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我的家鄉-蓬萊春節習俗

我的家鄉-蓬萊春節習俗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在黃海和渤海的交界處。這裏臨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自古被稱為人間仙境。這裏不僅有八仙渡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小年也叫“竈”,以祭拜竈神。這壹天開始,年味越來越濃。之後開始除塵,蒸餅,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面食。據說小年是竈王爺上天的日子,所以做出來的餅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忙著做棗糕(也叫大包子)、團圓餅、面條和魚、長壽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幸福,日子綽綽有余。、

年前,許多特大的“大餅”被蒸熟,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顏料裝飾,在第壹個月作為客人的主食。蒸饅頭的時候,打開饅頭,對著饅頭笑了笑。還有就是用剪刀把揉好的面團剪成刺猬、燕子、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出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面塑。平時除了大饅頭,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

“聖蟲”諧音為“剩蟲”,又稱“神蟲”。“聖寵”的前身被認為是龍。面團被用作“聖寵”,以祈求每年風調雨順,希望能為滿倉在家提供食物。先將面團揉成壹頭粗壹頭細的長條,粗的那頭朝上,細的那頭繞著頭板轉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巴,在“聖蟲”的嘴巴裏放壹枚硬幣,再剪出聖蟲身上的鱗片,最後在“聖蟲”的眼睛裏放上綠豆。做好的“小蟲子”要壹只壹只的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裏,也就是說來年米缸和面缸不會招來蟲子,也就是說每天都會有吃的。面魚壹般是用木模制作,蒸熟後,眼睛和魚鱗上塗上顏料。放在窗臺和櫃頭上意味著有壹年以上。

有女兒的家庭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每壹層都塗上蜂蜜和芝麻,外圍折成交錯的花瓣,用刀雕刻,鑲嵌紅棗。女孩在大年初三回父母家,不僅會在初壹早上吃餃子,還會帶走壹個團圓餅,寓意團圓幸福,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是包餃子。這壹天會準備兩頓餃子。晚上壹般是白菜餃子,寓意發財。第壹天早上的餃子更熱鬧。有些餃子裏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糖果等。,有各種含義:吃硬幣表示明年發財,有錢花;糖代表甜味;魚的意思是壹年多;豆腐象征著好運。。。。。。食者象征著新的壹年吉祥如意。為了多吃點好東西,今天早上大家都吃得比平時多。

正月初壹淩晨三四點,我會起床拜年,按輩祭奠。我去比我家年紀大的人家裏,那人會給族譜磕頭,然後我會在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問候聲。這個時候,年味最濃。

從初二開始,就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正月裏有秧歌、皮劃艇、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可熱鬧了。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正月十二、初三,家家戶戶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做許多小油燈,挖空,澆上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十五晚上送到墳前,在祠堂點燃,就叫“送燈”。晚上,房間的每個角落,院子裏,門的兩邊,馬廄裏,豬圈裏,廁所裏,鍋底的洞裏,都點著油燈。這壹天,我們早餐吃蛋糕和元宵,晚餐吃餃子,飯前燃放煙花爆竹。晚上,孩子們應該燃放“開門燈”和小煙花。奶奶說這壹天放“門燈”,是以後眼睛不疼的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波塞冬女神的生日,也是蓬萊閣廟會。很多景點都是免費參觀的。天後宮對面的劇場和廣場有低俗的戲劇和秧歌。給天後娘娘上香後,人們會和親朋好友壹起去天後宮前看戲、看秧歌,壹邊自娛自樂,壹邊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的名勝古跡。過了這壹天,年味漸漸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