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直接去教室,早早開始閱讀。有些孩子起床晚,邊走邊吃早飯。其他人到教室後會拿出面包和冷牛奶...
也許,大多數孩子在家吃早飯;
也許,因為有些人起晚了,根本沒時間準備早餐。他們想利用課間休息或在體育課前後去小超市買些零食來“填飽”他們饑餓的肚子...
甚至,有的孩子起得晚,不吃早飯,希望以“強大的意誌力”堅持到午飯。
還有壹些留在宿舍的孩子,留著好好的食堂,早上簡單地“享用”前壹天晚上買的壹點面包、牛奶和零食;有些人甚至為了多睡壹會兒而不吃早餐。
以上是現在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最讓人苦惱的地方。
國外壹所大學的研究表明:
吃早餐的孩子比不吃早餐的孩子表現更好,例如,他們的數學成績高出40%,缺課或遲到的可能性更小。
吃早餐對學生有很大的積極影響。
浙江省教育質量監測大數據顯示,吃早餐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積極影響,遠遠超過他們在學習方式、學習動機、自信心、上課外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優勢。
每天吃早餐的學生比每周吃早餐少於3天的學生平均分至少高50分。
學生每周吃早餐越多,學習成績越高。其中吃早餐7天的學生比吃早餐不到3天的學生平均分高50-70分,相當於接受了大約1-1.5年的教育!調查結果讓我們註意到早餐對孩子的重要性。
豆漿+油條
豆漿配油條或者煎餅卷,買的容易,吃的也方便,應該是很多家庭最喜歡的早餐之壹。但是油條的油量和熱量高,在高溫油炸的過程中營養成分會被破壞。
牛奶和雞蛋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只有兩者的結合,缺乏碳水化合物和果蔬,在營養成分上略顯單壹,無法為孩子的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會間接影響學習效率。
專家建議,早餐吃牛奶和雞蛋的同時,應配以粥、面包、饅頭等主食,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的蔬菜或水果,可以幫助牛奶更好地被吸收。
很多媽媽喜歡晚上多做幾頓飯,第二天早上直接熱了當早餐。眾所周知,剩菜隔夜後,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對人體健康有害。
邊走邊吃
父母上班早,沒時間給孩子做早餐。很多孩子在上學的路上就在路邊攤買早餐,邊走邊吃,實際上為“病從口入”提供了機會。
路邊攤的早餐,塑料袋裏可能夾雜著各種灰塵、汽車尾氣和有害成分,衛生很難保證。
早餐吃得太早或太晚。
有些人習慣在早上五六點起床後吃早餐,以為這樣可以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專家指出,器官在夜間需要休息,但消化器官通常要到淩晨才真正進入休息狀態,因為它們需要消化和吸收晚餐食物。如果早餐吃得太早,會影響胃腸道的休息。但早餐吃得太晚容易誘發低血糖、膽結石等問題。
早餐最好在早上醒來後的1小時內吃完,時間最好安排在6:30-8:00之間,吃完需要15-20分鐘。
03:健康的早餐應該是什麽樣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應該優先考慮早餐的營養。
青春期身體發育迅速,是肌肉和骨骼生長的重要時期。需要補充足夠的鈣、鐵、維生素C、維生素A等營養素,保證攝入足夠的熱量。
營養專家建議,學生早餐有“三大必需品”:
第壹,要有主食。
第二,壹定要有高蛋白。
第三,必須有水果和蔬菜。
而且蛋白質的量多壹點。
與只吃主食相比,“三要”早餐搭配的原理其實是慢慢釋放食物能量,從而支持孩子早上的腦力和體力活動。
04:簡單早餐推薦營養食譜
那麽,孩子早餐吃什麽好,哪些早餐簡單又省時呢?我們來看看吧!
第壹,主食
各種餛飩
餛飩提前包好,放在冰櫃裏。爐子上準備壹個小鍋,放適量的水;加入蝦米、紫菜、蔥、香菜、刀、香油、醬油等。到碗裏準備。起床後火,拿餛飩;切蔥花和香菜,加醬油和香油,水開後放入餛飩,幾分鐘就熟了。
清湯面條
如果經常在家燉肉,壹定要留著肉湯。準備肉湯、掛面、雞蛋、西紅柿或其他蔬菜(幹凈);把炒菜鍋放在爐子上,早上往鍋裏加高湯和水,炒好後切菜,燒開後放入面條和蔬菜。可以加雞蛋進去,加時令蔬菜的湯裏面的煎蛋面叫壹個香。
蛋餅
四塊烤鴨餅錯開存放在冰櫃裏,方便使用時可以輕松取出四塊。將烤鴨餅放入煎鍋,開小火,倒入少許水和幾滴油,雞蛋打散,加入蔥花和鹽。這時候水分幹了蛋糕會變軟(不會粘鍋,因為有油,用不粘鍋會更好)。挑兩塊蛋糕倒進雞蛋裏,根據孩子的口味,拌上自己喜歡的蔬菜和醬料。家庭版的蛋餅就可以了。
煎荷包蛋
油涼了,把雞蛋敲進煎鍋,小火煨至周圍蛋白焦黃翻滾。出鍋後滴幾滴醬油,燒焦的荷包蛋就好了。炒久了也沒關系。卷起來的蛋白挺像荷葉的。這個時候蛋黃的味道是蟹黃的。
蒸雞蛋羹
準備雞蛋,肉湯,紫菜,蝦皮或蝦,在蒸鍋裏打散,微波幾分鐘。
水果
根據季節選擇最好的,少吃反季節水果。
蔬菜沙拉
可以選擇冷凍玉米粒、青豆、胡蘿蔔等。小包裝取出後,焯壹下,過濾,加入沙拉醬。
利用電飯煲的定時功能,放入水和大米(大米、小米、玉米粒、胡蘿蔔粒、枸杞、蔥花、油、鹽等。)並設定時間。早上起來,粥已經好了,可以用自制的鹹菜拌著吃。
前壹天把五谷雜糧按口味泡好,利用豆漿機的功能做成糊狀。很多孩子喜歡紅棗的味道,也可以加紅棗,這樣糊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