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劉蘋果”在去年推出時壹度成為業內佳話,成為品牌個性化和故事營銷的典型案例。但實際上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而劉濤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卻漸行漸遠。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高性價比的聚會是如何推這三種水果的:
三張主圖也是各水果品牌的主要思路。
褚橙:勵誌、坎坷、傳奇
劉濤:企業家和產業為國家服務
<“褚橙劉蘋果”在去年推出時壹度成為業內佳話,成為品牌個性化和故事營銷的典型案例。但實際上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而劉濤和潘蘋果的品牌之路卻漸行漸遠。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高性價比的聚會是如何推這三種水果的:
三張主圖也是各水果品牌的主要思路。
褚橙:勵誌、坎坷、傳奇
劉濤:企業家和產業為國家服務
潘蘋果:公益、家鄉、名果
那麽我們來看壹下上線第壹天22: 40的銷售情況:橙子8400多單,銷量75萬;劉濤476單,4.6萬銷量;潘蘋果187單,1.6萬銷量。可見這是幾何層面的差距。拋開昨天的性價比,這三個水果從11開始賣。褚橙銷量壹直很好,劉濤壹直很壹般,潘蘋果表現有點差。潘蘋果今年在淘寶新開官網的銷量只有幾十單,店鋪動態評分很低。
其實楚橙的成功不僅僅是品牌和故事營銷的個性化,更是表面現象,往往很難復制表象。我們先看看楚橙是怎麽成功的,個性化和故事營銷是怎麽走到溢價的,再看看後兩者為什麽沒能復制成功。
褚橙:立足內功,故事開花。
褚橙能長期暢銷,它的基礎就是這個橙子真的好。我去年的文章《褚橙第壹,本來第二,下壹個會是誰?總結了褚橙成功的基礎:壹是褚老認真做事、專註研究的態度;二是果園的過程管理;三是與果農共創財富。這些都是保證褚橙品質的基礎。如果妳種不出好果子,妳再勵誌也沒用。
市場上臍橙價格壹般為每斤4-7元,而褚橙價格為每斤15-16元,與美國、澳大利亞進口臍橙價格相同。通常情況下,價格定得高,對應的市場就會變小(如上圖市場價格曲線所示)。但褚橙依然能以高價取得不錯的銷量,就是通過品牌個性化和故事營銷,將理性的價格曲線向外轉移為“非理性”的價格曲線。楚橙的內功奠定了畫面中堅實的畫框基礎,然後通過品牌建設進壹步拓展市場。
劉濤:牽強嫁接,方向不對
推出劉濤並不是柳傳誌的本意(他甚至不喜歡),而是去年原本由媒體電商組成的“褚橙劉濤”的推廣計劃。但柳傳誌和劉濤的關系只是投資人的關系,而不是像楚橙那樣十年的制作人和體驗者。在這種情況下,個性化的品牌建設是很牽強的。
在產品定價上,劉濤也和褚橙很像。市場上,江山獼猴桃、黃馨獼猴桃價格在每斤7元左右,紅獼猴桃、周至獼猴桃價格在每斤18元左右。劉濤的價格是每斤32元左右,幾乎等於進口賈培獼猴桃的38元。過高的定價使得自身市場的基礎變小,通過牽強的品牌個性化,只能輕微影響非理性的價格曲線。
還有壹點就是褚橙和劉濤品牌的微妙區別:作為創業者,支持褚的人有壹種對體制不滿的表達,而對體制不滿的人擁有大量受眾。柳傳誌更多的是現有體制內的成功企業家,他的支持者大多是機場成功的追隨者,這些人大多不買水果。
潘蘋果:善良被互聯網思維毀了。
潘蘋果也是去年提出的,當時潘石屹為家鄉滯銷的蘋果代言。這本是壹件好事,卻被“互聯網思維”扭曲成了壹個潘蘋果,有點方向不對。
首先,沒有強內在聯系的個性化品牌命名,就像上述柳桃壹樣牽強,很難造成非理性價格曲線的位移;其次,潘蘋果的定價也和褚橙、劉濤差不多。市場上,花牛蘋果每斤6-9元,潘蘋果每斤15元,與進口蛇果價格相近,縮小了市場份額的基礎;最後,作為壹個企業家,潘老師所處的行業決定了他公眾形象的爭議性。本來公益代言可以為他的公眾形象加分,但是潘蘋果的推出和過高的定價讓公益代言的色彩淡化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合理的價格曲線會產生反向位移。
這就是為什麽楚橙成功了,而劉濤和潘蘋果卻漸行漸遠。
後記:褚橙六桃盤蘋果的操盤手是認識的朋友。本文僅從事實出發,探討農產品品牌建設之路。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