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的飼養方法
1,育苗
(1)魚苗放養:當魚苗長到2.5-5cm時,放養在塑料框(桌蓋)中,放養密度為500-1000條/框;魚苗長5cm時,放養在小塑料籠中,放養密度為1000-65438+。全長10-20 cm時,直接放入10 m3的圓形水泥池中投料。放養苗木時,必須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消毒,不同大小的苗木要分開飼養。用塑料框和小籠子飼養時,將塑料框和小籠子放在水泥池中,給池充氣,但框和箱不充氣。
(2)餌料投餵:在魚苗投餵期,主要餌料為冰鮮小雜魚、蝦。幼苗長2.5-5厘米時,每天餵食6次,上午3次,下午3次,餵食量為12%-20%;全長5-9 cm,每天投餵4次,上午2次,下午2次,投餵量8%-12%;全長10-20cm,每天投餵2-3次,早晚各1-2次,投餵量4%-6%。在2-5厘米期間,可將冰鮮小雜魚、小雜蝦制成魚糜投餵,冰鮮小雜魚可根據5厘米以上的魚種直徑切成塊狀投餵,以蝦、小雜魚仔為餌料時可直接投餵。
(3)水質管理:在養殖期間,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餌料品種確定換水量。壹般情況下,每次投餵後應在旱地上大排換水,及時清除池底殘留的餌料和糞便,24小時保持持續充氣和流水。水溫高於25℃時換水率為8-10周期,平時為4-5周期。
(4)魚苗分養篩選:自相殘殺是虎斑的本性,主要發生在1.5-10 cm時期。大小不壹的個體有很強的攻擊和殺戮傾向,結果是較小的被吞噬,較大的被相互毀滅。因此,在魚苗的飼養過程中,需要每隔2-3天進行壹次篩選,以保持同壹養殖池中魚的大小規格壹致。魚苗的繁殖和篩選可結合清理風箱或傾倒池進行,篩選和傾倒池的操作要認真輕快,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魚的傷害。
(5)魚苗越冬:越冬前應加強管理,投放充足良好的餌料,使魚苗有強健的體魄,順利越冬。當水溫低於18℃時,應采取保溫措施,使水溫保持在20℃以上,水溫溫差波動範圍不超過2℃。越冬期投餵量為魚體重的4%-6%,投餵量為每天1-2次,對流換水量為2-4個循環,保持持續曝氣。虎斑魚是熱帶亞熱帶魚類,喜冷。適宜溫度範圍為15-35℃,最高和最低致死溫度分別為12℃和38℃左右。當年繁殖的魚苗當年不能養殖上市,越冬後規格可達150-200g。
2.成魚養殖
(1)魚苗放養:4月份,當自然海域水溫穩定在20℃時,可將保溫棚內的魚移至鮑魚養殖池。幼體入池前,用含10%有效氯的次氯酸鈉對養殖池進行沖洗消毒,用潔凈海水沖洗數次,直至余氯完全消失,然後加水至1.2m,再將幼體移入池中。幼苗入池時要進行藥浴,可以是5-10 mg/L的聚維酮碘(含10%的有效碘)和1-2 mg/L的上野黃藥,3-5天,1每天壹次,每次2-3小時。
(2)繁殖密度:虎斑有群集的生態習性,耗氧量低,吃飽後活動量少。因此,適合集約化高密度養殖。壹般150-200g的魚苗,放養密度為200-300尾/m2。個體重200-350克,密度150-200克/平方米;個體重量超過500克,密度為30-50尾/平方米。為了促進魚的生長,養殖過程中應根據魚種的個體大小,每30-40天對池塘進行壹次篩選和倒池。清空後的池塘在使用前應嚴格清洗、消毒並在幹燥的土地上沖洗幹凈。
(3)餌料投餵:石斑魚褐斑病人工養殖主要以小雜魚、蝦蟹為餌料。目前成魚壹般用臺灣省產的新鮮小雜魚蝦仁或新鮮小雜魚和石斑魚制成的軟顆粒飼料餵養。以新鮮小雜魚為餌料時,日投餵量為魚重的8%-12%,以軟顆粒飼料為餌料時,投餵量為魚。
(4)換水清洗:每天上午、下午餵食後,換水較大,采用邊排水邊清洗壁面、底部、充氣管上的汙垢、殘渣的方法。水位降至40 cm左右後,進行1-2小時的水對流,直至水質新鮮,然後再加水至原位。
(5)疾病防治:虎斑工廠化養殖過程中,要預防輪蟲、葫蘆科、瓣葉類等寄生蟲,弧菌、愛德華氏菌等細菌性疾病,以及營養性疾病,特別是魚苗的繁殖期非常重要,所以要特別註意養殖環境的消毒和清潔,對養殖的魚要定期進行消毒和淡水沐浴。
石斑魚的飼養管理技術
1.在日常管理中,應以疾病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郭老板的池塘是低塘,基本上每次漲潮都會更換50厘米的水;水質差的時候也是換水處理。入水前撒抗應激藥物,提高魚的抵抗力;入水後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預防病蟲害。雨天或臺風天氣過後,水體也會進行消毒。日常管理工作中更重要的環節是投餌時仔細觀察魚的投餌情況,如果出現不好的投餌情況,及時換水,調節水質。另壹畝塘水大概是裝了增氧機,增氧調水做得不錯。
2.選擇優質飼料,註重性價比。目前市場上飼料品牌眾多,價格和質量參差不齊。不能只看價格便宜不便宜,還要從消化率、生長速度、餌料系數等多方面來關註壹種飼料的效果。有的養殖戶只在乎價格低,卻不知道雖然價格低,但由於生產技術和原料跟不上,整體餌料系數高,最終養殖成本可能高。
在市場低迷的影響下,壹些石斑魚飼料為了搶占市場,不惜降低飼料質量和價格促銷。全球最優系列的石斑魚飼料,不僅能保持質量穩定,還能不斷優化品質,能讓魚更好的消化,讓養殖的魚顏色和形狀更健康,兩年內大大促進石斑魚的養殖利潤。
3.飼養管理。由於不同苗場對魚苗的馴化方式不同,郭老板今年買的魚苗屬於?吃飯沈?的習慣。投餌時,魚不遊出水面搶料,只能看到水面的波動,看不到魚在吃,給投餌帶來很多困難,沒有經驗的養殖戶可能投餌不足或投餌過多,造成浪費。對於這個問題,郭先生認為要選擇慢沈效果好的飼料,只投餵石斑魚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餵食時,只要看到飼料上下滾動,就說明魚在搶料,很方便。很多養殖戶在寒冷天氣投餵上石斑魚時,發現了這種沈得慢的獨特優勢,對投餵管理有很大幫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最好的材料也不同:在15 cm的苗期之前,選擇使用更全面營養的上龍膽系列,打好營養基礎;1.5 cm後投餌量增加時,可選擇更經濟的上-上優化系列石斑魚。投餵方式也有講究:10 cm前每天投餵3餐,按體重的5%投餵;10-17 cm每天投餵2餐,按體重的3-4%投餵;身高17 cm,每天餵1餐,停餵1天,持續3-4天。
石斑魚的運輸管理方法
水質技術要求水質是活魚運輸中最重要的因素之壹。用於運輸活魚的海水必須新鮮,無汙染,溶解氧充足,有機物含量低。因此,運輸過程中最好使用在苗圃經過沈澱、消毒、過濾的清潔海水。
水溫技術要求石斑魚運輸的最佳水溫應保持在65438±06℃左右,可使石斑魚處於半麻醉狀態。水溫過高,會加速魚的新陳代謝,造成水體惡化,導致死亡;如果水溫太低,會把魚凍壞。因此,控制儲運水的溫度是運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壹。
水體溶氧技術要求只有充足的溶解氧(壹般為8 mg -10 mg/L)才能保證石斑魚運輸的成活率。目前常見的供氧方式有四種:(1)風機供氧;(2)分子篩供氧機;(3)氧氣瓶供氧;(4)液氧供應各有利弊。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供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