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荔枝核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荔枝核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出處來自《伊彥本草》

拼音姓名李zhèHe

英文名荔枝種子

別名梅核、枝核、梅核、大梅核。

來源

藥材來源:荔枝核。無患子科。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中國荔枝。

采收貯藏:6、7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荔枝肉(假種皮)後收集種子,洗凈曬幹。

荔枝原常綠喬木10-15m高。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柄長10-25cm以上;小葉2-3對,少於4對,葉柄長7-8毫米,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先端急尖或尾狀短尖,全緣,無毛,薄革質或似革質。圓錐花序頂生,寬和多分枝;草本,雌雄同株;花萼淺杯狀,深5裂,被金黃色短絨毛覆蓋;花瓣5,基部內有寬和有毛的鱗片;雄蕊6-7枚,有時8枚,花絲長約4毫米;卵巢密被小腫瘤和剛毛覆蓋。果實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都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著。春天開花,夏天結果。

棲息地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特別是廣東、福建南部和臺灣省。

性格;角色;字母

性狀鑒定種子長圓形或橢圓形,略扁,長1.5-2.5厘米。直徑0.5-1.5cm。表面棕至紅褐色,稍有光澤,有不規則的凹陷和細皺紋;壹端截短,有近圓形的黃褐色種臍,直徑5-7mm,另壹端鈍圓。硬,種皮薄,革質,切開後易碎;有兩片肥厚的子葉,橙色或棕色。氣微,微甘、苦、澀。最好是大粒飽滿的。

粉末特征顯微鑒定:淺棕色。1種皮表皮細胞黃褐色或紅褐色。側面細胞為1排,網格狀,長34-59μm,寬10-17μm,細胞壁加厚,不木質化,被角質層覆蓋;表面呈多邊形,垂直壁增厚不均勻。石細胞圓形,多角形,多數有突起或分枝,分枝頂端扁平,細胞直徑17-34μm,壁厚3-10 μ m,坑槽稀疏,層理不明顯。星狀細胞是種皮通氣組織,具有不規則的星狀分枝,細胞間隙大,壁薄,無孔和溝。鑲嵌的細胞徽記是黃綠色或淡黃色。細長,長17-46μm,直徑3-8μm,壁薄,輕度木質化。由數個細胞為壹組組成,其長軸不規則嵌入。子葉細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22-51μm,充滿澱粉粒,融化後留下圓形痕跡。有些細胞含有黃綠色或黃褐色的油。6.單個澱粉粒呈球形、卵圓形,壹端或兩端有少數尖角,直徑3.5-18μm,長23μm,臍點狀、三叉狀或裂狀,無明顯分層;復合粒很少,由2-4粒組成;半多粒少,臍點2-3個。

種子的化學成分含有皂甙(1.12%)、鞣質(3.43%)和a-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a-(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並分離出少量揮發油,包括3-乙偶姻、2,3-丁二醇(2,3-丁二醇)、蒎烯、順石竹烯、別-香豆烯。δ-蒎烯、α-姜黃烯、爐甘石、利多、愈創木藍烯、黃根酚和棕櫚酸等。

藥理:給饑餓22小時的小鼠皮下註射(60-400mg/kg)該物質,可顯著降低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降血糖:給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灌胃荔枝核幹浸膏1.3和2.6mg/kg,連續30天,每10天測壹次血糖,顯示含藥組血糖低於對照組。給小鼠皮下註射-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劑量為230-400mg/kg,可使血糖從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35-57mg/100ml。小鼠皮下註射α-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劑量為230-400mg/kg,可使血糖從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57-35mg/100ml。還能對抗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誘變作用。

有毒荔枝核的急性毒性很低。小鼠灌胃給藥劑量為20g/kg,服藥後3天內無壹死亡。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熱,濾過,取1ml濾液,加入1滴三氯化鐵試液,反應呈藍綠色。(查鞣質)(2)取本品粉末做泡沫試驗和溶血試驗,均為陰性。

性質甜;微苦;性溫度

歸經肝;腎;脾經

功能主要是理氣止痛;散寒凝滯。疝氣疼痛的適應癥;睪丸腫脹疼痛;腹痛;痛經和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研究結束,1.5-3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取適量,研末敷用。

講究“本草從初”:無寒濕氣滯者勿服。

附方子1用於治療慢性胃痛,反復反復碰者:荔枝核壹元,木香八分。為了結束。壹元壹份,清湯拌衣服。(《鏡月全書》李湘散)2治心痛腸氣:荔枝核1粒。偽造、勾兌酒(《本草伊彥》)3治腎大如鬥:裝茴香、青皮(整個)、荔枝核。檔散,爆炒,火毒,為終。喝完兩元,壹天三次。(《石義德消方》李和散)4治疝氣TUI腫:荔枝核49個,橘子9個(連白),硫磺幣4個,最後壹個,鹽水打湖面,綠豆大。疼痛時,用空心酒服九丸,然後長期服用,也治各種氣痛。(《譚仙肖傑方》玉環賴福丹)5治血氣刺痛:荔枝核(灼)半兩,香附壹兩。頂部是底部。每次兩元,鹽和酒都送。(《女子良方》蠲痛散)

各種展覽

1.綱要:祛除氣滯。治疝氣痛,婦女血氣刺痛。

2.《本草綱目》:治寒邪,治胃脘痛。

《中華本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