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淡水魚名

淡水魚名

淡水魚名字圖片

如今,人們每天都在品嘗美味的食物。魚壹直是壹種罕見的美味。世界上有很多魚,是脊椎動物中最大的壹類。根據生活水域的不同,下面分析壹下淡水魚的名字圖片。

淡水魚名稱圖片1壹、鯽魚(鯽魚殼,刀魚)

鯽魚是中國最常見的淡水魚之壹。是鯽魚屬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鯽魚籽、原生鯽魚殼等。分布於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河流、湖泊、水庫、沼澤等水體。它雜食性,喜歡群居和選擇食物,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水生昆蟲和幼蟲為食。

二、鯉魚(鯉魚展肌、鯉魚籽)

鯉魚是中國最常見的淡水魚之壹。是鯉科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鯉魚展肌、鯉魚籽、紅尾等。因鱗片的交叉紋理而得名。它在全國各地都是雜食性和雜食性的,餌料譜很廣。覓食時,它常常像豬壹樣在土裏拱出種子和卵。

三、草魚(草魚、白鯧)

草魚是中國“四大魚類”之壹。是壹種淡水魚,屬於鯉科草魚屬,俗稱鯧魚、草鯧、白鯧等。因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而得名。在全國各地廣泛分布或栽培,食草。常生活在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等水體中,喜歡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和水生植物較多的沿海地區。

四、鯡魚(黑雜、螺綠)

黑鯡魚是我國“四大魚”之壹,屬於鯉科淡水魚,俗稱黑雜魚、黑雜魚、吳琴等。因其喜吃螺螄,又被稱為螺青螺雜魚,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它是肉食性的,經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層,主要以螺、蛤、蛤等軟體動物為食。

五、鯿魚(長身鯿魚,長春鯿魚)

鯿魚是中國特有的魚類,俗稱鯿魚、鯿魚、長春鯿魚等。狹義的鯿魚主要指鯉科的鯿魚,而廣義的鯿魚也包括鯿魚、鯿魚等鯉科的鯿魚。

鰱魚(鰱魚,鰱魚)

鰱魚是我國“四大魚類”之壹,屬於鯉科鰱魚屬,俗稱鰱魚、鰱魚、鰱魚等。在全國各地廣泛分布,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和珠江西江河段。為濾食性,常棲息於水體中上層,依靠鰓過濾水中浮遊生物。

七、鱅魚(鰱魚、鰱魚)

鰱魚,中國“四大魚類”之壹,是鯉科的淡水魚,俗稱鰱魚、鰱魚、鰱魚,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和珠江西江河段。它們是濾食性動物,經常棲息在水中的上層和中層,依靠鰓的特殊結構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

八、鯰魚(池塘鯰魚、胡子鯰)

鯰魚是屬於鮎目魚類的統稱,也稱池鯰、胡子鯰、八郎鯰等。常見的種類有土鯰、鯰魚、池鯰、埃及池鯰等。,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尤其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它們生性食肉貪食,主要以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為食。

九、鰣魚(土鰣魚、麥鰣魚)

鰣魚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魚類之壹。是鯉科鰣魚屬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土潯、大潯、雪潯。常見的種類有土潯、麥潯、泰潯,廣泛分布於珠江、閩江、瀾滄江、沅江等水系。

X.黃顙魚(黃辣魚丁,刺魚)

黃顙魚是壹種淡水魚,屬於黃顙魚屬,俗稱黃椒丁、黃角丁、刺魚等。它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它喜歡棲息在湖泊周圍有緩慢流動的水生植物和河流進入湖泊的淺水區。它是雜食性的,主要以水生昆蟲、小魚、蝦、魚卵、高等植物碎屑等為食。

淡水魚名圖片2 1,中華鱘:鱘魚。

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

俗稱:桂魚、果脯。

頭部和背部的骨板是光滑的。背鰭前骨板壹般為12 ~ 14。幼蟲骨板間皮膚光滑,成蟲粗糙。頭部的皮膚覆蓋著壹個梅花形的感覺器官陷阱。鰓耙14 ~ 28。它是壹種洄遊魚類,棲息在大河和近海海底。秋季可追溯到河水上遊,水流湍急,底部為礫石。產卵期為6月上旬65438+10月至10月上旬165438+10月,卵粘稠。

壹般成熟的雄魚體重80斤以上,雌魚體重240斤以上。在此期間,親鱘基本停止進食,幼鱘主要以各種底棲生物為食,成魚則以昆蟲幼蟲、矽藻和腐殖質為食。作為壹種生長迅速的大型魚類,四川漁民有句諺語“千斤蠟似萬斤”,蠟指的就是中華鱘。魚卵可以加工成魚子醬,是壹道美味;魚鰾和脊索可用於制作魚膠,分布於半島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區和主要河流,其中長江產量較多。

2.長江鱘:鱘魚

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俗稱:鱘魚,沙拉。

每排骨板之間的皮膚布滿顆粒狀微小突起,極其粗糙,幼蟲後腦勺有明顯的小刺。背鰭前方有10 ~ 12塊骨板。鰓耙33 ~ 54。它是壹種淡水定居魚類,棲息在長江上遊水流比較湍急、石河子底比較低的十溪。主要食物是底棲無脊椎動物,它們是性成熟的個體。雌魚重約20斤,雄魚重約10斤。

魚卵可以加入魚子醬,魚鰾和脊索可以用來做魚膠。分布在長江上遊。可在上遊設置人工孵化場,培育幼魚並放流,可作為大型水庫的放養對象。

3.鱘魚:鱘魚

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貂)

俗稱:象魚、鱘魚鉆。

頭很長,占體長的1/3,小身體約占體長的1/2,有梅花形的感應陷阱。吻,劍形,其腹面具短須1對。眼睛很小。嘴大,下,弧形,上下頜骨有細齒。鰓孔大。鰓膜的後緣是尖的。

體表光滑無鱗。棲息在河流的中下遊,有時會進入大型湖泊。徒步旅行,激烈的性,主食魚,但也吃蝦,蟹等。春天在長江上遊產卵。是著名的珍稀魚類,中國特有,學術意義重大。它生長迅速,個體很大。“千斤蠟籽,萬斤象”的“象”指的是白鱘。據記載,屍體有7米長。分布在長江和錢塘江。

4.鯡魚;鯡魚科

英文名: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

俗稱:李三魚和李三魚。

體側扁平,腹緣有尖鱗,呈鋸齒狀排列。嘴很大,末端位置,上頜骨中間有壹個凹口。鱗片大而薄,無側線。洄遊魚,生長在海裏,每年4-6月逆流而上,6-7月產卵,卵是漂浮的。產卵後,親魚會掉入河中,回到海裏,幼魚會進入支流或湖泊中催肥,以浮遊生物為食。9月~ 10是人山人海。個體大,肉質細,脂肪厚,為魚中上品,久負盛名。產於長江以南的各條河流。

5.腕足大菱鮃:鯖科。

英文名:Coilia Brachygnathus kryenberg et Pappenheim

俗稱:毛魚、旗魚

體型長而扁平,上頜延伸不超過鰓蓋後緣,無側線;縱鱗68 ~ 77,胸腹部有棱形鱗片,胸節上部有6條遊離絲狀鰭;臀鰭基部極長,與尾鰭相連。它是生活在純凈淡水中的物種,棲息在江河湖泊的中下遊,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季節是從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肉很好吃,是人們喜歡吃的魚之壹。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及其附屬水體。

6.刀鱭:刀鱭

中文名稱:刀鱭

俗稱:秋刀魚,毛魚。

身體極其扁平單薄。上頜向後延伸到胸鰭的基部。無側線,刻度74 ~ 83。胸部和腹部有棱形鱗片。胸鰭的前六鰭為遊離絲狀。臀鰭基部極長,與尾鰭基部相連。它是壹種洄遊性魚類,在春夏季節從海裏洄遊到河裏。在主要支流或湖泊的緩流區產卵。卵有油球然後浮在上層水中孵化發育。

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食,壹直長到秋天或第二年。成魚吃小魚小蝦。小魚,但它的個體是同屬中最大的,最大的長達40厘米。它重280克。是長江下遊的主要經濟魚類之壹。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及附屬水體。

淡水魚名圖片3 1、哲羅魚臺門最大體型:壹條成年魚最大體重約50公斤,體長約2米。棲息地:世界現存5種,分布在亞洲北部和歐洲的多瑙河流域。

2.湄公河巨型鯰魚最大尺寸:118英寸(300厘米),661.4磅(約300公斤)棲息地:東南亞湄公河沿岸。

3.密西西比白鱘的最大尺寸:87英寸(約2,265,438+0厘米)連同頭骨板。棲息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沿岸。

4.歐洲巨型鯰魚最大體型:197英寸(約500厘米),675磅(約306公斤)棲息地面積:廣泛分布於歐洲和亞洲。

5.揚子鱷鰻魚最大尺寸:120英寸(約305厘米),300磅(約136公斤)棲息地:密西西比河和北美。

6.尼羅河鱸魚最大尺寸:79英寸(約200厘米),441磅(約200公斤)棲息地:非洲尼羅河谷。

7.巨型淡水黃貂魚最大尺寸:197英寸(約500厘米),1323磅(約600公斤),不含尾巴體長達到95英寸(約240厘米)。棲息地:東南亞湄公河。8.巨舌魚最大尺寸:177英寸(。

9.澳大利亞淡水鱈魚最大尺寸:79英寸(約200厘米),250磅(約113.5公斤)棲息地:澳大利亞墨累河。

10,暹羅巨鯉最大尺寸:118英寸(約300厘米),661.5磅(約300公斤)棲息地:東南亞湄公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