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吃魚很好,但沒必要每天都吃壹條魚。魚的大小和種類不壹樣,不能壹概而論。孕期經常吃魚,但壹周只吃幾次,不是每天每餐都吃。有時候我覺得很想吃魚。可能寶寶需要,我馬上去吃魚。每種食物都有營養,但不要過量。
吃魚的好處早在2014。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環境保護署表示,過去10年的科學證據表明,魚類含有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omega-3脂肪酸,部分魚類還含有維生素d,對孕婦、哺乳期婦女或孕婦,以及兒童都非常重要。
美國藥物管理局代理首席科學家斯蒂芬·奧斯特羅夫(Stephen Ostroff)在壹份聲明中說:“多年來,許多女性在懷孕期間限制或避免吃魚,也限制或阻止她們的孩子吃魚,但最新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可能意味著缺乏對生長和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
1,讓胎兒聰明
魚類食物富含omega -3脂肪酸,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利於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孕媽媽吃魚後,會通過血液和胎盤將體內儲存的DHA轉移給胎兒,促進胎兒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
2.防止早產
魚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omega -3脂肪酸,還能起到延長妊娠、預防早產的作用。科學家發現,每周至少吃壹次魚的孕媽媽早產率僅為1.9%,而不吃魚的孕媽媽早產率為7.1%。
3.補充蛋白質
魚食富含蛋白質。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每100g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如下:鱸魚18.6g,鮁魚21.2g,鯽魚17.1g,草魚16.6g,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魚類,基本上每100g就有壹個以上的蛋白質。
孕婦和胎兒整個孕期需要儲備的蛋白質約為930g,在孕中期和孕晚期需要每天攝入15g和30g才能滿足身體需要。魚類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蛋白質供應。
4.補鈣
有骨頭的魚,如沙丁魚、黑魚和鱸魚,富含鈣。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每100g可食部分的鈣含量如下:沙丁魚184mg,烏鱧152mg,鱸魚138mg。懷孕期間,每天需要增加200mg的鈣,可以通過魚類來提供。
當然,魚的營養不僅如此,還含有維生素和其他礦物質,只是數量沒有上述營養素那麽突出,所以吃魚可以補充多種營養素。
多吃少吃都不好,所以最好吃1,多吃少吃都不好。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營養建議草案,孕婦和其他人群每周攝入的魚類應在8盎司(約227克)至12盎司(約340克)之間。
範誌紅的《孕婦飲食營養詳解百科》中說:壹般每周吃2-3次魚,300-500g就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國內外的標準差不多,可以參考國內營養師的建議,每周吃2-3次。
2.哪種魚比較好吃?
範誌紅老師建議,普通的秋刀魚、沙丁魚、大黃魚、小黃魚、鯧魚都很好,不需要吃昂貴的三文魚、金槍魚等魚類。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環境保護局的建議草案還指出,鯊魚、墨西哥灣的方頭魚、箭魚和鯖魚這四種魚含汞量高,應該避免食用。
所以孕媽媽吃魚是有好處的,所以壹定要把握好魚的數量和種類,不壹定貴的就是好的,所有孕媽媽都要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