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藝
(1)買葡萄
俗話說,好吃的葡萄釀不出好酒,還是選紅酸皮的好。如果能買到釀酒用的名牌葡萄就更理想了,但是沒有真正的釀酒用葡萄。買成熟飽滿無病的葡萄。皮膚越黑越好。
(2)清洗葡萄
因為葡萄皮很可能殘留農藥,所以清洗葡萄非常重要。壹般來說,買回來的葡萄最好不要洗,因為自制的葡萄酒發酵是靠附著在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微生物發酵的。如果要洗的話,最好是整串洗,不要用手搓,不要用刷子刷,不要給葡萄消毒,這樣才能保證野生酵母的存活。工業上不洗葡萄。很多大酒廠都有自己的種植園,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市面上的葡萄,如果有農藥的話,表皮會有斑點。
(3)烘幹葡萄
葡萄洗好後,放在籃子裏充分晾幹水分,或者掛起來晾幹。
(4)選擇壹個容器
酒壇可以是陶瓷壇,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建議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對人體健康有害。可以選擇大容量醫用廣口瓶,可以裝15-20斤葡萄。因為是玻璃瓶,所以可以看到裏面的發酵情況。
(5)裝瓶
第壹次發酵:粉碎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葡萄粉碎,把皮和果肉分開,連同皮和籽放在壹起,放在容器的三分之二處(剩下的空間留給葡萄皮發酵的時候漲)。
(6)發酵
發酵是在酵母的作用下,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紅酒的前發酵過程是皮汁混合在壹起,葡萄破碎時已經在汁中接種了酵母。因為葡萄皮上的白霜裏有酵母,所以發酵的時候不需要在自制的葡萄酒裏加入酵母。最佳發酵溫度為15~25℃,不宜超過35℃。但在小容器中發酵,散熱相對容易,壹般不能超過32℃。果皮汁放入容器後,壹般需要壹天時間開始發酵。剛開始的時候,液面很平靜。此時有微弱的二氧化碳氣泡,說明酵母已經開始繁殖。2~3天後,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皮渣漂浮形成帽狀。當妳品嘗果汁時,甜味逐漸減少,酒味逐漸增加。發酵時,漂浮的葡萄皮要用消過毒的筷子每天兩次壓入汁中。這樣可以防止葡萄皮發黴發酸,同時還可以將皮上的色素浸入果汁中。酵母是兼性厭氧的,在氧氣不足時會產生酒精,所以要保持密封,使發酵更旺盛。高潮過後,發酵勢頭開始減弱。這時候可以加糖,是用葡萄酒溶解的,而不是水化後再加。糖完全溶解後,在容器中繼續發酵。最後會釋放二氧化碳,直到微弱接近平靜,酒味很濃,糖分降到1%以下,汁液變得清澈,也就是要結束發酵,壓榨分離果皮和汁液。
(7)糖
可以按照10公斤葡萄加1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酒大概是10度,和市面上賣的幹紅差不多。糖通常要加幾次。第壹次,灌裝後24小時加入壹半葡萄,其余視發酵情況,3-4天後再加入。發酵壹周左右,糖耗完自然停止發酵,果皮不再上浮,即達到發酵停止點。但如果加糖過多,7天後還沒有達到發酵停止點,酵母還在大量繁殖發酵,葡萄酒還在大量冒泡二氧化碳。此時如果立即密封,後發酵時瓶內壓力會增加,可能會推開軟木塞,噴出酒來。所以要等酒停止大量冒泡後再封。
(8)渣液分離
到達發酵停止點後,葡萄皮浮在上面,顏色由深變淺,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殘渣沈入瓶底。這時,應該將殘渣從酒中分離出來。具體做法是用虹吸管把中間的酒吸出來,然後把渣子裝進紗布裏,用手從輕到重擠壓,然後像擰衣服壹樣擰,這樣渣子裏的酒就基本幹凈了。最後將所有的酒混合在壹起,放入壇子中繼續發酵。這時候酒很渾濁,不用介意。這時的酒叫元酒。
(9)二次發酵
二次發酵會產生少量細膩的泡沫。2到3周後,白酒特別清澈(沒有買回來的好,但是沒有加澄清劑)。二次發酵不是以酵母發酵為基礎,而是以蘋果酸和乳酸發酵為基礎,所以不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瓶內壓力也不會繼續升高,所以不會有爆瓶的危險。所以容器盡量裝滿,擰緊瓶蓋後建議不要加蛋清澄清(如果保存時間長,味道不夠新鮮)。20天後可以發現酒液變得清澈,底部有壹層沈澱物,這是酵母完成歷史使命後的“屍體”和雜質。這層在工業上是用來做酵母膏的。上層的純液體通過虹吸或過濾進行凈化和填充。最好放在小瓶子裏保存。最好用1.5升的老酒瓶,“可樂”用2.25升的塑料瓶也不錯。瓶子要滿滿的,瓶蓋要蓋緊,然後放在家裏溫度低的地方(據說13℃保存溫度最好)。每當想喝的時候,可以拿出壹瓶,也可以在酒中加入壹點高度無味的白酒(比如二鍋頭)。
需要註意的事項
(1)各種容器壹定要清洗幹凈,葡萄在釀造過程中不能接觸油、鐵、銅、錫,包括不銹鋼制品。
(2)發酵時,發酵容器的蓋子壹定要蓋緊,但壹定不能關閉,以防爆炸。
(3)糖不要放太多,會影響發酵過程,產生我們不想要的成分。如果想喝甜酒,發酵後喝的時候可以加糖。
(4)選擇合理的容器。在葡萄釀造過程中,不宜與空氣過多接觸,這樣容易使葡萄汁氧化,產生有害物質。最好使用非金屬器皿,如玻璃瓶、玻璃罐等。
(5)飲酒量應控制在50ml左右,最佳飲酒時間為睡前30分鐘。
(6)建議1-2年內自制葡萄酒與親朋好友分享。畢竟不是專業釀酒。由於各種因素,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酒的變質。當然也不排除它能釀出經得起陳釀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