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烏臺詩案影響蘇東坡的壹生,為何有人說是科學家沈括陷害蘇東坡呢?

烏臺詩案影響蘇東坡的壹生,為何有人說是科學家沈括陷害蘇東坡呢?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命運是很悲劇的,本來以他的才學,應該可以在官場上有壹番作為,但他卻深陷黨爭,被壹貶再貶。不過好在蘇軾胸懷寬廣,即便在官場上屢遭挫折,也能保持壹顆平常心,給後代留下了豐富的文學寶庫。

蘇東坡雕像

改變蘇軾命運的正是烏臺詩案。熙寧二年(1069年),蘇軾守完孝後回到京城,正巧趕上王安石變法。蘇軾對變法並不看好,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此舉惹怒王安石,王安石利用職權將蘇軾調任杭州通判。後來蘇軾又歷任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徐州知州和湖州知州。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給宋神宗寫了壹封《湖州謝表》,表中略帶感情,說?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不料,這些話被新黨利用來彈劾蘇軾,說蘇軾對新法不滿,誹謗新法。禦史臺官員李定、何正臣、舒亶等新黨人士將此事擴大化,並搜刮蘇軾寫過的其他詩詞作品,牽強附會,接連上章彈劾蘇軾。最後,新黨壹***搜到蘇軾的近百首詩詞作品,牽連30多人,蘇軾也被壹貶再貶。

歷史上壹直有傳言,新黨李定、舒亶等人能抓此事彈劾蘇軾,是因為另外壹個人先因詩詞作品向宋神宗彈劾蘇軾,這個人是北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沈括。這種說法最早來源於宋朝著名學者王铚寫的《元祐補錄》。

蘇東坡雕像

王铚《元祐補錄》:?《沈括集》雲:?括素與蘇軾同在館閣,軾論事與時異,補外。括察訪兩浙,陛辭,神宗語括曰:?蘇軾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與軾論舊,求手錄近詩壹通,歸則簽帖以進,雲詞皆訕懟。軾聞之,復寄詩。劉恕戲曰:?不憂進了也??其後,李定、舒亶論軾詩置獄,實本於括雲。元祐中,軾知杭州,括閑廢在潤,往來迎謁恭甚。軾益薄其為人。?

沈括曾去蘇杭視察水利,到杭州去見了蘇軾,蘇軾得意洋洋,拿出他的詩詞作品給沈括欣賞。沈括記下這些詩詞,上奏給宋神宗說?雲詞皆訕懟?,即蘇軾在作品裏面誹謗新法,李定、舒亶等人卻抓住這個把柄將此事擴大化。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是沈括心術不正,故意陷害蘇軾。

王安石

事實上,沈括在官場上的風評也不算太好。表面上看,沈括似乎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他曾得王安石的信任,被授命為三司使,沈括也被認為屬於新黨。然而,王安石罷相之後,沈括也被罷免三司使,他卻倒過來批評新法,被新黨蔡確彈劾他想巴結任宰相的吳充,因此事王安石也罵沈括是小人。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沈括確實是得到王安石的提拔,但在此前他也曾就變法的壹些細則向王安石或宋神宗提出相應的意見,包括市易法、軍事、水利方面的政策意見等。王安石罷相之後,沈括只是面見吳充時建議將舊有的差役法和現行的免役法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差雇並行?制度。當時正處於新舊兩黨激烈硬撞的時候,朝中大臣很多都會選擇站隊。蔡確是新黨壹派,認為沈括的行為是在背叛新黨,其實沈括只是提了個意見而已,卻無端躺槍。這就是宋朝黨爭的齷蹉之處,朝臣之間相互攻擊,這種事本身就很常見,但因此說沈括是小人就有點過分了。

東坡肉

與沈括相比,蘇軾就更委屈了,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批評新法而已。蘇軾被外放之後從未回過京城,其職權也不高,卻仍然受到新黨的打擊。那麽再回到前面的問題,究竟是不是沈括陷害蘇軾呢?我認為不是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史料並不支持。王铚的《元祐補錄》雖有記載,但其他正史史料均沒有記載這事,《元祐補錄》的記載就成了孤證。況且《元祐補錄》在歷史上的可靠性壹般,王铚本人的其他著作也有過不實的記載,讓人很難相信。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引用了《元祐補錄》中這段記載,卻加了壹句話:此事附註,當考詳,恐年月先後差池不合。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是宋代權威的史料,可靠性要遠比《元祐補錄》高,而李燾卻認為這事有待考證。另外,從現在史料來看,烏臺詩案整個過程跟沈括沒有關系。

2.時間上存在不確定性。沈括去杭州考察水利的時間應該是熙寧五年(1072年)八月,九月沈括就回京,升任太子中允、提舉司天監。當時蘇軾確實在杭州任通判,但烏臺詩案卻發生於元豐二年(1079年),期間隔了整整六年多時間。很難想像,李定、舒亶等人彈劾蘇軾,會拿六年前的事情來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