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用冷水煮好還是用熱水煮好?
用冷水煮。所以蛋殼不容易破。
工作方法
1.新鮮雞蛋洗凈。
2.用壹鍋水浸泡壹分鐘,然後用小火煮沸。
3.雞蛋小火煮開後,用文火煮8分鐘。
4.煮好的雞蛋要拿出來讓其自然冷卻,或者放入涼開水或冷水中半分鐘冷卻,這樣容易起皮。
雞蛋怎麽煮都不會破1。洗完蛋後,用家用縫衣針(超細的那種)在蛋的底部(比較胖的那端,不是尖的那端)打壹個小洞,不要太深也不要太用力,輕輕打壹個小洞就可以了。因為雞蛋底部有壹個氣室,當雞蛋煮熟後,蛋殼內的空氣會通過小孔慢慢漏出,蛋殼不會破裂。
2.將雞蛋浸泡在冷水中。洗好後放入盛有冷水的盆中浸泡半小時,以降低雞蛋內的氣壓,然後放在火上煮,水再煮5分鐘,關火後再浸泡5分鐘,這樣蛋殼就不會破了。
3.中火煮不到10分鐘。火壹開,雞蛋受熱氣壓迅速上升,雞蛋膨脹,蛋殼容易裂開;火候太小,容易造成雞蛋煮白而不熟黃;所以煮雞蛋要中火煮,煮的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鐘。時間過長,雞蛋煮熟後營養成分會降低,雞蛋會變硬,不好吃,影響消化吸收。未煮熟的雞蛋是未煮熟的。控制好火候和時間,雞蛋就不容易破了。
4.加鹽加醋煮雞蛋的時候,可以在水裏加壹點鹽或者醋,壹點點就可以軟化蛋殼,不容易裂開,煮好後容易起皮。
煮雞蛋的小技巧1。不要用開水煮雞蛋。首先,開水會讓雞蛋在鍋裏滾來滾去,很容易把蛋殼打碎,甚至把蛋白質暴露出來。其次,雞蛋中的蛋白質不需要高溫,壹般是60℃-87℃,而開水的溫度可以達到100℃。如果在沸水中煮,蛋白質可能像橡皮擦壹樣老。所以煮雞蛋的時候要打開鍋蓋,讓水微微冒泡,而不是沸騰。
2.烹飪時間要短。煮熟後,需要將雞蛋冷卻至全熟,蛋黃完全凝固。煮的話需要10分鐘,但是如果要壹個蛋黃嫩的水煮蛋,大概需要6分鐘。如果雞蛋煮得太久,會有難聞的硫磺味。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雞蛋出鍋後應立即用冷水冷卻,否則余溫會使雞蛋繼續受熱而變老。
3.舊雞蛋比較容易剝。我們都覺得最新鮮的雞蛋比較好,但是沒必要用太新鮮的煮雞蛋。因為稍微老壹點的雞蛋更容易剝。如果雞蛋在冰箱裏存放幾天,其pH值會略有升高,蛋白質與內蛋殼的粘附會略有松動。
蛋黃在外面變綠也沒關系。如果雞蛋煮過頭了,妳會發現蛋黃外面有壹層綠色。這是蛋黃中的硫化物和鐵的反應,沒有任何危害。只要烹飪時間不太長,就可以避免
雞蛋就是這樣煮的,這樣剝的。煮雞蛋的時間壹定要把握好,壹般5分鐘左右,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質地嫩,口感好。千萬不要煮太久,不然雞蛋會有怪味,不好吃。
2.雞蛋煮熟後,應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卻。否則開水的余溫會使雞蛋煮過頭,或者可以控制煮雞蛋的時間短壹點,然後關火,讓雞蛋在開水中停留壹會兒,把雞蛋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