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泥鰍的養殖技術知識

泥鰍的養殖技術知識

壹、池塘的選擇與改造

1.池塘選擇:應選擇水源豐盛、水質新鮮、進排水便利的本地建池,或運用現有的養魚池塘。每個養殖池塘的面積在1--3畝支配,水深懇求在70~80厘米之間,池埂高1~1.2米,頂寬1.5米支配,不滲漏。池塘要設置進排水系統,進水管為直徑80毫米的PVC管,由閥門控制。池塘另壹端設排水管,埋在池底下1米處,以構成落差,利於排水。排水管通過套接彎頭銜接直徑為160毫米的PVC管,豎立水中,顯露水面40~50厘米,上半有些鉆有直徑為3毫米的小孔上百個,當水位高出55~65厘米時,即自動排水,完結控制水位的意圖。池塘附近靠邊埋設防逃網,防逃網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豎立100厘米,上有網綱,用毛竹支撐。每四個池塘配壹口機井,裝有5.5千瓦水泵,每小時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完結微流水交流,這麽既確保了高溫時節的降溫需求,又確保池中不缺氧。

2.清塘消毒:養殖泥鰍的池塘最佳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即能有效地除害滅病,又可改善底質,增加肥力。壹般水深在10cm支配,每畝用生石灰50kg加漂白粉15kg溶水全池傾註。

二、苗種放養

池塘養殖泥鰍,壹般每平方米投進鰍種150—200尾,每畝4—6萬尾,鰍種懇求規範規整,不能大小間隔太大,避免大鰍吃小鰍。壹般懇求苗種規範3—5厘米為宜。鰍種下塘時用聚維酮碘浸洗10分鐘,以防細菌病發生。

三、養殖管理

1.施足基肥 泥鰍的食性較雜,水體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種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類均可)。以繁衍餌料生物。壹般每畝施有機肥200斤。

2.養殖方法 人工養殖泥鰍,也要投餵壹定的商品飼料,如米糠、豆渣、豆餅、麥麩等。投餌量壹般為泥鰍體重的0.5%—3%,當氣溫在20℃—27℃時,泥鰍攝食最旺,可恰當加大投餌量,推動生長。投餵方法應定點設置食臺投餵,以進步飼料運用率,投餵時刻以傍晚投餌為宜,因泥鰍主要在夜間攝食。

3.水質調度:養殖池水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通過施放有機肥,調度水色為黃綠色,透明度為30厘米支配,酸堿度為中性或弱酸性,堅持微流水。若水質太瘦,透明度過高,要恰當追施肥料。池水溫度堅持在25~28℃,當水溫超過高限時馬上加註井水降溫,堅持水位在50~60公分。

4.平時處理:主要是加強巡塘,查詢泥鰍的活動情況、水質改動情況、泥鰍吃食情況、設備工作情況等,並做好記載。高溫時節堅持微流水,每天寫入新水,日交流量達10%以上。每天投餌時,查詢有無泥鰍逃到網外,檢查有無因田鼠嚼咬、操作不小心構成防逃網損壞等。經常用地籠在網外捕捉,依據捕捉量的多少,大體區分縫隙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檢查、批改。

四、捕捉方法

泥鰍具有鉆入泥土的特性,捕捉時較其它魚類難度大,壹般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食餌誘捕法 把飼料放在壹種特制的竹籠內,將竹籠沿池塘附近放置,誘惑泥鰍入籠。選用此方法壹般在晚上進行,水溫在25℃—28℃時,誘捕作用最佳。

2.魚網捕捉法 在接近進水口本地鋪上壹條特制的魚網,魚網的長度可依進水口的大小而定,預先將網設置好,再放微流水影響,泥鰍就會逐漸集合到進水口附近,查詢到有壹定數量時,迅速將網提起,此方法捕獲作用較好。

五、病害避免

泥鰍的疾病應以防為主,只需水質新鮮,泥鰍壹般沒有病害。通過水質調控方法,構成傑出的水域環境,泥鰍就會生長旺盛,抵抗力強。要盡量做到不用藥或少用藥,避免有關的藥物殘留,確保泥鰍養殖和水商品質量安全。 池塘泥鰍健康養殖技術成本低,見效快、收回高、適宜寬廣農民朋友開展養殖的壹條致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