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拉丁學名:Curcuma longa L.)又名:郁金、寶鼎香、毫命、黃姜等。
姜黃芭蕉目,姜科、姜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莖很發達,根粗壯,末端膨大呈塊根;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葉頂端短漸尖;苞片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頂端鈍,花冠淡黃色;花期8月。
姜黃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心痛難忍,產後血痛,瘡癬初發,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又可提取黃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黃素可作分析化學試劑。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幹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藥學裏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問題二:姜黃和老姜的區別 姜黃是中藥,但此方為偏方不可信.姜黃性辛溫,牛奶性溫,有發散作用,開毛孔多於收縮!!本品為姜科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 L. 的幹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洗凈,者或蒸至透心,曬幹,除去須根。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紋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性味貳歸經辛、苦,溫。歸脾、肝經。 功能與主治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胸脅刺痛,閉經,L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 用法與用量3~9g;外用適量。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老姜,俗稱姜母,即姜種,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
(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松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
1、老姜壹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後要棄去姜。
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開,便於姜味外溢,浸入菜中。
2、老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醬腌,味道鮮美;
3、作為配料入菜的姜,壹般要切成絲。
姜黃賣中藥的店裏應該有的賣。
問題三:姜黃和生姜的區別 生姜食物,姜黃
問題四:片姜黃和姜 *** 有何區別? 片姜黃、姜 *** ,許多人都認為是壹種藥材,其實二者是不同的藥物,在應用時應加以區分。
姜 *** 為姜黃的飲片。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又名色姜黃、子姜黃、寶鼎香,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的功效,善入肝脾二經,多用來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疼痛、胃脘痛、腹痛、痛經等。 片姜 *** 姜黃為姜科植物溫郁金的根莖,又名片子姜黃、毛姜黃,味辛、苦,性溫,功用與姜黃大致相同,但善入肩背手臂等處,多用來治療風濕肩臂疼痛等證。
問題五:姜黃是姜嗎? 姜黃不是我們平常吃的生姜,而是壹種中藥材,是要到中藥店買的。
姜黃是姜科植物姜黃的幹燥根莖,主產於四川、福建等地,冬季莖葉酷衛視采挖,除去雜質、須根;煮或蒸至透心,曬幹。或切厚片,生用。性味歸經:辛、苦、溫。功效:破氣行血,痛經止痛。應用:1、用於多種痛癥。治氣滯血瘀所致心、腹、胸、脅痛,經閉,產後瘀阻腹痛及跌打損傷瘀阻疼痛等,常與延胡索、郁金、川穹等同用。2、用於風濕痹痛。本品尤善於治風濕肩背疼痛,常與桑枝、桂枝等同用。此外,姜黃尚可治牙痛、牙齦腫痛。用法用量:3―10克,煎服;研末服,每次2―3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服。使用註意:血虛無氣滯血瘀者慎用,孕婦禁用。
問題六:姜母 生姜 小黃姜,黃姜,有啥區別?謝謝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又名姜、黃姜。生姜以肉質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外,還含有姜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調料。亦可加工成姜幹、糖姜片、鹹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漬、醬漬,除此以外還可作香料和藥材。姜有健胃、除濕、祛寒的作用,在醫藥上是良好的發汁劑和解毒劑。
特性:生姜不用種子繁殖,而用姜塊行無性繁殖,所以沒有主根,屬淺根性作物。生妾種植以後,從幼芽的莖部發生數條不定根,其上發生若幹條小側根。進入旺盛生長期後還可從妾母和子姜上發生若幹條肉質根,這些肉質根也具有壹定吸收能力。生姜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良好、便於排水的土壤。在沙性土中栽培,生姜發苗快,保水保肥力姜,有機質含量低,產量也較低,但所產的生姜光潔美觀,含水量少,質粗味辣,姜的曬制率高。粘性土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產量也較高,但含水量多,質細嫩,味淡,姜幹曬制率低。生妾喜微酸性土壤,以pH5--pH7的範圍內較好。生姜屬淺根性植物,吸水能力不強,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層水分,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生姜對肥料的要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居第三位。
品種:生姜在我國分布雖廣,由於都用無性繁殖,其品種不及其他蔬菜多。全國著名的生姜品種有廣州的疏輪大肉姜、密輪細肉姜、湖北的棗陽生姜、貴州遵義的白姜、雲南玉溪的黃、陜西漢中的黃姜、四川的犍為姜和東北的丹東姜。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俗名火藤根、粉黃姜,屬薯蕷科,為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狀莖內含豐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的起始原料。以黃姜為原料制取的上述特用藥,在國際衛生組織禁用化學合成甾體激素的情況下,目前尚無其它原料可替代。黃姜生產於中國和墨西哥。中國主產區在秦巴山脈,而西南地區是黃姜生長的最佳適生區,尤以川西南的黃姜品位最高,壹般生藥含量在3.5%以上。黃姜原產中國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最早的記錄來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亞地區的亞述。中古時代在歐洲稱之謂印度番紅花,因為此姜亦可用作染料。中國自古栽培,在國內分布很廣,除東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區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直立多年生,葉直立,並具可觀賞的花序。狹窄多分枝的地下根莖橙色。壹般廣為栽培作為香料。
黃姜的用途:根莖去皮磨碎與其他香料包括丁香,芫荽子,小茴香,姜,辣椒以及肉桂同為咖喱粉的組合成分,黃姜亦用於煮糯米飯時加色於水中而成黃姜飯,馬來人在節日食用。歐洲食品加工廠亦用黃姜為某些食品的染料。也可用提取鮮黃姜皂甙配基合成雙烯醇酮。
黃姜的妙用: 烹調常用姜有新姜、黃姜、老姜和澆姜之分。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松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老姜,又稱姜母即姜種,肉厚肉堅,味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澆姜,附有姜芽,可做菜肴的配菜或醬腌,味甚鮮美。
黃姜的開發前景:皂素是甾體激素類藥物的起始原料。過去,由於黃姜原料緊缺,很多激素類藥物都有采用代用品。壹九九二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宣布,禁止使用代用品,只能以黃姜原料為主生產的皂素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黃姜原料成為國際市場的緊俏產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世界年用皂素量約2800噸,我國約1000噸。我國目前皂素生產能力約為900噸,年出口量為200噸,國內供求缺口300噸。近幾年來,皂素的需求量每年以6?7%的速度遞增。八十年代末,皂素價格18萬元/噸,九十年代末,皂素噸價達40?45萬元。
萬畝黃姜生產基地:該基地位於樂山市所轄峨嵋、夾江、沐川、犍為境內,沿......>>
問題七:黃姜與生姜有什麽區別 完全是兩個不同科的植物,都有藥用
生姜又名姜,黃姜.生姜以肉質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外,還含有姜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調料.亦可加工成姜幹,糖姜片,鹹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漬,醬漬,除此以外還可作香料和藥材.姜有健胃,除濕,祛寒的作用,在醫藥上是良好的發汁劑和解毒劑.
問題八:姜黃粉和姜粉的區別? 由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幹燥,經脫脂粉碎、細粉分篩等處理後,所得的金黃色或深黃棕色粉末,是食品工業重要的著色劑及調味料。
問題九:姜黃素和姜有什麽區別? 姜黃素是從黃姜提取的,黃姜和生姜不是壹個品種,是兩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