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第壹道茶叫“苦茶”,是店主將大理特產沱茶放在白族會館常年火坑上的小陶罐裏燒烤至黃而不焦,香氣四溢時沖入開水沖泡而成。這種茶更好,醋味濃,香氣宜人。因為白族人講究“酒滿敬,茶滿欺”,所以這種茶只有半杯,不是為了沖泡,而是為了啜飲,品味舌尖上茶的苦爽清香。貧窮的含義代表了生活的艱辛。人生的旅途是艱難的,創業的開始是艱難的。正如孟子所說,“天欲降其身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其身,亂其行。”在苦難面前,只有學會忍耐,讓歲月浸泡在苦澀中,才能慢慢品味到茶的清香,體會到生活的原味,才能對人生有深刻的感悟。
第二種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紅糖作調料,沖入用大理名茶“甘通茶”炒成的淡茶而成。這種茶甜而不膩,用的茶杯大如小碗,客人可以盡情享用。從苦到甜的含義,代表了人生的甜蜜。歷經磨難和多年的浸泡,奮鬥中種下的種子終於發芽成長,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是對努力的肯定,這是對付出的回報。在明月花叢下品嘗香甜的果實,怎能不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三茶的“回味茶”是在蒼山呂雪茶中加入少許胡椒、生姜和肉桂,然後炒熟制成的。這茶又甜又辣,喝後回味無窮。因為肉桂是辣的,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江在白語中讀作“赤”,意為富貴,所以這種茶表達了主客之間無比的親密,以及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三種滋味,又叫回味茶,代表人生慘淡的處境。人的壹生,要經歷太多的事情,有高有低,有曲折,有平淡,有酸甜苦辣,也有諸如名利、權力、財富等等。要做到“順境不足以喜,逆境不足以憂”,妳需要壹顆淡然的心,壹顆宏大的氣度。如果壹味沈迷於成功或失敗,過分看重身外之物,就會陷入生活的泥潭,失去很多生活的樂趣。所以,這茶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對於壹些不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妨掉以輕心,不要讓生活背負了可以徹底拋棄的包袱。這樣才能做到“不受辱,只看庭前花開花落;我無意留也無意留,隨波逐流於天空之外的雲朵。
飲用方法
首先把當地的綠茶放在特制的小沙鍋裏,放在火上烤。當壺內茶葉酥香黃實時,向壺內倒入少許開水。當水中的泡沫消失後,再加入沸水。四火煨制片刻後,茶呈琥珀色,香氣四溢,有壹種烤茶的特殊香味。倒入小盅中。這第壹口茶叫第壹口苦茶。沙鍋註入清水,加糖,炒桃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也就是第二道甜茶。壹、三茶要把香濃的奶扇、紅糖、蜂蜜、肉桂、爆米花,還有少許花椒放入茶中,這叫三余味棉。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生物堿、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礦物元素、芳香成分等。具有藥理和營養雙重功效。具有提神、利尿、強心、清熱降火、預防動脈硬化、降血壓等特點。中國是茶的故鄉,民族地區由於自身生活習俗形成的特殊飲茶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釀造方法
高溫:90度以上
葉茶: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茶、佛手等。
復卷茶:鐵觀音、佛手等近球形茶。
重焙茶:顏色較深的茶。
陳年茶:任何儲存得當的陳年茶,鐵觀音、水仙都比較常見。
中等溫度:80-90度。
輕發酵茶:如文山寶中茶,如果焙火較重,仍采用高溫沖泡。
芽茶:如白浩烏龍茶、高級紅茶等。
熏制花茶:香片、包裝茶、熏制花。
低溫:80度以下的綠茶:如龍井、碧螺春。如果品嘗的時候還是覺得苦,可以再次降低水溫。
品茶並評價它的味道和質量
中國茶道不僅是喝茶的藝術,更是生活的藝術。三茶體現了“壹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學,也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世界上的每壹個人,當我們吃飽喝足慢慢品茶的時候,不妨讓這種充滿智慧的茶香慢慢滲入我們的生活,讓生活像茶壹樣,清香宜人!
相關記錄
早在唐代,舒曼就有記載,1000年前的南詔時期,白族就有飲茶的習慣。明朝的徐霞客來到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風俗所感動。他在遊記中形容為“茶為樂,第壹茶,中鹽茶,第二蜜茶”。所謂“飲茶為樂”,就是把喝茶當作壹種欣賞的藝術活動,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