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肉蓯蓉簡介

肉蓯蓉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肉蓯蓉帶鱗片的肉質莖3.1拉丁文名稱3.2英文名3.3肉蓯蓉別名3.4來源與產地3.5植物形態3.6加工3.7性狀3.8性味歸經3.9功能主治3.10肉蓯蓉的用法與用量3.1化學成分3.12肉蓯蓉的藥理作用3 3.13.5.1水分3.65438.3000000006 .2總灰分的測定3.13.6浸出物3.13.7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3.13.7.13.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13.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3.6 肉蓯蓉4.1肉蓯蓉別名4.2來源與產地4.3性味4.4功能主治4.5肉蓯蓉用法用量4.6化學成分4.7肉蓯蓉藥理作用5參考:1肉蓯蓉處方。2.使用肉蓯蓉的中成藥3。古籍中肉蓯蓉1拼音rêu c ròu cūng róng。

2英文參考肉蓯蓉[朗道漢英詞典]

肉蓯蓉[湘雅醫學詞典]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肉蓯蓉[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肉蓯蓉的肉質莖和鱗片,肉蓯蓉是壹種豆科植物。肉蓯蓉。

肉蓯蓉是中藥名稱,出自《神農本草經》【1】。它是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幹燥肉質莖和鱗狀葉[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3.1拉丁學名肉蓯蓉(La)(中醫術語(2004))

3.2英文名稱肉蓯蓉(中藥術語(2004))

3.3肉蓯蓉的別名有妖精、大雲、金筍、寸雲[1]。

大雲,寸雲,肉蓯蓉,查幹高崖(蒙古族)。

3.4來源及產地:肉蓯蓉的鱗片狀肉質莖,為俄耳草科植物[1]。地點:內蒙古【1】。

3.5植物形態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 ~ 100 cm。莖肉質,不分枝。鱗片黃色,肉質,覆瓦狀,披針形或線形。穗狀花序頂生在花莖上;每朵花下有1個苞片和2個小苞片,基部與花萼合生;背面有毛,約為花莖的1倍,花萼5裂,有毛;花冠管狀鐘形,黃色,頂部5裂,有藍紫色裂片;雄蕊4。蒴果卵球形和棕色。種子多而小。花期為5-6月。

出生在湖邊和沙漠森林裏。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的根部。主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

3.6春季多收苗,在未出土或剛出土時挖苗,去花序,切成段,曬幹。

3.7特征本品呈扁圓形,微曲,長3 ~ 15 cm,直徑2 ~ 8 cm。表面呈褐色或灰棕色,密被呈瓦片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鱗片頂端通常斷裂。重量大,堅硬,稍有彈性,不易折斷。橫切面為褐色,淺褐色點狀維管束呈波浪狀環狀排列。氣微,味甘,微苦。

3.8性味甘、鹹、溫[1]。入腎大腸經【1】。

3.9主要功能為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1]。主治:陽痿、早泄、遺精、不孕、遺尿、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血虛便秘[1]。

3.10肉蓯蓉用法用量:6 ~ 9g [1]。

3.11化學成分本品含有肉蓯蓉,其中含有抗衰老活性成分,如D甘露醇、肉蓯蓉多糖,以及甜菜堿、丁香酚苷等雄激素活性成分,還有β谷甾醇、肉蓯蓉苷、海膽苷及多種氨基酸[1]。

3.12藥理作用本品煎劑增強雌性大鼠下丘腦-垂體-卵巢的促黃體功能,促進內分泌和代謝[1]。總苷可預防心肌缺血[1]。本品還能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抗氧化,保肝利便[1]。水或酒精輸註可降低麻醉犬、貓、兔的血壓[1]。

3.13肉蓯蓉藥典標準3.13.1稱為肉蓯蓉。

肉叢蓉

肉蓯蓉

3.13.2來源本品為肉蓯蓉帶鱗片的幹燥肉質莖。肉蓯蓉或管花肉蓯蓉,屬於俄耳草科。春季出土幼苗時或秋季凍土前,去除莖尖。切成段,曬幹。

3.13.3性狀肉蓯蓉扁圓形,略彎曲,長3 ~ 15 cm,直徑2 ~ 8 cm。表面呈褐色或灰棕色,密被排列成瓦片狀的肉質鱗片。通常,天平的頂端已經被打破。質重,堅硬,稍有彈性,不易折斷,橫切面褐色,淡褐色星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氣微,味甘,微苦。

3.13.3.1管花肉蓯蓉紡錘狀、扁圓形紡錘狀或扁圓形柱狀,稍彎曲,長5 ~ 2.5 ~ 9厘米,直徑2.5 ~ 9厘米。表面是棕色到深棕色。橫切面呈顆粒狀,灰褐色至灰褐色,星散著點狀維管束。

3.13.4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15min,濾過,濾液濃縮至近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松果菊苷對照品和毛蕊花糖苷對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壹聚酰胺薄層板上,以甲醇-乙酸-水(2: 1: 7)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下(365nm)檢視。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13.5檢查3.13.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0.0%(附錄ⅸ H第壹法)。

3.13.5.2總灰分不得超過8.0%。

3.13.6浸膏按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以稀乙醇為溶劑,肉蓯蓉不得少於35.0%,管花肉蓯蓉不得少於25.0%。

3.13.7含量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

3.13.7.1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的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以甲醇為流動相A,0.1%甲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下表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330納米。根據松果菊苷峰,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3000。

時間(分鐘):流動相A(%),流動相B(%)0 ~ 17 26.5 73.5 17 ~ 20 26.5→29.5 73.5→70.5 20 ~ 27 29.5 70.5 3.13 . 7 . 2對照溶液。

3.13.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1g(過4號篩),準確稱定,置於100ml棕色容量瓶中,準確加入50%甲醇250Wml,混勻,搖勻,稱定,浸泡30min,超聲40min。

3.13.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肉蓯蓉中松果菊苷(C35H46020)和毛蕊花糖苷(C29H36015)的總含量不得低於0.30%。管花肉蓯蓉中松果菊苷(C35H46020)和毛蕊花糖苷(C29H36015)的總含量不得少於1.5%。

3.13.8肉蓯蓉飲片3.13.8.1炮制3.13.8.1肉蓯蓉飲片去雜,洗凈,潤透,切成厚片,晾幹。

肉蓯蓉片不規則,厚。表面呈褐色或灰褐色。有些可以看到肉質鱗片。斷面上有淡褐色或棕黃色的點狀維管束,呈波浪狀環狀排列。氣微,味甘,微苦。

3.13.8.1.2管花肉蓯蓉切片上散布著斑點狀維管束。

鑒別、檢查、提取和含量測定

壹樣的藥材。

3.13.8.1.3酒燉肉蓯蓉片,按酒燉或酒蒸的方法(附錄ⅱD)用酒燉或酒蒸,直至酒完全吸收。

肉蓯蓉的形狀像肉蓯蓉片。表面黑褐色,切面上點綴著維管束,呈波浪狀環狀排列。柔軟濕潤。略帶酒香,甜而微苦。

草蓯蓉表面散在點狀維管束。

鑒別、檢查、提取和含量測定

壹樣的藥材。

3.13.8.2性味與歸經甘、鹹、溫。歸腎、狗腸經。

3.13.8.3功能與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可用於腎陽不足、精血不足、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3.13.8.4用法用量6 ~ 10g。

3.13.8.5儲存於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3.13.9來源:中國藥典2010版

4草蓯蓉別名肉蓯蓉是中藥名稱,來源於現代實用中藥,是《新修訂本草》[1]中記載的草蓯蓉別名。

4.1肉蓯蓉別名金筍、妖精、肉蓯蓉、肉蓯蓉[3]。

4.2來源與產地草蓯蓉全草(Cham。等等。)弗雷洛夫。[3].分布在黑龍江、吉林等省[3]。

4.3性味甘、鹹、溫[3]。

4.4主要功能為補腎壯陽、通便止血[3]。主治:腎虛陽痿、遺精、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血尿、宮寒不孕、帶下、崩漏、腸燥便秘[3]。

4.5肉蓯蓉的給藥及用量:煎服,15 ~ 30g,或用酒浸泡[3]。

4.6地上化學成分含草蓯蓉堿和草蓯蓉內酯[3]。全草含Boschnaloside,Rossicaside)B,C,D,p-香豆酸及其乙酯[3]。根莖含有甘露醇[3]。

4.7肉蓯蓉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