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富源有壹條鱖魚標本,重1128斤,年齡108。妳了解鱖魚嗎?

富源有壹條鱖魚標本,重1128斤,年齡108。妳了解鱖魚嗎?

鱘魚(sturgeon)是鱘魚的壹種。主要產於黑龍江水域,老家是黑龍江。它身體巨大,壹般重50 ~ 100公斤,最大的可達1000公斤。它是壹種大型食肉魚。以壽命長、體大、食量大、力氣大著稱,被譽為?活化石?水裏的大熊貓?它有淡水魚之王的美譽。現在只存在於中俄邊境?在黑龍江。1998聯合國華盛頓公約認定鱘魚為瀕危物種。

鱖魚體長2米左右,最大的可達5米以上。頭部略呈三角形,吻長而尖。頭部表面覆蓋著許多骨板。嘴寬,略彎;嘴前有2對吻須,內須略在前,外須在後。小眼睛,靠近鼻子。左右鰓膜延伸至腹面並相互愈合。它們都有五排菱形的骨板,上面有鋒利且略微彎曲的刺。背骨板為1排,較大,有10 ~ 16塊,位於背部中間,從頭到尾直接與尾鰭相連。背側和腹側骨板2排,背側骨板32 ~ 46塊;8 ~ 12腹骨板;在腹鰭基部後面有1 ~ 2塊不明顯的骨板。身體其余部分光滑無鱗。背鰭43-57,位於後部;臀鰭26-36;它的起點在背鰭背部下方。尾鰭彎曲,上葉長而尖。體表深藍色,兩側黃色,腹部灰色;後骨板為黃色,側骨板為黃褐色。

生活習慣:

為了生活在大河中,鯉魚大多棲息在兩條河流的匯合處、支流的入口處和急流的漩渦中。捕食其他魚類。分布在東北,尤其是黑龍江。鱅魚是壹種生活在河流中下遊的魚類。常年生活在淡水中,不做長途遷徙。喜歡生活在大河、河汊等的夾層中水流緩慢的礫石和礫石底。或者激流回旋的地方。不喜歡群集,經常分散活動。縫河漲水時遊泳非常活躍,普遍存在翻滾跳躍現象。脫水時活性差。冬季在河流深處越冬,早春洄遊至產卵場。

鱅魚的幼蟲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為食;壹歲後,我改吃魚。鱅魚食量大,其育肥期又恰逢三文魚溯河而上,經常沖入魚群捕食三文魚。有人曾經解剖過壹條250kg的鱖魚,驚訝地發現它胃裏的食物竟然有15kg那麽多。繁殖期間停止進食。

鱘魚是壹種區域性洄遊魚類,棲息在河流中,長期以來在黑龍江省撫遠縣大水域洄遊(烏蘇裏江很少)。它喜歡在沈積物的砂礫石河段尋找餌料,冬天在河流的深水區遊泳越冬。

生長和繁殖:

性成熟需要16年以上,當體長達到1.6-2米時,可以達到性成熟,開始繁殖。雌魚產卵期為5-7月,水溫為15-17℃。雌魚在水流穩定、水深2-3米的多沙河段產卵,卵粘在沙礫上。產卵數量驚人,約60萬至400萬枚。懷卵量根據魚的大小而不同,壹般在40萬到300萬之間。卵巢重量約17-38kg,大型個體卵巢重75 kg。成熟的卵呈灰黑色,每個卵約有豌豆大小。

幼魚春季在河流解凍進入淺水區尋求餌料,成魚春季在5?6月開始產卵,當時河水溫度16℃?18℃進入產卵場開始產卵。

我國史氏鱘的人工繁殖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末獲得成功。李欽德史氏鱘繁殖放流實驗站於1988建成,1989人工繁殖成功,在黑龍江李欽德農場河段少量放流。黑龍江省先後建設了5個鱘魚放流站、2個三文魚放流站、1個沙灘雅羅魚放流站、2個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李欽德建設了1個鱘魚繁殖放流試驗站,在撫遠建設了三文魚和鱘魚放流站,在東寧縣建設了三文魚和雅羅魚放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