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早、中、晚。
孕早期的胎兒比較脆弱,準媽媽要細心呵護,同時準媽媽要快速適應懷孕帶來的變化,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孕中期的胎兒相對穩定。這個時候,孕媽媽就可以放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孕晚期,胎兒的發育逐漸成熟,孕媽媽除了與胎兒的互動,還要做好迎接寶寶出生的準備。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種子”和孕媽媽的早期變化。
早孕:
早孕是胎兒和孕媽媽互相適應的過程。只有相互適應,種子“胎兒”才能誕生。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種子”和孕媽媽的早期變化。
第壹個月:懷孕(1-4周)是“胎兒找媽媽”的過程,悄悄在媽媽體內“生根發芽”,給媽媽壹個驚喜。此時孕媽媽的身體變化不大,但要註意補充葉酸,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壹切不利於寶寶發育的“不利環境”。
第二個月:懷孕5-8周。這時,孕媽媽發現了“懷孕”的驚喜,各種早孕反應隨之而來。面對這些早孕反應,孕媽媽困了就睡,餓了就吃,吐了再吃。他們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清淡,少食多餐,吃自己喜歡或想吃的食物。
第三個月:懷孕9-12周,“胚胎”變成“胎兒”。此時寶寶五官、四肢、心跳都有了,基本完成了所有器官的發育。是壹個發育良好的嬰兒,具有“人的外貌”。這段時間,孕媽媽要警惕周圍的噪音,遠離輻射,避免胎兒畸形,補充適量的碘,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中期妊娠:
對於孕媽媽來說,孕中期是最舒服的階段。
第四個月:懷孕13-16周,早孕反應逐漸消失,胎兒發育穩定,孕媽媽從此進入最舒適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胎兒需要更多的鐵和DHA,孕媽媽要多吃含鐵和DHA的食物,加強營養;再有就是及時的產檢,尤其是唐的篩選檢查。
第五個月:懷孕17-20周,胎動越來越明顯,孕媽媽充滿“孕味”。這時胎兒的觸覺和聽覺開始發育,胎教也要跟上。壹般從這個月開始,孕媽媽就有妊娠反應了。
第六個月:21-24周懷孕,b超可以看到壹個又醜又可愛的胎兒,此時胎兒的味覺開始發育,超聲可以看到胎兒偶爾舔壹下胎盤或者壹個壹個品嘗羊水。孕媽媽要繼續補充營養,特別是吃含鈣、蛋白質、鐵、DHA含量高的食物,並堅持運動。
第七個月:懷孕25-28周,胎動頻繁有力,經常把媽媽踢得很疼。此時,孕媽媽的動作越來越繁瑣,下肢水腫更明顯。飲食上可以多吃消腫的食物,比如冬瓜、西瓜。
妊娠晚期:
肚子越來越大,動作越來越重,出現尿頻、陰部疼痛等各種身體不適。
第八個月:孕29 ~ 32周,胎頭和體重發育加快,體重幾乎以“200克/周”的速度增長。視力、肺、胃的發育基本完成,羊水減少,胎兒增大,“房子”變小,胎動也減少。在這個階段,孕媽媽每天都要註意胎動,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
第九個月:孕33-36周,胎兒發育基本成熟,胎頭向下;當胎兒活動時,在孕媽媽的腹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孕媽媽便秘、水腫、睡眠不好等。都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產前焦慮。學會正確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