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止嘔止嘔。
清熱涼血解毒。治療痢疾、黃疸、血淋、痔漏、疔瘡。
中文名:菊苣
中文別名:雲南苦蕒菜(植物名實考證)
二名法:苦苣菜
領域:植物領域
門:被子植物門
類別:雙子葉植物
亞綱:菊花
目:菊科
科:菊科
亞科:舌鰨亞科
家庭:菊苣家庭
屬:苣蕒菜
種類:苦苣菜
地理分布:朝鮮、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和遠東、東南亞和南亞。
折疊編輯本段的基本介紹
苣蕒菜是兩年生草本植物,有紡錘形的根。莖中空,直立高度50-100 cm,下部無毛,中上部和頂部有稀疏腺毛。葉柔軟無毛,長圓形,寬倒披針形,長15-20cm,寬3-8cm,深羽狀或提琴狀,裂片邊緣有不規則的短刺齒至小尖齒;莖生葉基部常呈尖葉耳狀,基生葉基部向下延伸至翼柄內。頭部直徑約2厘米,花序梗初常有腺毛或蜘蛛狀毛;總苞呈鐘形或圓柱形,長1.2—1.5cm;舌形花黃色,長約1.3厘米,舌片長約0.5厘米。瘦果成熟後倒卵狀橢圓形,紅棕色;兩側各有3條縱肋,肋間有粗、細橫條紋,白色軟冠毛長約6 mm。開花結果期為3月-65438+10月。
形態特征折疊編輯本段
壹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海拔50-100米,白色乳汁遍布草地。莖直立,上部單生或分枝,中空,無毛或中上部具稀疏腺毛。葉柔軟,無毛,橢圓形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8厘米,羽狀分裂,有大的羽狀分裂或羽狀半分裂的頭狀花序,大的頂生裂片,或與側生裂片壹樣大,邊緣有不規則的短刺齒,下部有翅狀葉柄,柄基部有膨大的柄,中上部無柄葉,基部有戟形穗。花頭在莖端排列成傘狀;總苞呈鐘形,長1.2—1.5cm;總苞片3層,外層卵狀披針形,內層披針形;舌狀花黃色,長約1.3cm。瘦果,長橢圓形倒卵形,長2.5-3毫米,扁平,紅褐色或黑色,兩側各有3條縱棱,棱間有細橫臺階,冠毛白色,長6-7毫米(圖88)。
配貨範圍折疊編輯本段
菊苣起源於歐洲,目前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除了氣候和土壤條件極其惡劣的高山草原、草甸、沙漠戈壁、鹽漠外,幾乎遍布全國。在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和遠東,以及東南亞和南亞的國家。
成長習慣折疊編輯本段
埋在土裏的種子在春夏秋三季都能發芽出苗,其物候過程壹般為3-4月,6-7月開花,7-8月成熟,生長期為120。秋季萌發的幼苗壹般難以在綠體內越冬,呈周年性特征。在亞熱帶的南方,壹般壹年四季都能出苗,能卷著綠葉過冬。在中亞熱帶南部,冬季也能開花結果。以安徽合肥為例,越冬綠葉壹般在2月底轉綠,3月中旬後發筍,4月中旬後現蕾,5月上旬開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結果成熟,生長期可達8-10個月(表88-1)。合肥地區越冬種子3月中旬後出苗,7-8月成熟,生育期約120天。
夏末秋初出生的幼苗在初冬就能開花結果,但莖低,種子難以完全成熟。蓮座狀的幼苗可以順利越冬,已經開花的在地面上無法越冬。苦苣菜的種子繁殖。種子產量高,每頭可產30粒種子,每株可產300-1200粒種子。種子的發芽率壹般能達到95%,甚至未成熟的種子也有發芽能力。種子成熟時脫落,在冠毛的幫助下,遇到潮濕疏松的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就能發芽出苗。
菊苣某壹種子的休眠期很短,壹般為7-15天。成熟的種子當年就能發芽出苗。埋在土壤深處的種子兩年內不能發芽,當年的種子發芽率壹般最高。苣蕒菜根頸潛伏芽多,局部上部可被畜禽持續再生,尤其在根系發達的多葉期,再生能力最強,每20天剪1次,不會影響其再生,但花枝形成後,再生能力明顯降低,往往難以剪2-3次。
因此,放牧或扡插利用最好在拔桿前進行。菊苣是壹種伴生植物,生態振幅相當廣,在人類從事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的所有地區都有生長。它壹般喜歡生長在耕地、田野、路旁、堆肥場、居民區周圍的空隙、果園、疏林和各種廢棄的耕地或荒地。經常成片生長,形成單壹優勢物種的小群體。苣蕒菜是壹種喜水、喜肥、耐旱的中生植物。像潮濕、肥沃和疏松的土壤壹樣,它可以在從沙土到粘土和pH 4.5-8.9的土壤上生長,但它在弱酸性到中性的沙土上生長得最好。難以適應幹旱、土壤板結貧瘠、原生草群密集或郁閉度大於0.4的林地等環境。苦菜耐寒性強。在溫帶地區,根系發達的幼苗可以在秋季生長,其地下部分可以順利越冬;在亞熱帶南部,所有幼苗都能以綠葉越冬。當溫度達到5℃時,能緩慢生長,即使遇到-10℃的短時低溫,幼苗仍能保持綠色;在中亞熱帶南部,冬季仍能生長,甚至開花結果。
折疊編輯這段修煉信息
苣蕒菜種子小而輕(千粒重0.8-1.2g),頂端強度弱。因此,土地被平整和耙平。翻耕前要施底肥,只要含水量好就行,這樣才能保證秧苗整齊、完整、苗壯。北方地區,春播適宜;在南方地區,春秋兩季都可以播種。但為了利用冬閑田解決冬春青飼料不足,秋播較好;在熱帶地區的南部,壹年四季都可以播種。播種方式以條播較好,也可以撒播或穴播。因為有的枝條少,播種量要適當增加。壹般播種量為11.25-15公斤/公頃,行距20-3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在土壤保持較差的地區,播種後應及時填土。
所有春種必須加強除雜工作;秋季播種時雜草少,苗期壹般不用去雜。第二年春天返青後,雜草會大量生長,雜質可以清除兩次。春播草地以3-4茬為宜;秋植者以5-6株為宜。秋植者冬季可刈割1-2次,返青後刈割3-4次。如果在葉片期使用,必須在根系發達,形成大葉片後使用。留茬高度為1-2cm;莖提取後扡插,留茬不得少於3厘米;曬幹幹草或用作青貯飼料原料時,最好在蕾期刈割。每次割草後,最好施適量的化肥。當植物頂端果實的冠毛露出時,適宜采集種子。種子壽命短,壹般兩年,第二年種子發芽率會大大降低,當年發芽率最高。苦菜病蟲害少,有時蚜蟲對其造成危害。如果發生,可以用1000-2000溶液稀釋的40%樂果乳劑噴灑。
折疊和編輯這壹段飼料價值
苦菜的莖葉鮮嫩多汁,嫩莖葉的含水量高達90%。它們沒有刺,沒有毛,微苦,所以是很好的青飼料。豬鵝最喜歡吃;兔子和鴨子喜歡吃;山羊和綿羊吃起來很開心;馬和牛吃少量。據實驗,開花前切碎生食或熟食,每天用650克苦菜餵兔,采食率可達77%,雞鴨切碎食也有良好效果。根據青海省鐵蔔加草原站的調查,苦豆子的幹草是馬、牛、羊的良好飼料,適口性堪稱喜食級。其化學成分見表88-2。菊苣含維生素C較多,在100 g鮮草中,葉含維生素C11-68.2mg,莖含維生素C11mg,胡蘿蔔素14.5mg,秋季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含量高於春、夏季。菊苣的能量值可以評為中等。根據結實期分析數據,其豬、牛、羊的總能量、消化能、代謝能、各種凈能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均為中等(88–3)。
與細葉石竹相比,並不遜色。苣蕒菜的莖葉繁茂,葉片數量多,在拔莖前都是密葉。到了花期,它的莖和枝還脆而嫩,也可以用來餵養。莖葉比例為1: 1.55)。果期莖枝趨於衰老,飼用價值下降。在野外條件下,草以菊苣為主。鮮草產量壹般可達30000-45000公斤/公頃;單株重150-250克..在栽培條件下,鮮草產量可達37500-60000公斤/公頃,鉀產量可達75000公斤/公頃。飼料基地。苣蕒菜莖葉脆嫩,不耐畜禽踩踏,耐熱性差。切割和利用更好。尤其是在開花期之前。除了青飼,青幹草還可以曬幹制成草粉;也可以作為青貯飼料。應該給豬、鵝、兔子、山羊和鴨子餵草。馬、牛、羊是最適合千草利用的。另外,嫩莖葉可以當菜吃,可以降血壓,還可以做綠肥。結合農田中雜質的清除,可收集用作飼料或漚制綠肥。
醫用價值折疊編輯本段
中藥名稱:菊苣(神農本草經)
蒙藥名稱:嘎西滾依諾高(蒙藥經典)
別名:苦菜、菊苣、紮庫裏。
學名:苦苣菜(菊科)
化學成分:花中含有多種黃酮苷和黃酮甙元,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槲皮苷、洋薊苷、異丙腎上腺素和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芹菜素、山奈酚等。葉子含有維生素C 25-30毫克/100克。
藥理作用:全草含抗腫瘤成分。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或6天後,皮下註射本品酸性提取物,6-48小時後處死小鼠。肉眼和顯微鏡觀察,肉瘤明顯受損(出血、壞死等。).
適應癥:中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黃疸、吐血、鼻衄、便血、崩漏、血淋、癰、疔瘡、乳癰、痔漏、蛇咬傷。蒙醫治療“瀉日”發熱、口苦、口渴、發熱、厭食、泛酸、胃痛、噯氣和“巴達幹保日”病。
用量及用法:中藥10-30克(鮮品兩倍),水煎服;取適量外敷,鮮品抹汁或水煎熏洗患處。蒙藥多如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