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決明子的用途及性能

決明子的用途及性能

性質: 豆科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決明(C. tora L.)的幹燥成熟種子。甘、苦、鹹,微寒。主要含大黃酚、大黃素、紅鐮黴素、決明苷、決明酮、甾醇、脂肪酸、糖類、蛋白質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熱明日,潤腸通便,降壓,降血脂,抑菌,抑制細胞免疫功能等作用。用於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藥理作用①降血壓作用決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 但浸劑對麻醉兔降壓作用不明顯,而用決明子酊5毫升,降壓較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用同量稀醇靜註,亦可降壓(可立即恢復)。 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對血管有收縮作用(下肢灌註法)。 在慢性實驗中,煎劑每日2克(生藥)/公斤,無降壓作用。 抗菌作用種子的醇提取物對葡萄球菌、白喉及傷寒、副傷寒、大腸等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則無效,水浸劑(1:4)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含大黃酚,但量不多,可能與其輕度的抗菌,瀉下作用有關。 炮制炒決明子:取凈決明子,置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放涼。 性味苦甘,涼。 ①《本經》:味鹹,平。 ②《別錄》:苦甘,微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 歸經入肝、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經。 ②《本草經疏》:足厥陰肝,亦入膽、腎。 功用主治-決明子的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 ①《本經):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 ②《別錄》:療唇口青。 ③《藥性論》:利五臟,除肝家熱。 ④《日華子本草》:助肝氣,益精水;調末塗,消腫毒,熁太陽穴治頭痛,又貼腦心止鼻衄;作枕勝黑豆,治頭風,明目。 ⑤《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⑥《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五疳,擦癬癩。 ⑦《醫林纂要》:瀉邪水。 ⑧《湖南藥物誌):明目,利尿。 治昏眩,腳氣,浮腫,肺癰,胸痹。 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壓,小兒疳積,夜盲,風熱眼痛,習慣性便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 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集註》:蓍實為之使。 惡大麻子。 選方①治失明,目中無他病,無所見,如絹中視:馬蹄決明二升,搗篩,以粥坎服方寸匕。 忌魚、蒜、豬肉、辛菜。 (《僧深集方》決明散) ②治目赤腫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幹則易之。 亦治頭風熱痛。 (《摘元方》) ③治雀目:決明子二兩,地膚子壹兩。 上藥,搗細羅為散。 每於食後,以清粥飲調下壹錢。 (《聖惠方》) ④治眼補肝,除暗明目:決明子壹升,蔓荊子壹升(用好酒五升,煮酒盡,曝幹)。 上藥,搗細羅為散。 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食後及臨臥服。 (《聖惠方》決明子散) ⑤治急性結膜炎:決明子、菊花各三錢,蔓荊子、木賊各二錢,水煎服。 (《河北中藥手冊》) ⑥治高血壓:決明子五錢,炒黃,水煎代茶飲。 (《江西草藥》) ⑦治小兒疳積:草決明子三錢,研末,雞肝壹具,搗爛,白酒少許,調和成餅,蒸熟服。 (《江西草藥》) ⑧治癬:決明子不以多少,為末,少加水銀粉,同為散。 先以物擦破癬,上以散敷之。 (《蘇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 用決明子二升研為末,每服壹匙,飯後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觀正常,但不見物,雀目即夜盲)。 用決明壹程式、地膚子五兩,***研為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⑾眼睛紅腫。 用決明子炒過,研細,加茶調勻敷太陽穴,藥幹即換,壹夜腫消。 ⑿頭風熱痛。 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 用決明子三工業區末,加水調交,敷胸口處。 ⒁癬瘡蔓延。 用決明子壹兩,三工業區末。 加水銀、輕粉少許,研至極細,看不到水銀星。 擦破癬瘡後再敷藥。 ⒂背瘡初起。 用決明子壹升(搗碎)、生甘草壹兩,加水三升,煮成壹升,分二次服下。 臨床應用降低血清膽甾醇觀察10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間,平均為246.91毫克%;治後降至110~208毫克%之間,平均下降87.9毫克%。 大部分病例於用藥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內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內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總有效率為98%。 但在長期觀察的5例中,因故停藥後血清膽甾醇則又逐漸上升,再行服藥後仍可下降。 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膽甾醇系暫時性的,為達到治療目的需長期維持,需維持多久尚待觀察。 服藥後有85%病例的頭暈、頭痛、乏力等癥狀有所改善。 制劑及用法:壹煎劑-決明子1兩,水煎分2次服。 二糖漿-每100毫升含生藥1.5兩,每次20毫升,日服3次。 三片劑-每片含生藥6分,日服3次,每次5片。 三種劑型經觀察療效無明顯差異。 決明子用量與療效有密切關系,量少(如口煎劑每日用5錢)不能達到療效。 副作用:發生率占9%,主要為腹脹、腹瀉與惡心,多見於服藥初期,均不影響繼續服藥,可自行消失。 關於本品的療效機理、遠期效果及對粥樣斑塊形成的影響等尚待研究。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