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皇帝平時吃什麽?

皇帝平時吃什麽?

在中國,清代皇帝和皇後的飲食堪稱“中國宮廷之最”。清代宮廷膳食在色、香、味、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在清朝內務府的檔案中,有許多皇帝的膳食清單。這些清單的內容非常詳細。皇帝今天在哪裏吃飯,吃了什麽菜,每壹道菜包含什麽器皿,做了多少,都非常清楚。

通常皇帝每餐有二十多道菜,四種主食,兩種粥(或湯)。菜品以雞、鴨、魚、鵝、豬肉、時令蔬菜為主,輔以名貴海鮮、異國瓜果。皇帝吃的大米是專門培育的黃白紫,還有各地進貢的壹等“貢米”。同時各地行政首長每年要上交規定數量的鹿、麅子、鹿尾、鹿舌、鹿筋、熊、野豬、野鴨、虎骨、鵝、臘豬、鹹魚、鱘魚、鱸魚、鸞彩魚、奶酒、乳油、燕窩、魚翅、海參,蒙古王公也要進。各種美食佳肴應有盡有。

在清宮飲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慈禧太後的飲食。據記載,慈禧太後壹頓飯通常有100多道菜,盛放食物的器皿和餐具也十分考究。飯前,先吃水果和茶。菜品中,豬肉約10種,雞鴨羊肉幾種,各種烹飪方法都有,烤、蒸、炒。廚師們不得不絞盡腦汁地編排成龍、鳳、蝶、花等吉祥圖案的菜肴,或者拼成“福”、“壽”、“如意”。慈禧禦廚中不乏“名廚大腕”,如擅長“抓炒”、號稱“四大抓”的王玉山——抓炒裏脊、炸魚片、炸腰花、炸蝦仁。

中國皇帝“吃不飽”

從北齊開始,光祿寺成為專門負責宮廷餐飲的機構,壹直延續到清代。隋唐時期還開辟了第二個禦膳機構——殿省上食局。光祿寺主要負責祭祀用糧、宮廷宴席用糧和北京官員用餐,工作人員數千人。殿省尚食局負責皇帝的日常膳食,其負責人是馮玉,確保供應的食物符合皇帝的飲食禁忌。

皇帝用餐時有壹套必須遵守的程序。以南宋為例。皇帝快要吃飯的時候,在宮省和皇帝吃飯的嘉銘堂之間,守衛森嚴,不允許閑人經過。寺省的壹個人先喊:“撥糧!”隨後10多名身著紫衣的“院戶”出現,右手拿著壹個蓋著黃色繡龍布的飯盒,左手拿著壹條繡著紅色羅的毛巾,將飯盒放在嘉銘堂的餐桌上。皇帝的菜肴端上來後,要用銀制品檢驗食物是否有毒,然後要由專人“嘗食”,確定沒有問題,皇帝才能食用。

現在大家壹日三餐,清朝皇帝壹日兩餐,6-8點吃早飯,下午2-4點吃晚飯。每天吃飯前,皇帝都要查閱餐單,餐單上標明哪些菜是誰做的,供皇帝核對點菜。皇帝點的菜,除非特別說明,每次都要在禦廚準備。皇帝的餐桌上還會有另壹個案件懸賞。皇帝吃了以後,剩下的食物可以分給別人。

按理說,享受如此豐盛的壹餐是壹種享受,但皇帝卻沒有享受到。比如清朝的宮廷有這樣壹個規定,吃東西的人不能表現出自己喜歡吃什麽;即使是喜歡的菜,也要嚴格遵守“只吃三勺菜”的家法

根據《李周》的規定,皇帝吃飯時應伴有音樂。雖然音樂與皇帝的日常飲食關系並不密切,但後世增加了各種規則,以顯示皇帝的尊嚴。比如皇帝想壹個人吃飯,高興的話可以給別人(比如皇後、妃子、皇帝的孩子或者奴才)壹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