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找知了猴

找知了猴

這裏說的知了猴,其實就是知了沒脫殼之前的成蟲,學名金蟬。各個地方對它的叫法也不相同。像我們膠東半島,管它叫“節留龜“或者”節留猴”,山東的西部地區,管它叫“爬蚱”。知了猴在我們當地算是難得的美食。用油炸過,金黃酥脆。或用老鹹菜炒制,鹹香可口。每年的夏初,找知了猴是必不可少的。

小時候根本不清楚時節。找知了猴的時機主要是靠聽。哪天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要是聽到有隱約的蟬鳴,那就要回家準備工具,馬上行動了。起初的工具比較簡單,就是壹把手電筒。要等到吃過晚飯,到村外有樹的地方轉悠。尤其是柳樹、榆樹、楊樹等品種的樹木,那是絕對不能落下,全部都要轉壹圈或者好幾圈。

天還沒全黑,這個時候,知了猴還沒有爬出洞來,要找知了猴在地面上挖開的小洞。這個是要靠眼力的。知了猴挖開的小洞起初會很小,小到壹粒米粒這麽點。要俯身彎腰,細致的觀察。發現小洞,都要摳壹下。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小洞都是知了猴的洞。有螞蟻洞,或者是其它小蟲的洞。知了猴的洞,妳摳壹下,它會豁然變大,然後妳就會發現,知了猴在已經很靠近洞口的位置蜷縮著。這時,趕緊到旁邊找壹根狗尾巴草,從中間折壹下,伸進洞裏,讓知了猴去抓這根草。等它用前爪抓住了草,妳就可以把它提上來了。

找著找著,天就黑了。這時就要用到手電筒。知了猴爬出洞後,就會本能的往附近的樹上爬。打開手電筒,要從樹的根部壹直照到樹幹的頂部。發現知了猴,直接取下來就好。有的知了猴會爬的很高,有的會藏到樹葉後面。知了猴爬到位置之後,就會蛻變。剛蛻變的蟬會倒掛在蟬蛻上,通體金黃色,翅膀有點嫩綠色,還沒有成型。等翅膀變硬,蟬的顏色就會變成灰褐色,這時它就能飛了。

這是比較傳統的找知了猴的方法。比較費時間,而且還要等到天黑。後來小夥伴們采用了更加直接快捷的方法——用鐵鍬挖。放學之後,也不需要吃飯,拿上鐵鍬就往外跑。當時村南頭的路邊種著兩排大楊樹,那就是我們的目的地。跑到楊樹下,隨便找壹棵,就開始用鐵鍬挖。挖也是有技巧的,並不是要挖多深,而是貼著地表面,去除上面的壹層土。壹鐵鍬下去,如果發現地面突然出現壹個圓圓的拇指粗細的洞,那肯定就是知了猴的洞了。這時再順著洞往深挖,保準能找到知了猴。

這種方法不需要等到天黑,所以就不受時間限制,而且成功率高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但唯壹的缺點是那時候我們還都小,拿著大鐵鍬,難免有可能出現危險,磕著碰著那是常有的事兒。年前跟村裏同齡的小夥伴聚餐,陽陽還指著自己眼角的疤痕,跟朋飛說:“這就是當年壹起找知了猴留下的,就是妳幹的~“朋飛笑道:我記得當時我就扛著鐵鍬,是妳自己撞上的。“隨後彼此哈哈壹笑,已經不管是誰的對錯了,這個事情恐怕是壹輩子也忘不掉的~

現在,養殖知了猴已經成為產業,市場上賣的也有很多。但我從來沒有去買過。童年的知了猴就像蟬蛻壹樣,僅留空殼。現在的知了猴就像那翅膀變硬的知了,雖在眼前,卻已經不是知了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