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的起源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根據電話送話器中膜片隨聲音振動的現象,用壹根短針做了壹個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語速可以讓短針相應振動。那麽反過來,這個振動也壹定會發出原來的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再現的問題。
1877年8月5日,愛迪生讓他的助手克裏斯按照圖樣制作了壹個由壹個大圓筒、壹個曲柄、壹個接收器和壹個隔膜組成的奇怪機器。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指著這臺奇怪的機器對他的助手說:“這是壹臺會說話的機器。”他拿出壹片錫紙,卷在刻有螺旋凹槽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壹端輕輕摩擦錫紙,另壹端連接接收器。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搖著搖把,唱著“瑪麗有只小羊羔,像個雪球……”對著接收器。唱完之後,把針放回原位,再次輕輕搖動搖把。然後,機器慢慢地轉了壹圈又壹圈,唱著“瑪麗有只小羊羔……”,就像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唱的那樣。當附近的助手遇到壹臺會說話的機器時,他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1877年至65438+2月,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留聲機立即被公眾譽為“科學的拿破侖·波拿巴”,是19世紀最令人激動的三大發明之壹。即將到來的巴黎世博會將立即把它作為壹個新的展品展出。即便如此,美國總統海耶斯繞著留聲機走了兩個多小時。
10年後,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將留聲機上的大圓筒和小曲柄改進成類似發條的裝置,只有用電機帶動壹張薄薄的蠟盤,留聲機才得以廣泛普及。
留聲機原理
1.在黑色轉盤上,聲音振動是通過波浪形的軌道或凹槽來實現的。轉盤平面上的波動盡可能精確地再現聲波的壓力變化。當觸針沿著凹槽移動時,針尖會隨著凹槽的波動而輕微振動。這種振動通過壹個機械裝置傳遞壹個薄膜,把它放大,輻射到空氣中;
2.當轉盤以與錄音時相同的速度旋轉時,聲音被精確地恢復。如果不是,它產生的振動頻率與記錄頻率不同。各種沙沙聲來自灰塵,造成手寫筆額外移動;
3.老式電唱機包括手搖電唱機和四速電唱機。手搖電唱機上滿發條後,壹次可連續播放1張唱片的兩面。4速電唱機播放粗唱片比密唱片好,但鋼針唱片還是差強人意,轉錄磁帶也方便。針鉆機的機頭是鉆石的,不需要更換,但是打起來沙沙的聲音很大;鋼針噪音低,音色明亮,但唱針要更換。低價的老唱機可以放,但是外觀不會太好。只有性能和外觀好的電唱機才有收藏價值;
4.記錄分為鋼針記錄、密紋記錄、粗紋記錄和鉆石針記錄。用自己的頭打補丁和鋼針保護補丁。唱片要幹凈,音槽的灰塵會影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