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如何養殖好鱒魚?謝謝大家的提問。
養殖水質好的鱒魚很重要,這就需要優質的流水。虹鱒魚養殖需要的基本條件是1,虹鱒魚養殖的水的條件是冷水魚。在自然條件下,虹鱒魚棲息在水質新鮮、對沙礫底無汙染的江河溪流中。湖沼虹鱒多生活在較深的冷水或沿海水域;虹鱒魚通常在冬天和夏天落入海中。虹鱒魚對水溫、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鹽度都有壹定的要求。(1)水溫:虹鱒魚的生存水溫可在1-25℃範圍內。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生長水溫在7-22℃之間,孵化適宜水溫為8-11℃,魚苗培育適宜水溫為9-15℃。在適宜的水溫下,身體通過吃得旺盛,生長迅速,維持良好的代謝狀態。水溫低於或高於適宜水溫時,食欲下降,生長受阻。水溫達到24℃時停止進食,達到25℃時運動異常甚至死亡,壹般稱為臨界值。在相同的飼養條件下,當水溫為12-14℃時,當年可長到100-250g,兩年可長到500-1000g,三年可長到1000-200g。水溫14-18℃時,6個月可養50-100克魚,魚可達600-900克。(2)溶解氧:虹鱒魚喜歡逆流而上,在溶解氧豐富的地方群居。虹鱒魚耗氧量高,所以充足的溶解氧對虹鱒魚來說比其他淡水魚更重要。鱒魚水中的溶解氧要求在6 mg/L以上,9 mg/L以上時,溶解氧增長最快,5 mg/L以下時,魚的呼吸頻率加快,感覺不舒服。這些都可以認定為浮頭現象,同時,魚也會死亡。當溶解氧為3 mg/L時,魚會大量死亡。所以這個點被視為虹鱒魚生長期的致死點。虹鱒魚卵的胚胎發育也與水中的溶解氧密切相關。在高溶解氧下,胚胎發育和卵黃蛋白吸收速度加快,但在低氧環境下發育速度減慢,孵化出的仔魚畸形率增加。(3)水流:虹鱒魚的人工養殖不同於其他淡水魚,除了大水面和網箱養殖外,采用流水養殖。鱒魚池塘水的適宜流速為12—18 m/min,養魚的大小不同。由於電流的刺激,虹鱒魚正常運動,從而加速魚體內物質的代謝,刺激食欲。水流還能延長餌料在水中的漂浮時間,有利於鱒魚捕食。同時,水流還可以沖走水中的廢物。更重要的功能是通過水的流動和交換,不斷輸送新鮮的富氧水,滿足魚類的需氧量。水流可以刺激親魚的腺體發育。(4)ph值:虹鱒魚能在ph值為5.5-9.2的水域生存。在人工養殖環境中,適宜的範圍是6.5-6.8期間的中性或微酸性水。(5)鹽度:虹鱒魚能適應的鹽度範圍很廣,即能在淡水和海水中生活。目前我國飼養的虹鱒魚是封土的,終身生活在淡水中。如果要養殖海水,需要壹個從淡水到海水的過渡期(馴化期)。從低濃度逐漸到高濃度,比如25克以上的魚在苦鹹水中生活20天左右就能適應海水環境。虹鱒魚對鹽度的適應性隨著個體的生長而增強。正常情況下,幼魚能適應5-8 ‰的濃度,當年12-14 ‰的濃度,第壹年20-25 ‰的濃度,成魚能適應30‰的濃度。(6)水源:壹般來說,養鱒魚的水源有幾種:a .湧泉水是目前養鱒魚的首選水源。由於泉水清澈幹凈,無汙染,冬暖夏涼,全年溫差變化不大。這種水既可用於魚苗養殖,也可用於人工繁殖和孵化,是鱒魚養殖最理想的水源。b .地下水:地下水也是養鱒魚的良好水源,水溫恒定,懸浮物少,水質穩定,但水中溶解氧低,使用地下水時要曝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放出氮氣等有害氣體。利用地下水養魚,需要機械設備來提水,增加了生產成本。c .利用水庫或湖泊網箱養鱒魚,或利用水庫底部排水在流水池養鱒魚。壹般水庫底部排水的水溫適合鱒魚生存。特別是寒冷、營養差的水庫,可以考慮開發養殖。目前,我市的關門山水庫和觀音閣水庫已有成功經驗。利用水庫底部排水養鱒魚要防止野生魚混養,水庫中的病原體經常被帶入鱒魚池,因此要加強魚病的防控。d .用河水養鱒魚:較冷地區的河水通常水溫較低。本溪地區河水夏季會有壹個多月的高溫期,部分地區還沒有超標。可作為水產養殖用水。用河水養鱒魚僅限於成魚的養殖,效果不錯,因為水溫在12-25℃之間三個月左右。魚長得很快。但要註意:壹是水溫不平衡,防範高溫的危險;第二,水質容易受外界影響。殺蟲劑、灰塵等的流入。容易引起魚病;第三,冬季冰河期無法養魚。2.飼養池塘的條件鱒魚飼養池塘分為孵化池塘、幼魚培育池塘、成魚池塘和親魚培育池塘。魚塘的形狀有長方形、圓形、不規則形,池塘可以根據養魚的規格和地形來建造。無論建什麽樣的魚塘,都要保證水流通暢、交換方便、排汙方便、無死角、易管理、易捕撈,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廣泛使用的鱒魚池大多是長方形的。魚塘結構包括混凝土結構、磚木結構和土池。標準鱒魚池最好用磚、石或混凝土,可根據建築材料來源的難易程度而定。(1)飼養池規格a .孵化池:指魚卵孵化出的幼體被飼養壹段時間的魚池。此時魚池的尺寸較小,壹般每個池塘為1-3平方米,池塘寬度為0.4-1米,池塘長度為2-3米,池塘深度為30-50厘米,水深為10-30厘米。b .幼魚池:面積30-90平方米,池寬1.2-1.5米,池長8-20米,池深40-60厘米,水深20-40厘米,底坡0.2%。c成魚池:面積100-200m2,池寬4-6m,池長20-40m,池深40-60cm,水深60-80cm,底部0.8%坡度。d成魚池:面積150-350㎡,池深1-1.2m,水深0.8-1m,池寬4-6m,池長30-60m,池底坡度1.0%。(2)投餌池的布置和流水投餌池的建設應根據水流、地形和生產計劃考慮總體布局。由於幼魚較嫩,抗病能力差,所以幼魚池塘應設置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魚塘有串聯和並聯兩種,采用哪種方式取決於每年水量和地形的變化。如果水量充足的話,並聯式最好。但由於水源和地形的原因,每個鱒魚養殖場的魚塘都是串聯和並聯相結合的方式布置,壹般不應超過三個串聯池。魚塘串聯太多,後池水質汙染變差,影響養魚效果。流水有四種方式:壹種是水從第壹個排水池壹個壹個流過。第二種是第二個排水池或第三個排水池的連接處沒有水渠,淡水和前池的排水混合後進入下壹個排水池。第三種是每個排水池的頭部都有壹條進水渠,既是上壹排的排水渠,又是下壹排的註水渠。第四種方法是單排單灌,即每畝池塘全部單獨投餵,排出的水不再使用,廢水通過地下暗渠排出。這種養魚方式是最好的,但是需要大量的水。(3)飼養池的排水和註水系統所有用於飼養鱒魚的魚塘必須具備註水口、排水口、閘門、逃生圍欄、汙水池等條件。註水口壹定要高出魚塘水面壹定距離,這樣水才能順利註入魚塘,並且有壹定落差讓水落入魚塘。註水口的寬度取決於魚塘的寬度,壹般以魚塘的四分之壹到三分之壹為好。壹般要在註水口前放置防逃網,即防止汙物和野生雜魚流入魚塘,防止魚逃跑。排水口分為上排水和下排水兩種,並具有排汙功能。有條件的養殖場也有專門的排汙口。排水口的尺寸應該與進水口的尺寸相匹配。既能保證池水的交換,又有利於殘留餌料、糞便等汙染物的排出。通常,它被設計成三個通道。第壹層是魚障(鐵網、塑料板、穿孔、漁網)。第二層是擋水閘,讓池水從下部流出。第三層是水位控制閘門。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易於推廣。效果也不錯。有條件的話,每個池塘都要單排灌溉,排水處設捕魚器,下部設排水閘,水和汙水都從地下暗渠排出。這種方法排汙效果最好。但需要施工時,應預留排水通道,水量充足。(4)防逃鱒魚池必須安裝防逃設施。常用的防逃網是由金屬、聚乙烯網或鋼筋焊接而成的魚桿。孔徑大小應該取決於魚的規格。在不逃魚的前提下,光圈盡量大,以利於水流順暢。魚塘可焊接8-12mm鋼筋。需要註意的是,魚障的放置壹定要嚴格。特別是閘門的底部和兩側要用泡沫或軟布擠緊,防止幼魚從縫隙中逃脫。3.其他條件虹鱒魚養殖場除了水和飼養池塘的條件外,還應該有飼料倉庫,如果需要自己加工飼料,還要配備飼料加工機械。外部條件要考慮交通便利,是否有電源,施工場地是否充足,施工成本。為了確保萬無壹失,新建工廠應該經過科學論證。壹是要掌握水量的年變化,年最小和最大流量,水質,是否具備養鱒魚的條件。二是調查上遊是否有汙染源。對養鱒魚是否有效果。在河邊建廠要考慮洪水期的威脅。是否有必要修建防洪設施。通過調查和論證確定生產能力。然後建壹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