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對椰子進行測土配方施肥?

如何對椰子進行測土配方施肥?

答:椰子別名胥余、椰瓢和越王頭,為單子葉多年生常綠喬木油料作物,為世界主要植物油源之壹。我國椰子栽培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廣東、臺灣、廣西等省(自治區)。有高、矮椰子兩種。

椰子分布廣,用途多,熱帶地區人民賴以為生,譽稱“金樹”。椰子能在多種土壤上生長,以海濱沖積土和河岸沖土為最好,其次為砂壤土,礫土、黏土最差。

(1)椰園管理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幼齡期可間種花生、豆類及綠肥作物,成株後也可把具不同習性的作物間作在壹起,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形成良好生態體系。並及時中耕,消滅雜草,改良土壤。可結合施肥,壹年中耕2~3次。對於長出氣根的椰樹,進行培土,可加固樹體,增大吸收面積。

(2)椰園施肥

椰子需要全肥,以鉀最多,氮磷次之(表9-12)。

表9-12 椰子樹每年從土壤中攝取的養分

(引自《熱帶作物栽培學》中的椰子,1980)

椰樹缺氮時,幼葉綠色但少光澤,老葉出現不同程度的黃化,結果量減少,椰幹含量降低。缺磷會引起根系發育不良和果腐。鉀是成齡椰樹各部分的主要部分,在所有的元素中,椰子對鉀的吸收最為強烈、迅速。缺鉀時莖幹細,葉短小,樹冠中部葉片首先萎蔫,上部葉片向上簇伸,低部葉片枯幹下垂懸掛於樹幹。據貝司登等人的研究,葉片含鉀量與產量關系最為密切(表9-13)。施用鉀化肥或優質草木灰等,對矯正椰樹缺鉀都有良好效果。6個月後,葉片開始轉綠,枯葉逐漸減少,最後形成郁閉的樹冠。

表9-13 葉片含鉀量與椰樹產量的關系

(引自《熱帶作物栽培學》中的椰子,1980)

鉀對所有產量因子都起作用,能使花序數、雌花數、椰果數、果實椰幹平均重量和總重量增加。在嚴重缺鉀地區,鉀的效應特別顯著。

椰樹要施完全肥料,但需註意平衡施用。如氮的增產作用隨氮鉀是否平衡而異,當鉀不足時,施氮會降低椰果的平均椰幹重量,當鉀素達到臨界水平而氮含量又相當低時,施氮有增產效應。印度研究結果指出,氮/鉀值以2.1為宜。

缺磷地區應加施磷,才能使氮、鉀發揮預期效果。因氮和磷在葉片內密切相關,有時缺磷是缺氮所造成,在此情況下,矯正缺氮,磷含量也會提高。

海南島的椰樹普遍缺氮,提高葉片含氮量,產量即可增加。在提高葉片含氮量基礎上,再提高鉀、磷含量,產量更高。

據法國研究結果,椰樹第十四片葉養分含量臨界水平為氮1.80%~2.00%、磷0.12%、鉀0.8%~1.00%、鈣0.5%、鎂0.3%、鐵50毫克/千克、錳60毫克/千克,某種元素含量低於這個臨界值時,施用適當的肥料有增產效果。近年又發現,椰子還需要氯,椰子產量與葉片含氯正相關。缺氯會影響椰果大小、椰幹產量、氮的吸收和植株對水分的利用。葉含氯量最適水平為0.5%~0.6%。我國海南椰區早有利用食鹽、海水、海泥等作為椰子肥料的經驗,是符合椰子嗜氯特性的。

①肥料種類:椰子施有機肥有顯著增產效果。常用肥料有海藻、海草、海泥、蝦糠、魚粉、漬魚肥、廄肥、堆肥、垃圾、綠肥、牛糞、人糞尿、草木灰、食鹽、海水以及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

②施肥時期:椰樹的花序從分化形成到果實成熟,約需3年時間,施肥的產量效應要3年才顯現,但植株生勢、果實長大、椰肉增厚和提高著果率方面,則在1~2年內可見效。海南島是在4~5月(小雨季)及11~12月施肥,大雨季的7~9月因肥料易被淋失而停止施肥。

結果很少的低產椰樹,對施肥的反應比高產的椰樹顯著得多,增加低產樹的施肥,增產效果大,經濟效益也好,故在限於條件而不能全面施肥時,要首先抓緊對低產園或低產樹施肥。

③施肥方法:椰樹施肥有環狀溝施、半環狀溝施等方法,以半環狀溝施為好。在距離樹基部1.5~2米處開施肥溝。若用撒施法,應全面除草松土後再施肥。

椰園如間種耗鉀多的木薯、甘薯、香蕉等作物時,應加施鉀肥;特別高產的單株,耗鉀量過多,也應多補充鉀肥,才能維持繼續高產。

④老園更新:椰樹經數十年的盛產期後,生產能力逐漸下降,樹體逐漸衰老,生根的莖基圓錐體慢慢從下而上地腐爛,老根死亡,營養吸收面積縮小,產量降低,樹體失去強固支撐而極易被風吹倒,即使施肥耕作也難獲好的效果,必須進行老園更新。更新方法,可在行間與老樹成三角形另植新幼樹。對新樹適當施肥,使其生長良好,並在其周圍深耕,切斷老樹的根系,以利幼樹生長。當老樹在正常管理條件下,每棵每年結果減至極少時即砍去,令新株能茂盛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