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江蘇小吃
工藝:蒸法
文樓湯包的制作材料是:精粉1250克,活雞1只,五花肉750克,螃蟹750克,豬皮(鮮)750克,豬骨750克,蔥花和姜末12.5克,精鹽45克,料酒50克。
文樓湯包介紹:文樓湯包在清朝道光年間開始出名。當時的江蘇淮安有政府,城內有文武會館,城外河下有古鎮,有大量鹽商和船只。北京的欽差大臣經常來這裏監考文武考場,所以城裏熙熙攘攘,小吃種類繁多。何俠鎮文樓面館的廚師在做湯圓的基礎上,改用螃蟹、母雞等原料做湯餡,用面粉加水調成皮做湯圓。肥蟹上市時每年中秋供應,農歷十壹月停,季節性很強。由於湯汁稀稀拉拉,從籠中移到盤中時必須用手輕輕抓住,所以又叫抓包。文樓灌湯包以其選料考究、工藝獨特、制作精細、味道極其鮮美而聞名,深受人們喜愛。
文樓湯包的特色:
包又大又薄,湯汁鮮美,爽滑不膩。
教妳怎麽做文樓灌湯包,怎麽做文樓灌湯包。
1.宰殺母雞,洗凈毛、血、內臟,然後洗凈;將豬肉皮和骨頭洗凈,將豬肉切成3毫米厚的大塊。將上述原料放入沸水鍋中焯水後撈起。將鍋換成清水,加入雞肉、豬皮、豬肉、豬骨等。然後用猛火煨。當豬肉半熟時,取出,冷卻後切成0.3厘米的方塊。雞熟了,去骨,切成0.3厘米的丁;皮爛了就撈出來趁熱剁碎。越細越好;把豬骨去掉,暫時不用。
2.螃蟹洗凈,籠蒸,去殼取肉,曬幹,磨成粉。鍋內將熟豬油加熱,加入蔥花7.5克、姜末7.5克,炒香,加入蟹粉略炒,加入12.5克料酒、精鹽7.5克、白胡椒粉,炒勻,放入碗中。
3.取肉湯2500g,過濾壹次,倒入鍋中,加入肉末燒開,再過濾壹次。如果有大塊的肉丁,再剁碎燒開,撇去浮沫(準備壹小鍋冷湯燒開鍋,以便撇去浮沫)。當湯變濃時(用勺子舀),立即加入雞丁和肉丁燒開,然後撇去浮沫。湯燒開時,用湯料燙盆(湯料仍倒入鍋內),再煮至湯料均勻放入四個盆中(盆底是空的,便於散熱),用筷子不斷攪拌,使湯料不沈澱,餡料不觸底。湯料冷卻凝固後,用手捏碎盆中的餡料。
4.將1125g面粉倒入盆中(留下125g作為鋪面),用400g冷水溶解7.5g精鹽,分幾次倒入,將面粉混合成顆粒,揉成面團,放在案板上,揉成壹疊,每次在面團接觸面蘸壹點水,以此類推。
5.將面團揉成條狀,取50個面粉,在每個面坯上撒少許面粉,用兩個小搟面杖搟成直徑為17 cm、中間厚兩邊薄的圓形面團。左手取皮,右手挑入100g餡,將皮對折,左手托住,右手將口向前推,去尖,即成圓腰形湯圓坯體。
6.將生餃子放入小籠中,每籠間隔3.5厘米,放在沸騰的鍋上蒸7分鐘。
7.用開水將盛有湯包的盤子擦幹。用手抓包時,右手五指分開,提起包子,再用左手插入包底。動作要快。每個盤子裏放1,配上姜末、香菜和香醋味道會更好。吃文樓湯包時,要先吃壹小口,再輕輕吸湯入味。反之,湯汁溢出,燙了嘴,弄臟了衣服。
制作文樓湯包的要點;
1.面團要揉勻,皮要薄而大;
2.餡料要凍好;
3.適當捏捏小圓面包。包子熟了,輕抓湯包,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