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幾乎純澱粉,含88%碳水化合物,0.5%蛋白質,少許脂肪和少許維生素b。
食療作用:西米性溫味甘;脾,肺,痰。
主補虛寒,消食,健脾和胃。冬季進補是傳統防病強身扶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壹。
冬天是壹個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冬季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密切相關。由於身體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老年人在寒冷季節進補比較合適。這樣可以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患病機體的恢復等等,顯示出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冬季進補要順應自然,註重補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寒則溫”的原則,要多吃溫熱性食物,尤其是溫熱性、腎陽性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要提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物:谷類如粳米、秈米、玉米、小麥、大豆、豌豆;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鰻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類;橘子、椰子、菠蘿、荔枝、龍眼等水果。
現代醫學認為,冬季進補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畏寒現象。冬季進補還可以調節體內物質的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在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上升,為來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九月補壹冬,來年無病”,就是這個道理。
收集10冬季滋補食物,介紹如下。祝大家享受美食,保持健康。
1,羊肉湯
滋補作用:羊肉湯是熱的,可以暖胃禦寒,但是喝多了容易上火。
特點:色澤鮮艷,乳白色;湯很美,營養豐富;不腥又好吃。
方法:先把羊肉和羊肉骨架洗幹凈,再對羊雜做壹些處理。將羊肉和羊雜放入鍋中煮熟,加入壹些蔥和姜(不適合將食材放大,羊肉和羊雜煮熟,然後取出切成塊備用。
將羊骨架放入鍋中,放入清水,ok,大火,煮壹個小時左右,撈出浮在上面的壹些雜質。這個時候湯汁比較純。放點蔥姜,繼續煮。當湯呈乳白色時,就像牛奶壹樣。妳必須願意花時間熬湯。
將剁碎的羊肉和羊雜放入碗中,放入壹些蔥花、香菜、大蒜等蔬菜,放入適量的精鹽,趁熱將煮好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嗯,壹碗色澤乳白,味道鮮醇的羊肉湯,用千層餅或者火烤就好了,味道真的很好。如果喜歡辣椒,可以放點辣椒。
2、蘿蔔排骨
特點:該菜色澤鮮紅,肉質脆嫩,味道鮮美。
材料:排骨500克,蘿蔔500克,醬油20克,料酒5克,鹽4克,味精3克,糖5克,蔥8克,姜5克,澱粉5克,油50克。
制法:蘿蔔切扭成塊,蔥切段,姜切片。炒鍋大火時,放油進去,放入蔥、姜、蘿蔔,炒至顏色最高,放入料酒、醬油、鹽、味精、白糖、水,放入排骨坯,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25分鐘,待汁濃味濃時,放入水澱粉,將汁全部掛在原料表面。
3、燉馬蹄龜
材料:甲魚1只(重約750克),火腿骨頭1根,火腿肉100克。
輔料:蔥、姜片、冰糖、熟豬油10g,精鹽1g,紹興酒25g,白胡椒1g,雞湯750g。
制作:1)將甲魚宰殺,用開水浸泡,剝去外內膜,用刀在殼周圍切開,掀起釘蓋,取出內臟(留下甲魚蓋),切成長約3.5厘米、寬約1.7厘米的塊(不需要尾巴和爪子);
2)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水開後取出瀝幹;
3)將火腿切成4大塊;
4)將甲魚塊整齊放入砂鍋內,用火腿、蔥、姜、火腿圍住甲魚,加入雞湯和紹興酒,蓋上鍋蓋燉;
5)煮開後,撇去浮沫,放入冰糖,小火煨約1小時,然後挑出姜和火腿骨,放鹽;
6)將火腿撈出,切塊,放入鍋中,倒入熟豬油,撒上白胡椒粉。
4.黃芪燉烏雞
材料:黃芪50克,烏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
方法:1。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洗凈。
2.黃芪洗凈,放入烏雞肚中,放入砂鍋中,加入雞湯,加入料酒、鹽、蔥、姜片,小火燉至烏雞爛入味。
功效:壹、滋補肝腎,補益氣血,男性遺精早泄有輔助治療作用。
第二,黃芪是中藥,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烏骨雞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核黃素和煙酸。具有滋陰養血、治療婦科疾病的功能。黃芪燉烏雞具有健脾益氣、滋陰益血的功效。榆次民間用此傳統保健食品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經痛、頭暈等婦科疾病。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烏雞,味甘,性平,入肝腎經。
5.枸杞燉鵪鶉
材料:鵪鶉1、枸杞、黃精各30g、鹽少許、味精少許。
制作:將鵪鶉宰殺,去毛去內臟,洗凈,枸杞和黃色精裝鵪鶉的肚子裏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燉,加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用量:戒藥,吃肉喝湯,壹天1次。
功效:滋補肝腎,填精補智。鵪鶉是很好的益智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對孩子的發育,食欲,記憶力都有幫助。腦力勞動者常吃,可消除頭暈健忘,提高智力,有健腦養心的作用;枸杞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抗疲勞,增強體力和智力;黃精能補脾潤肺,滋陰生津,強筋骨,益智強身。多種草藥的組合可以增加其營養和益智效果。適用於肝腎不足、精血不足、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健忘的人。
6.素食竹筍湯
取冬筍200克,鮮湯250克,香菜梗,水發黑木耳,蔥姜汁,精鹽,味精,香油。先將冬筍去皮洗凈,切成長8 cm,寬1 cm的薄片,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撈出,再放入冷水中冷卻後撈出。黑木耳選成小花,香菜梗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燒熱炒鍋,放入鮮湯,放入蔥姜汁、精鹽、味精,再放入竹筍、黑木耳片。湯汁沸騰時,用背勺撇去浮沫,放入香菜梗,倒入香油拌勻,放入碗中。本品具有優雅、輕盈、細膩、化痰、通便、促進消化的特點。
7.冬筍鯽魚湯
取冬筍100g,鯽魚1(250g),黃酒適量,姜片適量,精鹽適量,味精適量,精煉植物油適量。冬筍去皮,切成細絲,洗凈,然後放入沸水中煮,去除澀味。鯽魚的鱗片和內臟都是耳朵。鍋內熱油,將魚兩面煎至表皮微黃,將黃酒煮開,加水、筍絲、姜片燒開,小火煨壹會,加入精鹽、味精。本品特點是湯鮮味醇,肉嫩筍脆,有益水下乳,健脾益氣。
8、三丁豆腐湯
取豆腐250g,肉丁150g,番茄250g,綠豆飯50g,精鹽、味精、濕澱粉、香油、鮮湯適量。先將豆腐切成丁,用開水焯壹下,瀝幹水分備用。西紅柿焯壹下去皮,去籽,切成丁,油鍋燒熱,蔥略炒,放入鮮湯、豆腐、肉丁、西紅柿、綠豆飯、精鹽,燒開,放入味精,倒入濕澱粉,出鍋,放入碗中,倒入香油。本品特點:味道鮮美,滋陰潤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9.骨頭湯
原料:脊骨1000克,棒子骨500克,水適量。
調味調味品:姜片、蔥段、醬油、料酒、胡椒粉、大料、桂皮、鹽。
方法:記得少放醬油,湯汁略呈醬色。煮沸時間為40-60分鐘。骨頭湯做好後,放入小盆中存放在冰箱的冷凍室中,隨身攜帶。
10,花椒茴香牛肉湯
配料:胡椒10g,
茴香10克,牛肉500克,大蒜1克。
制作:花椒、八角洗凈;大蒜洗凈,切段;牛肉去筋膜,洗凈,切成大塊。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小火燜2小時,加入醬油和味精,吃牛肉和大蒜的湯。
功效:溫中散寒,理氣暖胃。用於胃脘冷痛,食少嘔吐,四肢冰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