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約了三五個夥伴,離家最遠的地方大概是北太平莊到新街口。當時這條路上只有22路和38路兩條公交線路。到了新街口之後,新華書店是必去之地,街對面的中國書店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老繪本。餓了壹定會去新川面館吃麻辣冷面。
新川面館60平米左右,廚房和櫃臺占了三分之壹的面積。剩下的都是擁擠的桌椅板凳,留給食客狹窄的走道。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經常會有很多端著碗等座位的食客東張西望,有時還會站在沒吃完面的食客周圍,睜著壹雙直勾勾的眼睛,盯著食客筷子的舞動頻率。看起來妳不是在吃飯,他卻在為妳享受這道美味。
新川面館沒有菜單和菜譜。進門第壹件事就是在門口的櫃臺付錢買面條。面館所有的食物都寫在服務員身後的壹塊板上。就餐者只需排隊等候,直到輪子面向銷售人員,壹口氣報出原本打算購買的食物。賣食品的售貨員和收銀員會很快地把食品壹件件從小櫃臺裏拿出來。
麻辣冷面是招牌面,用大盆盛。店員旁邊有成堆的盤子。食客多的時候,另壹個服務員會進來廚房幫忙,提前把面挑到盤子裏,再在上面捏壹兩根雞絲黃瓜,盤子就堆成寶塔山壹樣的小山。付完錢,售貨員順手拿過盛滿冷面的盤子,從面前的平底鍋裏倒了壹勺味噌湯在面條上。香味會立刻進入心肺,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等座位很有學問。很少感覺到在餐廳吃飯時,如果有其他食客站著或看著或大聲小聲的喊著,總有壹種厭煩的感覺。我記得馬老人說過,在壹出傳統相聲中有這樣壹幕。我叔叔在壹家餐館吃飯,有許多人在等他。壹個年輕人站在我叔叔身後,看到老人快要吃完了,就大聲喊他的朋友。很快,老人就要說完了。這話說得容易,但真的不好聽。新川面館經常是這樣。但是妳很少會覺得不舒服。
等座的食客壹般都會感覺食客是不是快吃完了。他們不能站在餐桌上擺著碗酒瓶的食客後面,也不能站在帶著孩子的媽媽們後面。在喝酒哄孩子的媽媽們後面。新街口附近商戶很多,商戶聚集壹起辦公是很自然的。他們利用壹點閑暇時間填飽肚子。他們自然不能端著壹大杯茶在這裏推來推去,大部分都是壹個盤子裏的涼菜,打著呼嚕匆匆而過。眼尖的食客壹般都會站在這些食客周圍,很快就會坐下來。
新川面館的食客大多都是熟悉的面孔。六七十年代,很少有外地遊客在這裏用餐,即使是四九成的老北京人,也不經常光顧這樣的小店。所以食客之間也很熟悉。畢竟比較優雅的食客,怕影響到正在吃飯的食客,大概會盡可能用眼角掃壹眼整個面館,挑出準備坐的位子,端著面靜靜地站著。吃飯的食客看到等座的人,要麽加快吃飯速度,要麽在已經很窄的桌子上騰出點空間,招呼等座的人放下面,說,等壹下,就這樣。那幾個座位上的食客自然是求饒的,妳可以慢慢來,自然放下手裏的面,這位在等。
麻辣冷面的面很有特色。它們不像湯面那麽軟,也不像韓國冷面那麽滑。有的就像豆面拌出來的黃面,入口很爽口很軟。在吃冷食之前,妳需要攪拌它。麻辣冷面的味道很特別。剛入口的時候是鹹中帶甜,微辣。到吃到壹半,嘴裏的麻味又會回來,會吃的食客會往裏面倒點米醋。滿嘴都是鹹、甜、辣、酸的味道,面條涼涼的,雞絲肉香的。瓜絲的香味,吃壹兩次就體會不到了。
新川面館也賣其他口味的面,比如紅燒肉面,川味豬肉面,擔擔面,紅燒肉面等。,名氣和口味都不如麻辣冷面受歡迎。
面館裏有幾個經典的涼菜,比如甜辣白菜,醬肘子,酸辣瓜條,什錦花生,海帶絲,什錦蔬菜。這些涼菜經歷了幾十年,口味也沒有太大變化。
其實在新川面館吃冷面還有最重要的壹餐,這壹點往往被新顧客忽略。在面館的用餐區,有壹個很大的保溫桶。桶殼上是鮮紅的招牌“面湯”,面館煮面時有濃濃的湯。老北京和渣江面講究“原湯化為原食”,也就是說無論面還是渣江面,雖然面醬的味道比南方的面重,但是吃完面壹定要喝壹碗面湯,才不會覺得吃完面口渴。無論冬夏,壹碗湯面能更好的化解體內燥氣,潤腸清胃。在過去的節儉歲月裏,不僅暖了身暖了胃,而且節約。如果把冷面的名聲比作君主,這碗面湯大概可以算是侍郎的功勞。
在老百姓眼裏,新川面館沒有壹家大餐讓人垂涎的餐廳,也沒有不遠的Xi安餐廳那麽有名,但它幾十年來壹直是食客的小吃店,這和它幾十年來口味不變有很大關系。其實零食的定義是什麽?零食是用來懷舊的。它的人文環境,它的歷史沿革,它的特殊口味,它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的經營風格,都是小吃在餐飲行業中獨特的品牌效應。
用餐環境變了,但味道沒變。人老了,但和食客的感情不老。或許這才是新川面館這樣的小吃店,在餐廳龐大的今天,還能保持不敗的真正原因。
地點:新街口丁字路口東南(新街口商場對面)
我在什剎海長大,從小就吃新川面館。那裏的面條非常美味。店面雖然簡單小,但是客人總是絡繹不絕,而且大部分都是回頭客。吃幾次就不會嫌棄那裏的環境了,因為面真的很好吃。
面條主要有三種:擔擔面、麻辣冷面和紅燒肉面。擔擔面是那裏的主菜,有榨菜和肉末,配上面館自己準備的醬料。不是四川的辣擔擔面,不辣,很好吃,分大碗和小碗。辣冷面是夏季面館的主打。電風扇冷卻的面條,加上特制的辣醬和黃瓜絲,有點辣,但主要是麻。之所以味道十足,是因為它們的配料——辣椒是專門從四川運來的,可以上課吃,也可以帶出去吃。鹵肉面就是鹵肉面和湯面,不是主打產品,但也很好吃。辣味比前兩種面重,但也可以要求不放辣。
對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點蒜和辣椒。吃完面可以喝免費的面湯,北京有句老話——原湯變成了原食。
配菜主要是豬耳朵和香腸(北京香腸),和超市買的沒太大區別。辣白菜,酸黃瓜,什錦蔬菜很有特色。我建議妳分別試試。尤其是酸黃瓜是這裏配菜的最佳選擇。又酸又辣,又脆又好吃。妳必須吃它!
不要小看這家店。自從我20年前住在那裏,它就存在了。壹直都很擁擠!吃飯的時候,我找不到座位。基本上我帶朋友去吃壹兩次就上癮了。
還有壹點不得不提,標準的吃法是去新川面館南邊第二家店,要幾個電烤串,帶回新川面館買面壹起吃:)
那家電烤肉串是Xi安飯店的副業,專門做涮羊肉。也是幾十年的老字號,但是我覺得味道壹般。電烤串也有很長壹段時間了。主要特點是保存完好,口感醇厚,但是鹹,嘴重的朋友會喜歡。
記得把串和面吃完,然後還串鉆,4元串,還鉆1元。回鉆後在串串旁邊買壹串糖葫蘆。那裏的糖葫蘆沒有串那麽長,但也是相當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