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紀從伊朗引入歐洲大陸,15世紀見於英國 ,發展成歐洲生態型。16世紀傳入美國。
約在13世紀,胡蘿蔔從伊朗引入中國,發展成中國生態型。並於1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
胡蘿蔔為三回羽狀全裂葉,叢生於短縮莖上。頂端各著生壹復傘形花序。異花傳粉。雙懸果,肉質根有長筒、短筒、長圓錐及短圓錐等不同形狀,黃、橙、橙紅、紫等不同顏色。胡蘿蔔屬半耐寒性,喜冷涼氣候。為長日照植物。肉質根在18~20℃時發育良好。中國多於夏秋播種。
胡蘿蔔營養豐富。有治療夜盲癥、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還含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生食或熟食均可。還可腌制、醬漬、制幹或作飼料。
胡蘿蔔中最負盛名的成分就是胡蘿蔔素——這是壹種黃色色素,壹百多年前在胡蘿蔔中首先發現的。現在知道胡蘿蔔每百克含1.35~17.25毫克的胡蘿蔔素,遠比其他蔬菜為多,是土豆的360倍,芹菜的36倍。胡蘿蔔素進入人體被吸收後,可轉化成維生素A,所以胡蘿蔔素又叫維生素A原。可貴的是,胡蘿蔔雖經煮蒸日曬,其中的胡蘿蔔素損失很少。經常食用胡蘿蔔,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壹是增強免疫力,抗癌防病。如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不僅對眼睛、皮膚的影響大,而且抵抗力差,易發生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倘若常吃胡蘿蔔,滿足人體對維生素 A的需要,不僅養眼、養粘膜,不容易得夜盲癥和感冒,而且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加上胡蘿蔔含有大量的木質素,也有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減少和防止癌癥的發生。據英、美癌癥研究機構經過二十多年觀察後斷定,經常吃胡蘿蔔及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人,比起不常吃此類食物的人,得肺癌的機會要減少40%。二是美容、健身。維生素A的另壹作用是維持人體上皮組織的正常機能,使其分泌出糖蛋白,用以保持肌膚濕潤細嫩,所以經常食用胡蘿蔔,可保持光彩照人的年輕形象。另外,胡蘿蔔含有芥子油和澱粉酶,能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過多的脂肪在皮下堆積而發胖,保持體態健美。因此,美國人認為胡蘿蔔是美容菜,可以養頭發、養皮膚、養黏膜。現在歐洲人常吃胡蘿蔔糕點,連俄羅斯也吃胡蘿蔔餃子了。我國也有吃胡蘿蔔飲料、胡蘿蔔蘋果美容果汁的,但壹般是將胡蘿蔔炒、燒、燉、煮作菜食用。
胡蘿蔔有治療夜盲癥、保護呼吸道和促進兒童生長等功能。此外還含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
切成塊,加調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燉,β胡蘿蔔素保存率最高。胡蘿蔔生吃,β胡蘿蔔素的消化吸收率最低。
有人喜歡吃胡蘿蔔,覺得脆脆的,很好吃。天熱的時候,有人還喜歡把胡蘿蔔切成絲做涼菜,但是,營養師說,胡蘿蔔只有熟吃才營養好,而且要配給足量的油脂,烹調後熟吃。
北京軍區總醫院營養科荀曉霖說,胡蘿蔔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富含β胡蘿蔔素。眾所周知,β胡蘿蔔素是人體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有人曾做過實驗:同量胡蘿蔔三份。A組生食;B組用微量的油脂烹調後熟食;C組配給足量的油脂,烹調後熟食。A、B、C三組β胡蘿蔔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別為10%、30%、90%。可見,β胡蘿蔔素在體內消化吸收率與油脂配比成正比,胡蘿蔔用食油烹制後食用比生食營養價值高。
還有實驗結果顯示:A組:將胡蘿蔔切成片,用油炒6—12分鐘,胡蘿蔔素保存率為79%;B組:將胡蘿蔔切成塊加調味品,燉20—30分鐘,胡蘿蔔素的保存率為93%;C組:將胡蘿蔔切成塊加調味品,加肉後用壓力鍋燉15—20分鐘,胡蘿蔔素的保存率高於97%。可見,盡量減少胡蘿蔔與外界空氣的接觸,可以提高胡蘿蔔素的保存率。
所以,吃胡蘿蔔的科學方法是:將胡蘿蔔切成塊加調味品和食油,或用肉(豬肉、牛肉、羊肉)燉食,盡量不要生吃胡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