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壹個過渡節氣,天氣由熱轉冷,再由冷轉冷。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壹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7日、8日或9日。立秋是古代“四季八節”之壹,人們有祭祀土地神和慶祝豐收的習俗。
據《二十四節氣》:“秋,拉也。物聚於此(音面,意為集合)。”秋天意味著植物的成熟。立秋也預示著植物會結果,俗話說:“立秋三天,寸草不生。”立秋後,天氣由陰雨轉為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月朗風清,氣溫由最熱時逐漸下降。
黃河中下遊秋季節前平均氣溫26℃,比大暑節前低2℃,降雨量50-70毫米。海南島平均氣溫28℃,黑龍江北部平均氣溫65438±06℃,南北溫差65438±02℃。“立秋了,涼颼颼的”,立秋的第壹階段應該是。涼爽的微風正在來臨。秋節開始後,風向由南轉北,偏北風頻率增加,開始逐漸降溫。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根據氣象學,10-22℃的平均氣溫是秋天。按照這個標準,秋分就是秋天的開始。黃河流域的秋季比立秋晚約1個月,長江流域的秋季比立秋晚約1.5個月至2個月。
春夏從南方開始向北,秋天從北方開始逐漸向南。我國黑龍江省北部最熱的壹天也在22C以下,屬於無夏地區。春天過去了,接著是秋天。哈爾濱8月入秋11,沈陽8月下旬入秋,北京9月4日入秋,黃河南岸鄭州9月10入秋,長江中下遊9月下旬入秋,兩廣lo中下旬入秋,海南島10月中旬去秋來避暑。
有句話叫“秋天到了,扔掉扇子”。事實上,立秋後的氣溫仍然很高,因此需要風扇。秋節開始時,白天仍然很長,夜晚很短,陽光強烈,白天地面吸收的熱量大大超過晚上損失的熱量。如果北風弱,天氣持續晴朗,就會炎熱夏季,形成“秋老虎”天氣。8月平均氣溫24.6℃,比7月低65438±0.4℃,立秋平均氣溫25.6℃。
北京八月還下著雨。歷年8月平均降雨量為19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32%。北京的氣象特點之壹是春旱秋澇。秋雨多,經常有暴雨。8月1963三天,降雨量達到427,6mm,比某些年份的總和還多。1963年8月9日日降雨量為220.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6%,比同年6月至6月降雨量96.3毫米增加了壹倍多。
在這壹階段,降水量每年變化很大。有時降水過多,造成夏季內澇。這種情況每五六年發生壹次,有時降水太少,造成“夏旱後秋旱”。這種情況每四五年發生壹次。夏澇秋旱對大秋作物不利。這壹階段的降水量不僅影響何時。2008年秋糧,也影響到水庫蓄水和明年年底的墑情。有壹種說法叫“小麥水分隔年降低”,對來年的冬小麥和春播作物都不利。
立秋的好寓意是什麽?
立秋預示著夏天的到來和秋天的到來。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除,還會有“秋老虎”的余暉,立秋也叫秋天,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變涼。
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的開始時間也不壹致。立秋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獲,晚稻移栽,秋作物進入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秋天意味著夏天涼爽,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看作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
古人把立秋看作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栽在盆裏的梧桐樹,是宋代李秋天宮要搬進廟裏的。“立秋”的時候到了,太史公大叫:“秋天到了。”演完戲,梧桐落下壹兩片葉子,表達秋天。
立秋節氣應該吃什麽?
1,潤燥安神的食物
秋季氣候幹燥,雖然夜間涼爽,但白天溫度仍然很高。所以根據“燥則潤燥”的原則,以滋陰清熱、潤燥止渴、提神安神為主。可以選擇芝麻、蜂蜜、銀耳、百合、乳制品等具有保濕作用的食物。
2.清淡的食物
秋季是最適合人體的進補季節,這樣可以減少病毒感染,防止冬天到來時舊病復發。秋季進補要選擇“防燥不膩”的平補。具有此功能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3.健脾和胃的食物
苦於酷暑,有壹種說法是此時人的脾胃普遍較弱。保健要註意調理脾胃,多吃清熱、利濕、健脾的食物,使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健脾和胃的食物有山藥、扁豆、栗子、大棗、牛肉、山楂等。
4.滋陰潤肺的食物
立秋是壹個由熱到涼的過渡節氣,也是壹個由陽盛到陰盛的時期。肺在五行中屬金,就像秋天壹樣,所以秋季飲食宜滋陰潤肺。滋陰潤肺的食物有梨、銀耳、百合、蜂蜜、豆漿、冰糖、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