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4月6日,中法兩國簽署了壹系列雙邊合作文件,涉及多個領域。除了傳統的“老三樣”航天、高鐵、核能,還涉及文化、可持續發展、農業食品等領域。
近年來,中法貿易合作迅速升溫。貿易總額從2018年的60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800億美元,去年突破1000億美元。通過此次訪華,中法貿易合作將進壹步深化。
其中,在傳統的農業合作中,中國主要進口很多產品,包括小麥、豬肉等。提到法國豬肉產品出口中國,並不容易。
眾所周知,中國是豬肉消費大國,年消費量超過5000萬噸,居世界第壹。中國雖然也是豬肉生產大國,但由於本地養豬成本高,每年都要進口壹定量的豬肉作為補充。
尤其是2018年,國內生豬產能驟降後,供應持續緊張,因此豬肉進口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隨著國內產能的恢復,豬肉進口量也有所下降。
例如,2021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小幅下降至371萬噸,同比下降15.5%。到2022年,將降至654.38+0.76萬噸,同比下降52.6%。
進口豬肉來源中,歐洲占比最大,從國別來看,西班牙壹直占據首位。
以2021為例,進口豬肉的前三大來源國是西班牙、巴西和美國,其中從西班牙進口的數量達到1.09萬噸,占進口總量的30.7%。
中國的豬肉市場如此巨大,自然成為許多國家努力的目標。法國壹直積極推動合作,努力增加對中國的豬肉產品出口。
2021,中法兩國簽署相關協議,法國豬肉產品可以分地區出口中國。
壹般來說,當某個進口國的產品受到感染時,中國為了防止食品安全,通常會停止該類產品的出口。但這壹協議簽署後,意味著如果法國爆發豬肉感染,將劃分區域實施進口限制。只要其他地區不受影響,法國其他地區的豬肉可以繼續出口到中國。
這壹政策對法國的豬肉行業無疑是壹大利好,這種分區域出口的方式也開創了歐盟對華豬肉出口貿易的先河。
法國人對中國的訪問再次促進了這種合作。法國媒體稱,在新的合作協議中,法國豬肉行業獲得了15的新許可證,將能夠向中國出口更多產品。
這意味著不僅是豬肉,還有更多的豬肉產品有望進入中國市場。
此前,法國豬肉熟食行業曾表示,渴望進入中國市場,期待喜愛豬肉的中國消費者喜歡法國美食。因此,它也開始積極促進這壹領域的合作。相比之下,西班牙已經搶占了市場。
因此,兩國的深度合作,意味著法國豬肉行業將全面出擊中國市場。
但國內市場也有壹些擔憂,因為目前國內生豬產能已經超過正常數量,豬價持續低迷,養殖戶持續虧損。隨著豬肉進口貿易的發展,國內市場是否會再次承壓?
從近幾年中國進口豬肉的數量來看,相對於龐大的供應量和消費量,進口數量所占的比重很小。
而且國內消費以鮮肉為主,進口肉以凍肉為主,很少流入消費市場,80%由肉制品企業或加工廠采購。
另外,盯上中國肉類市場的不僅僅是法國人。在巴西上次訪華公布的名單中,有四分之壹是肉類企業的代表。隨著巴西訪華的開啟,這將是又壹次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