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以後,壹日兩餐逐漸變成了三四餐。而且三餐開始分早餐、午餐、晚餐。早餐,漢代稱冷器,是指早晨起床洗漱後所用的點心。到了唐代,冷兵器開始有了心的名稱。《能蓋齋隨記》說:“世俗案以晨食為點心,自唐以來就有此說。”至今,在我國許多地區,早餐仍被稱為早餐。午飯曾被古人稱為“午飯”或“便當”。
當妳壹天吃兩頓飯時,人們認為“聖人和人民耕田而食,他們從食物開始”(孟子·滕文公)。如果妳吃食物,就意味著壹天的過去。今天,人們經常用“壹日三餐”這個詞來表達對時間的不同感受,包括那些珍惜時間的人。
壹日三餐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但為什麽是三餐而不是兩餐或五餐呢?這也要從壹個古老的傳說說起。
100年前,人們過著艱苦的生活,從來沒有足夠的食物。有時候,他每三天吃壹次,有時候每五天或六天才吃壹次,所以他總是很餓,盡管他工作了壹天壹夜。他真的想要憐憫。
皇帝的天堂,可憐的人類,因為他們不停地努力工作,卻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他點了他的主題,陸寶,也就是天上的陸寶星,到地球上說:“如果妳是壹個精力充沛的人,妳可以每三天吃壹頓飯”。
然而,寶路誤解了他的命令。他迅速下凡,向人們宣布:“皇帝的天堂說妳們應該壹日三餐,不要再餓死了。”當他回到天堂提交報告時,他因自己的錯誤受到了懲罰。他被派到地面上來幫助那些犁地的軍官和士兵。“我讓妳告訴他們,說‘皇帝’,他們應該每三天吃壹頓飯,但現在妳給他們壹天三頓飯。想壹想;官兵只有兩只手兩只腳——怎麽準備壹日三餐?這都是妳的錯,妳必須回答,因為妳必須下凡,幫助人們犁地,這樣他們才能壹日三餐。
於是,陸寶落到了地上,幫助官兵們種地。這些動物原本來自天堂,現在卻生活在地球上。
人在早晚精力最充沛,記憶力最好,消化酶最活躍。所以早餐最好安排在早上七點左右。晚餐最好安排在傍晚5點半左右,此時消化率最高。但食物在胃裏的停留時間約為五刻鐘,肝臟的轉化能力有限。所以中午壹定要吃飯,時間最好安排在十二點左右。此時也是食欲最旺盛的階段。其他時間不需要加餐。
另外,附帶+吃飯有具體時間:
專家說,壹日三餐不科學,應該每三個小時吃壹次。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關心每頓飯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壹樣只關心妳盤子裏有什麽食物。”這是由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之前到19點是我們每天吃主要食物的最佳時間。但是,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通過研究證明,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年之前,人體長期處於饑餓狀態,不利於人體健康。
生活中,我們壹日三餐,但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說,每天三個小時吃壹次飯也是不對的。那麽什麽樣的吃飯時間才算科學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學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算出了壹個科學的用餐時間。
早餐:7點到8點
營養專家:適當的晨練(如跑步或瑜伽)後,早上7點到8點是吃早餐的最佳時間。
加餐:10。
這時候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妳早餐吃的食物所提供能量的20%,所以妳需要補充壹些低脂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壹定要及時進食,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加餐:14到15。
這時,人體內的葡萄糖量在午飯後降到最低點。所以可以吃壹些堅果、爆米花、幹鮮果品等等。
晚餐:17到19。
這個時候妳就應該吃壹頓正式的晚餐,讓妳的身體在接下來幾個小時的睡眠中獲得足夠的能量。此外,此時進食還可以使食物在睡前得到充分消化。
加餐:19轉21。
選擇壹小塊奶酪和香蕉,因為它們可以幫助妳提高睡眠質量。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下午就少吃點,然後晚上最好不要吃。晚餐壹般不適合在8-9點以後。那段時間吃飯相當於壹天吃三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