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他們的利潤是1億多,銀行理財有很多4.5億的浮動存款。他們的現金流非常好,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畢竟不管經濟好壞,不管疫情不疫情,大家總是要吃早餐的。
當然,最讓我振奮的是它采用了加盟模式。2799家店,只有15家直營店,加盟店年收入20 ~ 50萬,也就是月均收入2 ~ 4萬。按照10%凈利潤,壹家加盟店2000 ~ 4000。
這兩天,我們看到了另壹個數據。月收入2000以下的有814萬人(月收入1000以下的有6億人)。所以,我們還是要相信拼多多和巴比饅頭的經歷。大部分人的收入其實並不高。在中國,便宜真的很有競爭力。
賣便宜賺錢是壹門技術。
其實大部分芭比小籠包都是社區開放的。店面面積5~10平米,租金便宜。壹般都是夫妻店。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站不住腳的店鋪數量多,收入相對穩定,不受經濟周期影響。
我們的10英尺標準店是40平方米,每天有65,438+0,000個訂單。覺得生意太好不壹定是好事,因為太好的生意不壹定能復制。要想真正上規模,還必須做壹個小店模式,對地段、租金、業績的要求不能太高。
當然,下壹個巴比饅頭肯定是不缺的。如果要互相競爭,那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Bobby饅頭被安徽老家的人開得這麽快,幫助家鄉和農村的人開店致富。
而且人長得壹點都不高,不像那些肯吃的,還開了包子店去美國。很多店鋪裝修的很漂亮,但錯誤在於價格太貴,太匠心,導致生意壹般。聽說因為自建供應鏈,現金流緊張。
現在特別怕壹些熱衷於學習的人要自己建供應鏈,去開連鎖。其實妳以為麥當勞肯德基都有自己的工廠嗎?
每個人都和別人合作,每個公司的基因和專長完全不同。做品牌,做工廠,太難了。很多人總認為只有自己做,才能把控產品和質量。典型的“小農思維”,不知道越開放,成本越低,越專業化,與優秀供應鏈的合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可惜前陣子狗不理IPO申請了。這麽好的品牌,現在太貴了,不好吃,沒有規模。另壹方面,芭比饅頭比慶豐包子鋪和幹起食品更輕更大。
對了,巴比饅頭2065438+2008年營收9.9億多元,凈利潤65438+4億元,凈利潤率其實是14%,比很多看起來紅紅火火排隊的晚餐連鎖店“賺錢”多了,所以放棄早餐利潤率不高,客單價不高的想法吧。
想起壹個笑話:
不知道故事是真是假,但是擺煎餅攤和早餐攤確實很賺錢。當然,妳得早起努力工作,但做任何事都不難。如果有中央大廚給妳送菜,妳只需要熱壹下,就不用起早貪黑了。
巴比饅頭的招股說明書有近500頁。已經看了好幾天了,打算反復看。早餐軌道有公司上市真的很好,招股書可謂是對Bobby饅頭的完整解剖。
這樣可以讓後來者或者其他同行,比如我們,零距離互相學習,少走彎路。
我的學習經驗壹直是,80%模仿,20%微創新,這樣才不會走彎路。我相信任何壹個賽道或行業都會有至少兩家上市公司,我希望我的十只腳能成為第二家。
十尺是我未來十年要搬的壹塊磚。我最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只移動了這塊磚:
我現在自我介紹是“壹個賣包子的投資人”,我覺得這是壹件好事。看起來很低但是很接地氣,容易滾雪球,雪厚坡長,賣包子的都有。
今年開放廣東、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地加入,其他地區下壹批慢慢做大。我們不想割韭菜,讓那麽多加盟商隨意開店,但又不能給點支持,會讓加盟商賠錢。
當然不歡迎只投錢不幹活的人。賺小錢是個苦差事,不適合想壹夜暴富或者錢生錢的投資者。比起錢,我們更想要壹個又壹個的“個體戶”。我們希望那些不那麽富裕的人可以用壹個10尺的包子店來養家糊口。
可能有人會問,十尺比巴比饅頭有什麽優勢?
其實我也不知道。也許我們可以迅速擴大規模。他們十幾年只有2799家店。我們壹年可能有1000家店(包括包子鋪和智能早餐櫃),三年有可能上萬家。
所以,歡迎讀者來見證十尺騎行。
畢竟在“開店”這件事上,我有將近15年的經驗和資源。這壹次,他們都在10英尺的磚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