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化腫瘤:癌細胞分化程度更低,近似來源組織的不成熟形態,如低分化腺癌,腺管,腺泡結構基本消失。低分化癌轉移多,發展快,預後差。
問題二:癌癥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是什麽意思 這是腫瘤病理的常用醫學術語,下面的這些介紹: 增生:壹般指組織細胞的增多,同時常伴有細胞的肥大,它是在某些 *** 因子作用下引起組織與細胞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變化,在被覆上皮,往往是上皮組織增厚,細胞增多;在間葉組織,往往是細胞增多,排列緊密等,但無異型性。壹旦 *** 因子去處,它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 不典型增生:又稱異型增生,間變或核結構不良等,它可見於任何組織或細胞,其形態學表現為細胞核相對增大,核膜增厚,核形不規則,核漿比例增大,但不具備惡性腫瘤的形態特點等。它屬於癌前病變的壹種,在某種因素繼續作用下,它可由量變而成質變,轉變成惡性腫瘤,如果某些因素去掉後,它又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根據病變的程度,壹般將不典型增生分輕度,中度及重度。重度增生就是癌前病變。 原位癌:又稱上皮內癌,浸襲前癌等。當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細胞進壹步發展時,細胞核的異型性更加明顯,核形不規則,核膜增厚,染色質增粗,核仁突出,有絲分裂增多,這種異形的上皮組織已累及上皮全層,但未侵犯基底膜。它是最早期的癌,是不可逆轉的。 化生:通常是指壹種細胞或組織,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由壹種組織變成另壹種組織,如當子宮頸重度糜爛時,子宮頸管被覆的柱狀上皮或腺上皮可轉變為鱗狀上皮,稱為鱗狀上皮化生。壹般認為組織化生,通常為器官或組織的保護性反應,這種鱗狀上皮化生癌變機會很少,壹般不應作為癌前病變處理。 瘤樣病變:有些組織生長,其外表類似腫瘤,但和真性腫瘤不同,有時也難區別,這是壹大組貌似腫瘤的增生性病變,如皮贅,瘢痕疙瘩,脂肪墊等,有些組織的瘤樣病變,可轉變成真性腫瘤,如色素性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可轉變為滑膜肉瘤,因此,這種病變應作為癌前病變處理。 分化:壹種組織的細胞從胚胎到發育成熟, 要經過各種分化階段。壹般而言,細胞愈原始,分化的潛力愈大,所形成的腫瘤成分越復雜,如原始生殖細胞具有向各種組織分化的能力,其所形成的腫瘤的畸胎瘤,成分就很復雜。單壹成分的腫瘤,因為組成細胞分化水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態特點,病理學家根據細胞分化水平不同,常將壹些組織的惡性腫瘤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未分化。 高分化腫瘤:瘤細胞分化程度較高,接近其來源組織的成形態,這種高分化的腫瘤細胞,生長緩慢,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 中分化腫瘤:瘤細胞分化程度較低,但明確保留起源組織的特點,如腺癌的腺管形成等,較高分化腺癌,它的癌細胞分化較差; 低分化腫瘤:癌細胞分化程度更低,近似來源組織的不成熟形態,如低分化腺癌,腺管,腺泡結構基本消失。 未分化腫瘤:瘤細胞分化程度極差,往往呈彌漫性排列,無聚集傾向,如能斷定為來源上皮細胞,則不能肯定是來自鱗狀上皮或腺上皮者,則稱為未分化癌。同樣,由未分化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根據形態難予肯定是何種間葉組織者,稱為未分化肉瘤。腫瘤細胞分化程度愈低,其惡性程度越高,發展越快,轉移越早,對放化療越敏感。 擴散與轉移:是兩個不同而又相互有關的概念,前者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向臨近或遠處的擴散,其中包括向周圍組織的直接蔓延,也包括遠處擴散;後者為擴散的壹種方式,即腫瘤細胞脫離“母體”,通過壹種渠道(如血道、淋巴道、腔道等)運行到與原組織或器官不相連續的部位,在那裏生長,開花,結果,生長出同樣壹種類型的腫瘤,稱為轉移。 癌癥發生的兩個條件:壹是外部條件(外因),二是機體內部條件(內因)。 外部條件是指自然界中壹切致癌物質(如致肝癌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亞硝胺類,石棉,黃曲酶素毒素等)長期 *** 人體,使人體內的正常組織細胞發生惡變,(正常DNA改變),在人體內首次惡變出1個癌細胞,這個細胞經過分裂,繁殖成為......>>
問題三:低分化癌是什麽意思 分化程度越高則說明癌癥組織越接近正常組織。 所以分化程度高的惡性程度低。 當然這只是從病理上來說的,腫瘤的預後往往和臨床分期的關系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