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蔬菜大棚的種植與管理?

蔬菜大棚的種植與管理?

冬春大棚茄子類蔬菜管理要點(1)冬春氣溫低,日照時間短,光照強度弱,經常出現連陰雨、極端低溫、大雪等惡劣天氣。溫室栽培的作物抗逆性差,易發生病蟲害和營養缺乏等各種生理障礙。管理要點簡述如下:1 .平衡施肥。①用水追肥。選用硫酸鉀復合肥和優質有機復合肥,用水追肥。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避免壹次塗抹過多。②葉面噴施肥料。冬春季植物根系吸肥能力弱,土壤追肥利用率低,肥效差。選擇優質葉面肥進行葉面噴施,可以快速有效的補充各種養分,彌補生長的需要。③根據生長季節,合理選擇葉面肥。茄果類蔬菜在苗期、營養生長期和果實膨大期,可選用多元復合磷酸二氫鉀,補充磷、鉀等微量元素,有效提高抗寒性,促進生根和幼苗生長、莖葉生長和果實膨大;在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可用葉霸2號和多元素硼肥補充硼、鋅肥,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開花座果率。番茄、辣椒從座果初期開始噴施綠粉威3號或鈣寶1000倍液2-3次,可有效防治番茄臍腐病、辣椒莖腐病、番茄裂果病,提高果實硬度和耐貯性。第二,合理澆水。(1)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澆水堅持地下灌溉和膜下滴灌,有效防止地下水蒸發,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減少各種病害的發生。(2)澆水選擇陽光明媚的早晨。此時水溫接近地溫,澆水容易適應根系刺激,地溫恢復快,有足夠的時間排除棚內水分。③澆水量取決於天氣、植物生長和土壤濕度。澆水當天,關閉溫室提高溫室內溫度,隨溫度恢復地溫。但地面溫度升高後,應及時進行通風除濕,以利於植物的健康生長,抑制病害的發生。第三,增加采光,加強保溫。(1)使用無滴漏的大棚膜,保持大棚膜的清潔,以增加大棚內的光照強度和溫度。②合理的種植密度有利於提高光能利用率,減少漏光損失。同時,根據植物生長情況,及時做好修剪、紮藤、除老葉、黃葉、病葉等田間管理工作。冬春季溫室茄果類蔬菜管理要點(二)四。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科學管理。①晴天。清晨盡早揭開無紡布、草簾等覆蓋物,讓棚子見更多光,蓄更多熱。中午棚內溫度不高時,不通風或少通風;如果棚內溫度超過30℃,看作物生長情況,通風1-2小時。下午3-4點,在外界溫度下降之前,及時覆蓋保溫材料。從立春到清明,通風量要逐步加大,通風口要逐步做到早揭晚蓋。②大風。要密切關註天氣預報,在大風到來前全面檢查加固保護區防風措施。經常檢查和修理損壞的棚膜。(3)大大降溫。主要增加夜間覆蓋率的措施。比如在溫室內臨時搭建第二層膜,搭建中棚或小棚,或者覆蓋草簾、無紡布、遮陽網等。④持續陰雪天氣。除了防凍保溫,還要及時清除棚外的積雪,每天讓棚內的植物見光,見光的時間取決於棚內的溫度。久違的雨突然放晴了。長時間的降雨和突然的晴熱往往使溫室溫度急劇升高,導致葉片生理性失水和植株萎蔫死亡。所以突然清場後,無紡布、草簾等覆蓋物不能完全掀開,應該少則多。2-3天後,待植株適應後,轉入正常揭蓋管理。⑥凍傷要及時補救。采取噴水、剪去凍害組織、葉面追肥、防治病蟲害等措施。,盡快恢復植物的正常生長。第五,護花護果。大棚栽培的茄子類蔬菜,由於生長前期溫度低、光照不足,開花授粉不良,容易落花落果。應用激素或生長調節劑是防止落花落果的有效途徑,同時可以促進果實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建議用保果寧2號液蘸花或噴花。花期和幼果期防病、噴花或蘸花三道工序壹次完成。六、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病蟲害。溫室內溫暖濕潤的環境為許多病蟲害創造了良好的滋生條件,需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①農業控制。做好田間日常管理,如清除棚周雜草,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棚內濕度,及時清理病殘組織,減少病源;噴微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2)及時使用化學藥劑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基數。前期選擇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發病初期用立德、白素煙劑熏蒸,或噴灑撲爾敏、抗病毒礬、施樂、百菌清等農藥,每隔7-10天交替噴灑1次。蟲害通過噴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蟲啉、銳勁特、蚜啶和毒死蜱來控制。1.種植前多使用竹竿、竹片搭建棚子,也有沒有支架的棚子。壹般跨度10 ~ 12m,長度50 ~ 100 m,高度2.1 ~ 2.3m,南北向最多,南北或東西向開溝,溝距65438。壹般施基肥或溝施,每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或腐熟雞糞2000公斤,磷酸50公斤,尿素30 ~ 50公斤。每種復種壹般施有機肥10%,化肥5% ~ 10%。制作高邊框,邊框高20 ~ 25 cm,邊框用塑料薄膜覆蓋或完全覆蓋。二、種植壹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苗齡25 ~ 30天,2月底至3月初播種,3月底至4月初播種。根據品種不同,早熟小果型品種株距38 ~ 40~45cm,中熟大果型品種株距40 ~ 45~50cm,中熟或中熟品種株距45~50cm。每畝種植1800 ~ 2400株,大果型密度低,為1800 ~ 2000株,中果型為2000 ~ 2200株,小果型為2200 ~ 2400株。栽後當天澆水壹次,適當閉棚2 ~ 3天。3.栽後管理1。修剪:接蔓後及時去除基部的次蔓,修剪單蔓,垂直栽培(部分地區采用雙蔓立或多蔓攀援栽培的方法),追施50% ~ 60%的肥料促進接蔓。及時去除基部的次蔓,將主蔓綁在竹竿上或用繩子纏繞。主蔓10 ~ 17段上的子蔓坐在瓜上,長到2 ~ 6厘米時切掉第三段瓜子。同時去掉子蔓第壹、二節上的太陽蔓和第二節上的子房,留下第壹節上的子房坐瓜,即坐瓜的子蔓只有兩片葉子,在主蔓上留下2 ~ 4條蔓用於坐瓜。小果型品種適合低節位保瓜,壹般8 ~ 12節,中果型13 ~ 15節,大果型14 ~ 17節。節位越低,果形越小,果實成熟越早,果形指數越小。甜瓜節點處子房明顯膨大後,逐漸去除甜瓜節點上方的亞蔓。當主藤有20片葉子時,在主藤頂端捏壹小尖。展開後主蔓會保留25片葉子,甜瓜的節位以上應該有10片功能葉。2.定瓜和肥水管理:目前生產中為了省工省事,特別是為了提高雨天坐果率,常使用激素蘸花。人工授粉後3 ~ 5天,激素蘸取後2 ~ 4天,卵大時幼瓜固定,小果型每株1 ~ 2瓜,中大果型1瓜。甜瓜定形後,每畝追施磷酸15kg,或尿素20kg左右,硫酸5 ~ 10 kg,澆甜瓜膨大水1次,5 ~ 7天後澆第二次甜瓜膨大水。成熟期前,中熟、中熟、晚熟品種需灌水1 ~ 3次。3.溫濕度管理:溫濕度的控制主要通過溫室頂部和底部的通風口來實現,溫度壹般維持在25 ~ 35℃。每次澆水後,應及時增加通風,降低濕度。網狀品種形成期,要控制好濕度,濕度過大,裂縫大;溫度太小,裂了也沒事。4.二茬瓜管理:春季大棚二茬瓜的方法是在主蔓頂部預留1 ~ 2條次蔓,次蔓長到2 ~ 3片葉子時會被點。太陽藤從這個子藤上發芽後,瓜就會留在太陽藤上。此時壹茬瓜已過膨大期,可使二茬瓜的子房生長發育。也可以不預留頂部的子蔓,第壹茬瓜過了膨大期後,主蔓的不同部位自然會長出新的子蔓,可以選擇合適的子蔓結瓜。選擇壹個合適的時期,在給壹茬瓜施肥澆水的同時,基本相當於給二茬瓜澆了腫水。第壹茬瓜收獲後,及時對第二茬瓜追肥澆水。與第壹茬相比,第二茬瓜普遍發育更快,成熟更快,果肉更薄,腔更大,含糖量更低,著色差,果形容易扭曲,某些類型甚至畸形嚴重。5.病蟲害防治:溫室是春季栽培厚皮甜瓜的最佳方式之壹,壹般不容易發生病蟲害,但由於濕度大、澆水過多、室外空氣小、不及時、過度悶棚,容易發生霜黴病、莖枯病、角斑病等病害。太幹燥,容易引起白粉病。5月份以後,註意及時防治蚜蟲、蝸牛、粉虱等害蟲。四、適時采收第壹茬瓜壹般在6月初至6月底,第二茬瓜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第壹茬畝產3000 ~ 4000公斤,第二茬畝產2000 ~ 3000公斤。水果的含糖量從14到19度不等,大部分在14到16之間。正常栽培條件下生產的厚皮甜瓜,外觀、品質、風味俱佳,是壹種很好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