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麽會食物中毒?
燒烤:致癌物質最多。
當心食物:路邊攤的烤肉串和雞翅。采訪中,曾在路邊攤工作過的小昭向記者講述了燒烤的驚人內幕。燒烤店老板為了降低成本,會在肉上下功夫。“先把肉切好貼上標簽,放壹邊。夏天天氣很熱。如果生意不好,肉很快就會變味。這時候把肉洗幹凈,放上嫩肉粉,馬上就變新鮮了。”小昭說,如果肉變壞了,只要加入嫩肉粉和牛肉香精,烤肉的味道幾乎和鮮肉壹樣。
羊肉造假也成了這個行業的潛規則。“很多羊肉串其實就是鴨肉串。”小昭在壹家燒烤攤工作時,壹直想知道店主為什麽把“羊肉”泡在羊油裏,後來才知道真相。“鴨肉和羊肉從味道上很容易分辨,但是泡在羊油或者羊尿裏。烤的時候加羊精,根本沒人發現。”燒烤用的竹簽也被很多商家重復使用,成為病菌傳播的媒介。另外,羊肉串在路邊加工會受到汽車尾氣和灰塵的汙染,衛生環境沒有保障。
雞翅用明火烘烤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在體內積累可誘發胃癌、腸癌等癌癥。另壹種致癌物雜環胺在動物實驗中可導致乳腺癌和結腸癌。烤肉越烤越肥,產生的致癌物質越多,燒焦的皮中致癌物質含量甚至高於肉質,這在烤雞翅上表現得最為明顯。還有,雞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接種六七種疫苗,大部分是在翅膀處註射。翅尖最容易沈積激素,吃多了有害健康。
應對法寶:
第壹,吃燒烤壹定要選擇幹凈衛生條件好的地方,最好少去大排檔和路邊攤。
第二,燒烤最好不要吃肥肉,烤雞翅的皮要去掉。
第三,包壹層錫紙,可以防止過多含有致癌物質的煙霧進入食物。
第四,要求吃燒烤時多放孜然。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孜然和咖喱可以大大減少高溫烹飪產生的致癌物質。
生食:最容易引起中毒。
謹防食物:涼性海帶、蓮藕片、腐竹、金針菇等。在涼拌菜加工銷售行業,有壹個普遍的做法就是二次“翻新”。也就是說,涼拌放了很久,清洗攪拌後再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只是用清水沖洗壹下,然後加入鹽、味精等調料重新調制,有的人則需要加入特殊的“調料”進行保存。
應對法寶:除了外出就餐,少吃涼菜,還要特別註意其外觀、色澤、氣味。任何脫離食材色澤、有異味的涼菜都要謹慎購買。尤其是夏天,涼拌如果不低溫冷藏,恒溫1小時就會滋生細菌。無論是吃大排檔還是在家做涼菜,最好加壹些蒜末和姜末,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水煮毛豆和水煮花生相對健康安全,但適量吃毛豆壹小盤就夠了。
海鮮:最易感染寄生蟲
當心食物:麻辣小龍蝦、油炸蝸牛、燒烤海鮮。夏天,大大小小的醫院裏幾乎每天都有因為吃小龍蝦引起的腹瀉患者。夏季濕熱的環境為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小龍蝦通常會攜帶肺吸蟲病,不可能通過烤、炸、鹽、醉等方法將小龍蝦體內的肺吸蟲病包囊全部殺死。如果人們食用未煮熟的小龍蝦,肺吸蟲病的幼蟲會進入人體並四處遊走,可侵入肺、肝、腦、腹腔等器官,引起炎癥,嚴重時甚至引起器官化膿等損傷。蝸牛也是壹大群寄生蟲。據調查,17%-30%的蝸牛能找到廣州管圓線蟲。
烤扇貝和烤扇貝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海鮮吃法,但這種吃法最不安全的地方是“外熟內生”。海鮮中有副溶血弧菌等致病菌,耐熱性強,80℃以上才能被殺死,而且裏面可能有寄生蟲卵,但烘烤的方法並不能保證完全殺死這些細菌。如果商家用不新鮮的海鮮或死海鮮“以假亂真”,那就更危險了,尤其是貝類,細菌含量高,蛋白質分解快。壹旦死亡,細菌會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不新鮮的海鮮也會產生其他物質,引起腹瀉、惡心甚至食物中毒。
法寶:海鮮烹飪最安全。如果非要吃烤海鮮,盡量烤久壹點。大排檔或小餐館的螺麻,來源不明,衛生條件差,最好少吃。吃的話要把最容易受汙染的蝦頭扔掉。不加熱煮熟的海鮮,如“醉蝦”、“醬爆海鮮”等,要謹慎食用。另外,吃海鮮的時候,最好搭配大蒜和芥末,起到殺菌的作用。
飲料:最容易誘發消化道疾病。
當心食物:散裝生啤酒。生啤酒保質期壹般較短,需要在3-8℃保存。但是市場上賣的散裝生啤酒其實就是普通的生啤酒,也就是沒有經過巴氏殺菌的生啤酒。這種啤酒通常儲存在塑料保鮮桶和不銹鋼桶中,利用桶本身的保溫功能達到保鮮目的。如果大排檔的衛生環境不達標,很容易出問題。
應對法寶:最好選擇瓶裝啤酒;不要太冷;吃肉串最好不要喝啤酒,容易誘發消化道腫瘤;海鮮配啤酒會增加尿酸水平,誘發痛風。夏天比較適合溫和油膩、養胃消暑的飲品,大麥茶、酸梅湯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