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臺州工業發展緩慢。原因是什麽?

臺州工業發展緩慢。原因是什麽?

1水資源概述臺州地處浙東中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適宜,四季分明。年降水日數140 ~ 180d,多年平均降雨量1640mm。泰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區域分布不均衡,總體上西北部山區多,東南部沿海地區少。臺州市和溫嶺、玉環兩縣占全市54.2%的人口,55.99%的耕地,76.9%的GDP,71.3%的財政收入,只有全市28.83%的水資源。年內分布不均,受季風氣候影響,大部分降水集中在4月~ 10;由於降水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加上江河源頭短時流量和洪峰集中,水資源多以洪水形式流入大海;年際變化較大,其中徑流的年際變化比降水的年際變化劇烈,高低交替明顯。年徑流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在3 ~ 4之間,大於年降水量之比(2 ~ 3)。泰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93.63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92.32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1.31億m3。根據2002年泰州市統計年鑒,人口550.46萬人,人均水資源量1.700 m3,低於2003m3的全省人均水資源量,接近1.700 ~ 2.000 m3/人的缺水警戒線,屬於中度缺水。臺州市、溫嶺、玉環三縣人均水資源量僅為900m3,低於國際標準1000m3。2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經過50多年的水利建設,泰州建設了壹大批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排水、工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利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大中型水庫11座,小(壹)型水庫71座,小(二)型水庫235座,山塘水庫15000座,總庫容1713億m3,庫容6.55萬。平原河網水域面積97.3km2,正常蓄水量1.44億m3。引水工程:2998座堰壩;提水工程:機電泵3503臺;地下水工程:有34562多口機動井和民用井。從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開發程度南高北低。三門灣區、靈江區、黃文區水資源開發程度分別為9.3%、11.8%、31.5%,其中泰州市開發利用程度最高(33.5%)。通過對各供水工程實際運行情況的調查分析,全市供水工程總供水能力為17?7242億m3,其中地表供水量654.38+0.58653億m3,地下供水量654.38+0.795438+0.8億m3,其他供水量0.0671億m3。地表水是最重要的供水水源,蓄水工程132100萬m3,引水工程10392萬m3,提水工程16040萬m3,分別占總供水量的83.3%、6.6%和10040萬m3。從近年來的供水情況來看,蓄水工程仍是今後解決泰州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工程措施;此外,引水和抽水工程可以作為補充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工程措施。其他供水水源,如跨流域調水、汙水處理及回用、雨水和海水利用等,是未來水資源的發展方向。3水資源供需分析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各縣(市、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汙染性缺水。三門水源工程小而散,供水配套建設滯後。三門水源地是臺州中長期規劃中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火電480萬千瓦,核電2× 1萬千瓦)和港口開發區。目前的供水規模遠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缺水是工程性缺水。仙居、臨海市、天臺系統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大,條件好,但水資源開發利用投入不足,水資源工程建設明顯滯後於用水需求。(p = 95%)2000年全年缺水量為1.71.95萬m3。臺州市、溫嶺市和玉環縣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人均水資源量和平均每畝水量均為全市最低,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有限。隨著玉環熱電廠240萬千瓦能源基地和膠北醫藥化工基地的建設,資源性缺水和汙染日益突出。臺州、玉環、溫嶺(p = 95%)2000年和2010年的年缺水量分別為1651000 m3和27625 m3。到2020年,當現有水利工程保證工業和生活用水率(P = 95%)和農業用水率(P = 90%)時,全市年缺水量為3.86億m3,其中南部年缺水量將達到2.5億m3。解決本市長期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有:跨流域調水,即“先引”和“林吟”工程;沿海開墾和光儲存項目;改善河網水質,提高河道整治能力;調整產業結構,降低用水量;挖掘大中小項目潛力,提高蓄水和供水能力。4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4.1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在水資源管理實踐中,部門和城鄉長期處於分散狀態,沒有形成權威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具體表現為:地表水開發利用歸水利部門,地下水開采歸地礦部門,水汙染防治歸環保部門,城市供水節水歸建設部門,農村改水歸衛生部門。這種多部門管理體制不利於水資源的統壹管理、統籌規劃、優化配置、節約和高效利用。4.2水環境惡化,水汙染未得到有效遏制。隨著臺州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工業和生活汙水排放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年排放廢汙水1.341.4億t,其中達標排放4063萬t,僅占年排放量的3%。03%。據2002年臺州市水資源公報,根據對全市主要江河湖泊地表水水質監測,金清河網水質占全市893.7km監測河段的82.6%,椒江區、路橋區、溫嶺市、玉環縣大部分河流水質屬於ⅴ類或劣ⅴ類。由於失去了自凈能力和使用功能,河網水不能再作為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長潭水庫、牛頭山水庫、人水庫等飲用水源水質富營養化趨勢日益加劇,已威脅到城鄉人民的飲水安全。由於地表水汙染和供水不足,地下水嚴重超采,溫嶺、路橋出現局部地面沈降地質現象,超過1.0m,水環境惡化給農業灌溉、養殖業特別是城鄉生活用水帶來嚴重危害,成為本市缺水的重要因素。4.3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水庫淤積。據衛星遙測,泰州水土流失面積1190 k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2.7%。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全市河流淤積每年達4870萬m3,水土流失總量達654.38+80萬t,水土流失嚴重,生態退化。4.5水資源的浪費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農業是用水大戶,灌溉方式還處於漫灌狀態。渠道防滲能力差,渠系不配套,灌溉用水系統數量少。城市供水管網“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工業節水意識淡薄,水的重復利用率低,水的浪費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同時增加了廢水的排放。5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5.1多渠道開源,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短期目標(1)。挖掘現有水利工程潛力,進行改造,緩解工程缺水矛盾。(1)長潭水庫是以灌溉為主,防洪與發電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大型水庫。目前長潭水庫正在加固,工程完工後可恢復原設計功能。水庫原控制水位33.0米(對應庫容3.57億立方米),設計正常水位36.0米(對應庫容4?57億m3),使長潭水庫庫容增加654.38+0.00億m3,調節庫容增加654.38+0.60億m3,最大供水能力由目前的60萬m3/d提高到85萬m3/d..同時,長潭水庫二期移民已陸續完成,永寧河二期整治工程的實施有望徹底改變長潭水庫蓄不上、下不了的局面。(2)城市平原水庫的規劃是考慮了閘嶺王排水隧道兩端排水渠道的開挖而形成的。水庫由東山、通榆、譚洋三個庫區組成,集雨面積40.6km2,庫水面積4.5km2,正常水位2.52m,相應水深3.02m,相應庫容1359m m3。該項目將提高城市排水能力與改善城市水環境相結合,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3)截至2002年底,全市完成清淤整治1.2萬公裏,新增調蓄能力1.8萬立方米。(4)仙居安夏水庫是壹座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功能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1?35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07m,蓄水量654.38+002.49萬m3。通過工程措施,可向黃文平原供水8 m3/s。⑤玄門二期蓄光工程,蓄光量1600hm2,庫容4700萬m3;東海有淡水儲存的填海工程,淡水儲存量為386.6hm2,蓄水量為940萬m3。上述淡水蓄水池解決了沿海地區城鄉居民的飲水問題。⑥膠北引水工程。本工程從牛頭山水庫區的南坳口挖隧道至馬寨,然後將壓力管道連接至溪口村。牛頭山水庫和溪口水庫並聯使用,分兩路向杜橋水廠和張安水廠供水,全長28?09km,供水規模為6.5萬t/d,項目建成後可解決沿海地區和膠北地區的缺水問題。臺州二期供水工程總投資9億元,管道總長80多公裏,供水規模49萬m3/d,覆蓋椒江、黃巖、路橋、溫嶺、玉環四縣(市、區)重點鎮。二期供水工程建成後,壹、二期總供水規模為74萬m3/d,總調水規模為77萬m3/d,可滿足供水範圍內654.38+20多萬人的用水需求。5.2節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關鍵。要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完善各級節水管理機構,制定和落實節水相關政策措施。農業用水應繼續推廣防滲渠道和稀露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加大節水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對用水大戶進行節水設施改造,使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60%;生活用水提倡使用節水器具,利用經濟杠桿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城市用水要分行業、分系統平衡,不合理用水要限制和取締。根據泰州水資源承載能力,科學合理制定各部門、各地區用水指標和定額,對全市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5.3加強水資源保護,改善水環境,加強全市20多個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實施長潭水庫、牛頭山水庫、人水庫等飲用水源保護工程。長潭水庫是市區唯壹的飲用水源,關系到200多萬人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安全。希望這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