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朝鮮打糕怎麽做

朝鮮打糕怎麽做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壹。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壹。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制作時,先將粘米淘凈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壹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著糕面吃。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制作壹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壹種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節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在送娘家禮物時更不能缺少,據說米糕裏還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韓國人搬家的時候,也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歡將打糕放在火缽上烤過之後,澆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糯米打糕在朝鮮半島傳統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日食品的臺柱子,吃米糕在朝鮮半島幾乎和吃谷物的歷史壹樣長。古代朝鮮王朝的貴族非常重視在節日吃米糕,在今天的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裏,就陳列著數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制作米糕的專用器具。在朝鮮半島出土的壁畫裏,就有了打糕的場面。到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米糕文化達到鼎盛時期。韓國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多用糯米和粳米作原料。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有鮮、鹹、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並放在平鍋上用油煎。韓國人喜歡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婚、祭祀等重要的日子裏,都要制作糕餅以祈求平安。春節或中秋節等重大傳統節日也制作節日糕餅,農歷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松餅。朝鮮族打糕朝鮮族人喜歡吃打糕,就象北方漢族人喜歡吃餅子壹樣。每逢年節,在朝鮮族集居的村鎮,就可以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打糕。原料配方 朝鮮族打糕和壹些大城市的年糕壹些,都以糯米為原料,但年糕是用糯米面做成,而打糕則是用糯米飯捶打而成。輔料有豆沙、熟豆面、糖、鹽等。制作方法 做打糕要經過洗、蒸、打、切四道工序。1.先把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如果急著做,可用溫水浸泡,時間可短些),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為止,然後把米撈出來,把水瀝幹。2.把米放入籠屜內用大火蒸半個小時左右,要蒸到軟硬合適為止。3.把蒸好的糯米飯放到砧板上,用木槌邊打邊翻。打的人開始不能用力過猛,以免打的飯粒四處飛濺;翻的人要用水沾手並不斷擦砧板,否則,打糕就會和砧板粘在壹起,翻不動。這種粘糕,要求打得越勻越好,壹般打到看不見飯粒為宜。4.把打成的糕切成適當的小塊,用豆沙或者熟豆面等裹上壹層就可以吃了。喜甜食者,可蘸糖食用。喜鹹者,可佐鹽食用。這種打糕比壹般年糕更加粘潤可口,味道尤為清香。新工藝的優點 1.由於采用“冷壓成型”,取消了蒸糕工序,消除了產生糊化層的因素、產品外觀、色彩、質量比老工藝均有提高。2.生產不受蒸糕溫度、加熱時間、工人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壓力、壓縮量等工藝參數易於控制,故產品質量較穩定。3.取消蒸糕工序,減少蒸爐、翻盆機、冷卻等設備,使整個機械化生產設備大為簡化,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4.取消蒸爐,減少了熱源,改善了勞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