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吃有三絕,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津門三絕之首的狗不理基本上在19世紀的四十年代在當時的天津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後來壹些名人們都贊譽過狗不理包子的獨特風味,壹直延續至今都享有盛譽,但是現在的狗不理成了?人不理?。飽受世人詬病的狗不理,逐漸向現在的全聚德看齊,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得先從狗不理的發家史探究根源。
1831年,狗不理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天津市武清區,而他的父親老來得子,生恐兒子高貴友發生什麽意外,為了求得平安,反其道而行之取乳名為?狗子?,寓意高貴友能像小狗壹樣,生命力頑強又好養活,等到高貴友到了14歲的時候,迫於生計只能夠學的壹技之長才能夠茍偷生。
於是就去了天津南運河邊的劉家蒸吃鋪當學徒做包子,明裏學的暗裏教的基本上所有的手藝都被高貴友盡收囊中,掌握了技能的後高貴友自己開始自立門戶,開了壹家包子鋪德聚號?,高貴友做的包子那叫壹個特色,從德聚號做出來的包子個個形如菊花,口感酥軟香甜,肥而不膩,以不走形、不漏油、不掉底的?三不政策?暢享津門。
德聚號每天的顧客基本上就屬於門庭如市,高貴友忙的不亦樂乎,也沒想過要請個夥計分擔壓力,光靠高貴友邊做邊賣,忙不過來的高貴友索性就在桌上放著壹個碗,誰給錢了就給誰包子。
但是即便是這樣,高貴友還是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默默無言的給大夥發包子,不知道的還以為賣包子的是個殘疾人,人們戲稱道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索性稱之為?狗不理?。說起來,德聚號也算是狗不理的前身。
等到高貴友逝世後便把店鋪交給自己的義子接手,接手狗不理後的兒子把狗不理發揚光大,後面的慈禧也曾吃過狗不理包子,喜笑顏開地講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到現在的狗不理儼然有了162年的歷史,百年字號的狗不理在前段時間宣布壹條消息,即5月11日從新三板退市,但其實狗不理上市也才不到五年的時間,可能是由於疫情的原因,但是要知道退市並不意味著倒閉。
截止到2020年,儼然有上百家的企業紛紛從新三板退市,但是反觀狗不理的終極原因也無非和顧客的預期相違背,要知道自2015年開始,狗不理先後上線了咖啡領域、益生菌領域等,這和當時只是默默賣狗不理包子的高貴友其初心顯然是違背的。
畢竟這些業務放在專門賣包子的企業可能並不被大眾看好,也不免得有人直言:壹個做包子的怎麽這麽多花樣?這其實不是奠定了狗不理走向衰落的因素,最大的因素還是向後輩全聚德看齊了。
即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出發,給出的價格讓人無法接受,試想壹下,狗不理賣出的壹個蝦仁包子35元,而壹盤油炸花生米可以賣出58元,吃個早餐的錢基本上就是大眾壹天工資的大頭了。
即便是顧客去嘗試壹下狗不理包子,但是其服務態度還是不盡人意,讓顧客不悅,狗不理儼然是拋棄了普通大眾的民心,不過盡管如此,狗不理還是能夠頑強的生存下去的,畢竟他們的包子確實好吃,不過有很多地方期待著改善,也只有這樣百年企業才能得到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