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紀海《雜詩》的全詩解讀

紀海《雜詩》的全詩解讀

紀海《雜詩》全詩是這樣的:

紀海雜詩

龔自珍[清朝]

只有雷電的巨大爆發力,才能讓中華大地散發出勃勃生機,但社會政治局面並沒有生氣,反而是壹種悲哀。

我建議上帝重新站起來,放下才能,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

翻譯

中華大地只有依靠暴風驟雨的巨大力量才能充滿生機,但社會政治局面終究是死氣沈沈的,這是壹種悲哀。

我勸上帝振作起來,不要拘泥於某些規格去掉更多的天賦。

給…作註解

九州:中國別稱之壹。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涼州、永州、禹州。

生氣:熱鬧的局面。

石:靠。

萬馬齊琦:所有的馬都沈默了。比喻社會政治形勢毫無生氣。

嘿(yīn),沈默,不說話。

上帝:造物主。

振作起來:振作起來,努力工作。

生:出生,降臨。

創作背景

龔自珍生活在封建主義腐朽的時代。憑著他的才華,開始討論“治國”的問題,主張變革。最終在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濟海)辭官,回到南方。途中寫了315首紀海詩。這是其中之壹。

辨別和欣賞

在這首詩中,詩人對死氣沈沈、毫無生氣的社會現狀深感痛心,並熱切希望社會大變革早日到來。

“九州怒依風雷,千軍萬馬哀。”這兩句是比喻性的修辭格,說明只有依靠壹場突如其來的風雷,才能打破清朝統治下長久以來毫無生氣的局面。“風雷”比喻革命風暴。這就是魯迅《靜聽驚雷》(無題)中“肖靜”和毛澤東《風雷自大地》(七律與郭沫若同誌)中“馮雷”的含義。“風雷”上面的“石”字,說明救亡圖存,振興國家,別無他法,足以顯示詩人敏銳的眼光和奮鬥精神。“千軍萬馬合”是指在清朝的統治下,人們不敢說話,到處彌漫著壹種令人窒息和壓抑的氣氛。這裏有個典故。蘇軾《贊三馬》:“當時(宋元初年)西域貢馬,高八尺,龍首剛烈,虎背豹印,出東華門,入天牢,聲如蛟龍,千馬齊嘯。”“喪”這個詞用來表達詩人的悔恨和愛國之情。詩人於1810年進京為官,滿懷研究世界、治理國家的抱負,但仕途失意。政治主張的幻滅,使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處於“人生兩次坎坷”的境地(“10月20日大風醒來,懷上了書”)。像詩人這樣的先進思想家和政治家,會為這種情況感到悲哀。

“我勸上帝更新精神,不拘壹格降人才”這句話,表現了詩人以花代樹,粉碎黑暗統治,創造壹個全新世界的願望。“天意”,即玉帝,即世俗所謂的神。詩人在揭露時代弊端的時候,突然勸上帝來了。詩末寫道雲:“過鎮江,遇玉帝,遇風神,遇雷神,求萬殿。道士乞青言。”這份自解說明了詩人寫這首詩的具體環境,表明詩人以“道士乞青詞”為契機,利用民間迷信活動為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不拘壹格”充分顯示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廣闊的視野和戰略眼光。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內憂外患,尤其是帝國主義侵略者。他們對此憂心忡忡,奴役中華民族,滅亡中華國家,瓜分風潮。拯救在風暴中失事的中國迫在眉睫,除非有大量各方面的人才,否則毫無用處。所以詩人勸上帝振作起來,不拘壹格降壹大批人才,* * *力挽狂瀾。“勸”字相當正。是忠告,而不是乞求,這顯示了詩人居高臨下的地位和他對改革的信心。

作者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生於(左定安)。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昆山羽山亭,又名羽山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改良主義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