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袋裝黑木耳栽培技術

袋裝黑木耳栽培技術

第壹,為苗床選擇水源和排灌方便的地方,最好在綠樹成蔭的地方,盡量避開沙灘,南北向或順坡做淺床。床長和床寬要因地制宜,壹般1.1?1.5 m,20 cm深,60?70厘米。先給邊框澆水使其通透,再噴500倍的甲基托布津和敵百蟲殺菌殺蟲。最好在畦邊鋪上編織袋,用舊塑料薄膜將壟蓋好,避免澆水、下雨、開簾時泥土濺到耳朵上。

二、裝袋菌絲體剛剛長滿或即將長到袋底(袋底1?2 cm),用塑料繩將衣領下部紮緊,然後取下衣領,將口袋重新紮死。如果菌袋上的洞比較明顯,也可以直接把剩下的袋子擰半圈,塞到接種孔裏。

3.用0.1%克黴王或高錳酸鉀溶液對菌袋表面消毒,然後倒扣割穗。剪口時,底部(口部)留4厘米,頂部留2厘米。用刀片或手術刀以45°角切開V型口?60,邊長2厘米,深0.5厘米,每袋剪3層,每層4?五、呈之字形排列,垂直於床面。

註意:①必須將菌袋運送到出耳床邊,紮口、剪口、蓋簾,防止剪口處菌絲風幹形成老化膜,阻礙原基形成;(2)切口緊貼袋口,不要在強光、高溫、大風、雨天,也不要在袋內分離、起皺、雜菌汙染(汙染嚴重的袋是撿來的),形成原基和袋內無菌絲。

第四,放包,剪包。壹、重點催耳:催耳床內菌袋排列,間距2?3 cm,提前充分澆水,覆蓋無菌濕草簾(用克美王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浸泡控制水分)和塑料薄膜(或小拱棚)催穗7?10天,黑原基封割線時,最好在晨光和光照下,原基上鋸齒狀曲線耳芽分化時,拉開草簾疏散耳朵;菌袋間距10 cm,可以放在20?每平方米。25袋。

五、穗管理(頭茬穗)

(1)原(耳)群形成期(7?10天):即集中催穗期。保持床面濕度在80%從無到有珊瑚狀黑線的形成?90%,溫度15?25℃,在18?23℃最好。每2?連續3天,早晚無風時掀起塑料薄膜,抖落堆積的水滴,輔以臨時通風,只要溫度不超過25℃,沒必要每天通風。

(2)子實體分化階段(5?7天):也就是耳蕾階段。從珊瑚原基(耳)到2?3 cm(杏坑大),小耳片開始凸出。管理基本與原基期相同。分床後,保持床面和草簾濕潤。如果溫度不夠,可以在草簾上噴水,使其濕潤不滴水。不要直接往菌袋上噴水,因為幼小的耳芽吸水過多會使細胞膨脹破裂,導致感染。當床溫低於18℃時,用薄膜覆蓋升溫;當床溫超過25℃時,蓋上壹層草簾降溫保濕。當原堿基長度達到1時?1.5cm時,每次適當增加1的通風量。2小時,相隔2小時?每三天壹次。窗簾的兩端可以在早上和晚上卷起,以加強床側的通風。草簾較厚甚至陰天,早晚可打開通風透光。

(3)子實體生長期(7?10天):即從開膜到子實體成熟。在此期間,耳芽迅速生長,幾天後長成不規則的波浪形耳片,形成“雞冠花”和“菊花”穗簇。這期間保持床溫在15?25℃和90%的濕度?100%。隨著黑木耳的發育,要逐漸增加噴水和通風——高濕度和通風是黑木耳快速生長的關鍵。在水分管理方面,應遵循“幹菌絲長,濕穗長”的規律,采用“幹、濕、濕”的管理方法:白天畦內濕度小,傍晚和清晨噴水排濕,做到幹濕交替,有利於黑木耳的正常生長。傍晚掀開草簾,噴壹次霧,蓋好;第二天早上再在草簾上噴水。晴天高溫天多噴,陰天低溫天少噴;當床溫超過26℃時,應增加向草簾噴水的次數,以降溫。

6.摘穗當耳片完全展開,邊緣有皺紋,變薄變軟,顏色變淡,耳根萎縮,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現白色粉末(孢子粉)時,應及時采收。晚收影響產量和品質,遇到高溫高濕也會導致穗流。

摘穗前1?停止噴水2天,去掉草簾,讓陽光直射,讓耳片略幹,等晨露幹了再摘。最好選擇在晴天收割,以利耳朵。采摘時,壹手拿著菌袋,壹手手指沿耳標邊緣插入耳根,拔出基部,用剪刀剪去帶有培養基的根部。如果耳標上有沈澱物,清洗壹下。把它鋪在幹燥的墊子(或沙網)上,暴露在陽光下。2天後可以晾幹,裝塑料袋,防潮密閉避光保存,出售。註意將拳耳、流耳、爛耳、未開封的黑木耳分袋存放。

七、二茬穗管理方法如果栽培管理好,可以采用三茬穗。摘完壹茬,把穗床清理幹凈,用科美王消毒。擦幹床面和草簾;將木耳袋上的耳根去掉,晾幹(中午避開強光)1天,然後用草簾蓋好,停水7?10天培養細菌。然後,床上灌水,草簾消毒...按頭茬穗管理。2、3茬穗,因為穗不如第壹茬足,穗生長緩慢,所以要減少噴水次數和量。當耳片生長明顯停滯時,應掀起草簾,將耳片和床面曬幹(避免強光),蓋上草簾。5天後再噴水(註意勤噴勤噴),耳片繼續生長。註意澆水澆透,晾幹徹底,否則會影響黑木耳的正常生長。也可配合澆水、追施蘑菇富素、三十烷醇等營養液。

2005年,東北黑木耳價格壹路上漲,貨源逐漸緊張。

在延吉、牡丹江、伊春、大興安嶺等主產黑木耳的林區,統壹收購價從前兩年40元/斤的低價漲到目前的60多元/斤。

前幾年黑木耳價格低的原因主要是前幾年林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前,壹些黑木耳種植戶認為這可能是最後壹次種植黑木耳了,於是比往年多種了三四倍的木耳段。

當時全國黑木耳總產量(約5萬噸幹品)約為木段壹半,代用材料壹半。由於木段倍增,全國黑木耳總產量幾乎翻了壹番,價格也就下去了。

黑木耳價格上漲的原因:壹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控制了木段種植,過去不足20%;其次,人們對黑木耳保健價值的認識提高,使得黑木耳的消費量成倍增長。

據宜春農信網信息,近期,“地栽”黑木耳價格已超過木段價格,這是“地栽”黑木耳價格首次超過木段黑木耳,表明“地栽”黑木耳已逐漸被市場認可。

這對全國黑木耳種植產業的發展將是壹個巨大的推動。

壹切都有風險。沒有風險的人會去做,所以不會賺錢。妳做了也沒什麽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