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還是深愛喝茶。為了滿足不同種類茶葉的飲用需求,各種泡茶器具應運而生,其中就有陶瓷杯。下面我們來看看喝茶的正確姿勢圖片。
喝蓋碗茶的正確姿勢圖片1蓋碗茶,四川等地人民的傳統飲茶習俗。它是壹套茶具,上有蓋子,下有托盤,中間有碗。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蓋上壹碗茶,韻味無窮。它最早是在成都發明的,也是獨壹無二的,所謂的“蓋碗茶”。
它包括壹個茶蓋、壹個茶碗和壹個茶船三個部分,所以它被稱為碗蓋或三電池。茶船,又稱茶船,是承載茶碗的茶托。相傳是唐德宗建中年間,崔寧的女兒在成都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基板,經常燙傷手指,崔寧的兒子聰明地發明了壹個木板來支撐茶杯。
如果妳去成都旅遊,妳不得不感受壹下成都的蓋碗茶文化。然後介紹茶具配壹碗茶的姿勢,了解這四門(畢)。把茶蓋朝上放入茶碗,表示喝完茶準備離開,提醒店家拿走茶碗。
這個姿勢要結合圖1。茶蓋扣在茶碗上,茶舟放在竹椅上。也可以在茶蓋上放樹葉、茶葉、鵝卵石。這壹套就是人走了壹段時間,提示店家不要關茶碗,早點回來。
在茶船和茶碗之間傾斜茶蓋,表示對商店優質服務的感謝。但在以前,這種姿態意味著熟客沒帶錢,所以付錢給店家,店家也明白不會壞了事,給熟客留面子。
茶蓋平放在茶碗側面,提醒店家需要加水,但壹般只會分開加兩次。如果用了兩次,就要等統壹加水了。切記不要將茶蓋向上傾斜,因為傾斜意味著外國人遇到了麻煩,需要本地人的幫助。喝茶時,左手握住碗托,右手將碗提起抵住杯蓋,倒碗慢慢將茶湯送入口中。如果茶湯比較濃,可以用茶蓋在水面上輕輕刮壹下,這樣整碗茶就可以上下翻動了。輕刮就輕了,再刮就厚了。
喝蓋碗茶的正確姿勢圖片2 1三指法
所謂“三指”,就是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法優雅,是最常見的蓋碗方式,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方法。
蓋碗有蓋鈕,不僅是開蓋時握持的地方,也是蓋蓋時握持的地方。正確的手法是食指按下蓋鈕,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兩側,無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停留在中指邊緣,不要碰到蓋碗。
出於美觀考慮,最好不要翹蘭花指,尤其是男性。
抓碗法
抓碗操作簡單,單手即可掌握,主要適合男性。對於習慣用這種方式泡茶的人來說,印象中是很豪邁的。
這種握法的要點是先調整好鍋蓋的開口大小,用拇指按下鍋蓋按鈕,其他手指合攏貼在鍋蓋碗底部的圈腳,壹只手掌抓住鍋蓋碗,讓鍋蓋面向自己。
2水不要太滿。
新手因為經驗有限,不知道茶葉要倒多少水。有時候水太滿了,會燙到自己。
壹般來說,註入的水量接近碗的邊緣。最多不能超過碗沿的位置。
3合適的開口尺寸
眾所周知,用碗泡茶有壹個很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意調節湯的開度,上湯又快又順。
如果開口太大,滾燙的茶湯會不受控制地噴出來,很容易燙傷手。如果開口過小,會導致茶湯不暢,出湯慢,蓋碗時間長,容易被熱風燙傷。
所以為了避免用蓋碗泡茶時燙傷手,這個開口大小的預留位置也是壹門學問。誰能,天生完美!
4選擇合適的碗蓋
什麽是合適的碗蓋?無非兩個字——占便宜。
如果是女性朋友,就不要選擇太重、太大、太寬的碗,否則把握不當很容易燙傷。所以選擇適合自己手型的碗也很重要。
此外,在選擇蓋碗器類型時,也有壹些講究。
第壹,把碗蓋的邊緣寬壹點比較好。蓋碗邊緣的寬度決定了用蓋碗倒茶時手和熱水之間的距離。如果碗的邊緣較寬,註水的最高極限與手握的位置還有較大的距離,手指感受到的溫度會相對較低。
二是選擇較高的蓋鈕。蓋鈕越凸,手離熱水越遠,自然不容易燙。
新手泡茶,難免被燙傷。不過有了這些技能的加持,被燙傷的風險可以大大降低,還能輕松泡出好茶~
喝壹碗茶的正確姿勢圖片3動作不標準,容易燙傷手指。
裝滿開水的蓋碗非常燙。
畢竟裏面裝的是將近100度的茶。這時候薄薄的碗壁是熱的,就像剛剛烤好的紅薯。
壹個不註意,姿勢做得不對的人,可能會燙紅酥手。
尤其是壹些茶愛好者,剛剛開始學習如何泡茶。因為還不熟練,總怕拿的不穩,燙到手指,砸到翻碗。
恐懼、害怕、猶豫更容易犯錯。
比如抓蓋碗的時候,大部分手指都在碗的邊緣下面,像抓碗壹樣抓著邊緣。
或者手指不扣碗沿,而是托住碗身,指尖直接接觸滾燙的碗壁。
那壹刻的‘高溫’真的讓人很想直接把這個滾燙的東西扔到手裏。
比如出水的時候蓋子歪了,或者手腕方向不對。
本該從碗底和碗中間倒出的茶湯歪歪斜斜,從旁邊流出來,甚至順著碗邊滴在手指上,手指瞬間被燒紅。
比如端蓋碗合上的時候沒有握穩,甚至後續動作都搖搖晃晃,耽誤太久。
隨著茶湯在碗裏的時間越來越長,整個碗的溫度,包括碗的邊緣,都升得很高。
這時候無論怎麽拿,怎麽背,都很難避免被燙傷。
可見泡茶的動作還是越標準越好。
不然壹個不小心就把自己燙傷了,要多少好茶才能撫慰受傷的身心。
不正確的操作姿勢很容易影響煲湯的速度。
好的白茶壹定要快出來,才能顯出好的香氣和滋味。
煲湯太慢,營養成分釋放太多。反之,茶湯易苦稠。
茶的味道剛剛好,從註水到大部分茶湯的時間控制在幾秒鐘。
這就要求每個動作都要流暢迅速,分秒必爭。
只有所有的細節都準確到位,熟練掌握,才能達到絕佳的煲湯狀態。
這個時候,壹旦碗的姿勢不對,就會影響各個環節的流暢度,動作遲緩,操作緩慢。
雖然從時間上來說,可能相差幾秒鐘。
而芽葉卻在這短短的幾秒鐘內釋放出了過量的苦味物質,很可能會影響壹份茶湯的香氣和口感。
除了動作本身的速度會受到影響,姿勢不當也可能導致出水過快或過慢。
比如蓋子太大,壹些碎葉、芽頭或者嬌小的葉子就會流入公平馬克杯,繼續泡在水裏。
不僅不雅觀,茶湯也容易變得太濃、太苦、太澀。
即使蓋子太寬,湯也會噴出來,灑了壹桌子,濺起的水滴依然會在他們的手上和身上留下紅色的勛章。
如果開口太小,出水速度明顯會慢很多。
整個煲湯時間過長,很容易把壹碗變成燙手山芋。
而且茶葉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釋放的內容物會過多,會使整碗茶變得又濃又苦,難以下咽。
端碗的姿勢不合適,也不夠美觀禮貌。
我看過很多泡茶翻船的視頻。
端莊的儀態,精致的服飾,加上優雅的環境,安靜地坐著就像壹幅畫。
但就在蓋碗的那壹刻,畫風突然變了。
是的,因為怕被燙傷,無名指和小指都伸了出來。
是的,為了更好地操縱碗蓋,食指像挖洞壹樣挖進了蓋鈕中間的凹陷處。
就連壹些新茶愛好者也沒有把握住碗,舉起來的時候整個手都在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