二師兄)和少許香料。外力是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
天地結合豬,豬和鹽結合,每個地方也在從以上幾個方面宣傳它的火腿有多有名,多好吃。比如金華火腿宣稱它選的豬肉是兩頭黑(頭和腳都是黑的,所以應該是黑豬),皖南的安徽火腿自然是皖南花豬。這是對豬的贊美。
西南地區的宣威、大理自詡氣候地理條件好,空氣適宜,有利於火腿的風幹腌制。
雖然西南地區的火腿都是用川鹽(井鹽)腌制的,東南地區的金華、如臯(淮鹽)火腿都是用海鹽腌制的,但火腿們幾乎沒有任何地方吹噓國內的鹽是如何富含礦物質和人體必需的含量。看來鹽的分子結構差別不大,很難在營銷上做文章。
那麽,只能對內贊美豬,對外贊美當地的空氣、陽光、風向、氣候、自然地理。不下雨有利於風幹有嚼勁,愛下雨有利於發酵和有益益生菌生長。
中國火腿產地的地理之謎
但仔細梳理上述中國火腿名鎮後發現,當地火腿的名氣可能更多與中國鹽運之路的脈絡有關。
先說最有名的金華火腿。金華位於浙江省中部,西部有浙江省的主幹河流富春江,發源於浙東沿海地區的浙水支流武夷江等多條支流在金華交匯,使金華自古以來就是浙江中部的十字路口。金華的名字來源於“金星與五女相交”的天文現象,故名。
無論是歷史上的金華地區,還是當今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金華都是浙江中部的樞紐,連接著東南沿海與浙西以及江西、湖南、皖南等內陸地區。
舟山鹽田的海鹽可以通過武夷江等古河谷道路在金華采集,再沿新安江等浙江源支流運往浙西南山區和皖南、江西腹地。
可以說,贛中安福也位於贛江北流,處於贛湘東西古道的十字位置。
同樣,江蘇南通如臯也是自古以來東海有名的鹽場,比如沿海的呂四昌。如臯再往北就是淮鹽的大本營,自古以來就是淮鹽的起點。江蘇鹽城因此得名。關註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我們的河(IP:womendehe),後臺留言:鹽與城市,我們會推送給妳,我們的河之前發表的文章《中國以鹽命名的城市》。
西南火腿產區,也是川、黔、滇、藏四省鹽道古道的交匯處。
西南的鹽,靠的是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自貢的千年井鹽。以此為起點和圓心,川、黔、滇、藏四省以及鄂西南、湘西部,都是依靠商隊沿古道運鹽。
鄂西宣恩自北向南,位於鄂、湘、渝(川)、黔四省交界處,清江上遊源頭支流古道與烏江支流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賀龍元帥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過商隊,運送鹽、茶葉、皮毛往返於古道。
再往南,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之間彜族、布依族聚居的烏蒙地區,北部威寧至烏蒙山的南疆山脈,雲南曲靖的宣威,是四川經貴州進入雲南的商路。
烏蒙山南側,從桂陽出發,經安順、盤縣、勝景關,再到雲南,是錢坫南路的古商道。當年通過緬甸、雲南、貴州出口美國的戰略物資交通生命線轉18,據考證就在今天這條線的安順地區。
同樣,諸葛亮在經過川南大涼山地區後,於五月越過川滇古道,經過今天的西昌、攀枝花,渡過金沙江,進入雲南。以生產火腿而聞名的冕寧位於雅礱江支流安寧河流域之上。安寧河古道將大渡河與雅礱江、金沙江連接起來。也是紅軍北上雪山草地,穿越大涼山彜族地區時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