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生長習性
2.形態特征
3.地理分布
4.栽培技術
5.營養價值
1.生長習性
出生在北緯63°的溫暖濕地,能承受-4℃的低溫,但怕夏天熱。蠶豆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因生長期而異。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16℃ ~ 25℃,最低溫度為3℃ ~ 4℃,最高溫度為30℃ ~ 35℃。營養生長期所需溫度相對較低,最低溫度為14℃ ~ 16℃,開花結果期為16℃ ~ 22℃。在-4℃的低溫條件下,其地上部分會遭受凍害。
蠶豆雖然可以通過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但它們的生長仍然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各種元素,缺乏元素往往會導致各種生理疾病。
2.形態特征
壹年生草本,30-100(120)厘米高。主根短而粗,須根多,粉紅色結節,致密。莖粗壯直立,直徑0.7-1 cm,四棱,中空,無毛。偶數羽狀復葉,葉軸頂端卷須縮短為短尖;巴戟天頭狀或近三角橢圓形,長1-2.5厘米,寬0.5厘米,稍有鋸齒,具深紫色致密腺點;小葉通常為1-3對,互生,上部小葉4-5對,基部很少。小葉卵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稀疏,長4-6(-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頂端短,基部楔形。
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幾乎無;萼鐘形,萼齒披針形,下部萼齒較長;2-4(-6)朵花簇生在葉腋。花冠白色,有紫色葉脈和黑色斑點,長2-3.5厘米。旗瓣中間收縮,基部逐漸變窄。翼瓣比旗瓣短,比龍骨瓣長。雄蕊2枚(9+1),子房線形無梗,胚珠2-4枚(-6),花柱濃密白色,頂端遠面有壹束髯毛。
莢果肥大,長5-10厘米,寬2-3厘米;表皮綠色蓬松,內部為白色海綿,有隔膜。成熟後表皮變黑。種子2-4(-6),長圓形,近長方形,中間凹,革質,青綠色,灰綠色到棕色,淺紫色或黑色;種臍呈線形,黑色,位於種子的壹端。花期為4-5月,果期為5-6月。
3.地理分布
我國大部分省份都可以種植蠶豆,江南以秋冬季節為主,江北以早春季節為主。蠶豆除山東、海南、東北三省極少種植外,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種植。其中,秋播區的雲南、四川、湖北、江蘇四省種植面積和產量較多,占85%,春播區的甘肅、青海、河北、內蒙古占15%。雲南是蠶豆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占全國的23.7%。全年種植35萬公頃左右,以秋季為主。
4.栽培技術
蠶豆是人類最早栽培的豆類作物之壹。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種植蠶豆,集中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我國栽培品種有40多個,產量在50年代居世界第壹,年產量達30多億公斤。作為谷物面粉來制作蛋糕和點心。嫩時,它被用作壹種新的蔬菜或飼料。種子含蛋白質22.35%,澱粉43%。民間醫學治療高血壓和水腫。國外從蠶豆中提取抗癌物質的報告。
培養方法
開溝來分隔土壤水分。為保證苗氣和苗壯,防止爛豆枯死,田間土壤水分壹般為2—2.5m,高壟頭田為2.5—3.5m,溝深18—20cm,寬30cm。在大理市海西等地下水位高的田地進行壟作,壟面寬50-50—55厘米,溝深30-40厘米,寬40厘米。
播期:蠶豆的播期應以開花結莢期能避開重霜凍的時間為準,確定不同生態區蠶豆的最佳播種期。即10月5日至6月5438+05日在海拔1550-1700 m的豆類種植區播種;6月10-10月20日在海拔1750-1900 m的豆類種植區播種;6月5438+10月65438+5月25日在海拔1950-2200m及以上地區播種。
合理密植、標準點播:在海拔1550-1700 m的豆類種植區播種基本苗,行距15-18750 px;大豆種植區海拔1750-1900 m播種基本苗,行距13650px或16500 px;;大豆種植面積1.950-2.200m及以上,播種基本苗23000-28000株/667m2,行距1.3-1.5450 px。播種方式采用條紋豆。
合理施肥:播種後覆蓋1500-2000 kg/667m2優質廄肥或覆蓋適量稭稈;過磷酸鈣30kg/667m2和硫酸鉀10-15kg/667m2在2.5-3棵大豆幼苗的葉期施用;洱海湖濱地區大理市、洱源縣,為減少洱海及其他湖泊汙染,減少磷肥用量,用0.5-1kg/667m2土壤磷素活化劑(大蒜素)拌種,用過磷酸鈣15-18kg/667 m2 2.5-3苗。
灌溉:整個生育期,出芽、開花、結莢用水,籽粒灌漿鼓粒用水要及時灌溉3-4次。
田疃管理
苗木管理措施:根據苗木情況,可采用控水或灌水的方式達到壯苗,從而達到整齊、均勻、苗壯的苗木。在粘泥的豆田裏,播種後及時蓋草保溫保濕。
中期管理措施: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蟲鼠,做好水分管理。在田間進行修枝疏苗,拔除瘦株和病株,保證種群健康生長。
後期管理措施:保證灌漿期對水的需求,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25%,低於18-20%,必須立即灌溉;對於高產晚熟田塊,在終花期和吐尖期打頂取芯,有利於通風透光,增加粒重,促進早熟。
5.營養價值
蠶豆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磷脂、膽堿、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鈣、鐵、磷、鉀和其他礦物質,尤其是磷和鉀。
中醫認為扁豆味甘,微辛。脾胃經。有治療脾胃不和、水腫等疾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