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豬瘟。是壹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傳染性強、死亡率極高,豬不分年齡品種,壹年四季都可發生。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壹般2-10天發病。
癥狀:最急性型:突然發病,高溫個退(41-42℃),無明顯癥狀,很快死亡。
急性型:體溫升高到40.5-42℃,持久不退。食欲減退或停食,精神沈郁,伏臥喜睡,寒顫,擠臥壹堆或鉆草窩。站立行走拱背彎腰,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眼結膜發紅,有濃腫分泌物。先便秘、後腹瀉。耳根、腹部、仰肢內側等處有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公豬包皮積尿,擠壓時流出白色渾濁異臭尿液。病豬壹周左有死亡。
慢性型:急性不死轉為慢性。病豬消瘦,貧血,全身衰弱,常伏臥不起,行走搖晃,有時輕熱,便秘腹瀉交替,壹般難以恢復。
防治:無特效藥,主要靠預防。
1、每年應在春秋兩季進行豬瘟疫苗防疫註射。仔豬在吃奶前註射疫苗效果好。
2、豬舍、用具等用2%燒堿或20%石灰乳或30%草木灰水消毒。病豬應隔離,死豬應深埋或燒毀。
3、堅待自繁自養。從外地購進豬,要註射豬瘟疫苗並隔離觀察3周,健康無病方可合群。
二、豬流行性感冒。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壹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往往突然發病,很快波及整個豬群。壹般呈良性經過,病程短,壹周左右可自愈,有並發癥時可引起死亡。各種豬對本病易感,尤其是外國良種豬多發。本病多發於天氣驟變的冷濕季節,常呈地方性流行。
癥狀:病豬體溫升高到40-41.5℃,有時可達42℃。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沈郁,肌肉和關節疼痛,常臥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糞便幹硬,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防治:在陰雨潮濕和氣候劇變的季節,應註意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幹燥、清潔、防寒、保暖,定期驅蟲,補給富含維生素的飼料,用10-20%石灰乳消毒欄舍。
治療:尚無特效藥。
1、發燒時用解熱鎮痛藥:肌肉註射30%安乃近3-5毫升,或復方奎寧註射液5-10毫升,或柴胡註射液2-4毫升。
2、控制繼發感染: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本病無治療作用,但可減少並發癥。
3、柴胡19克、土茯苓13克、陳皮19克、薄荷19克、菊花18克、紫蘇16克、生姜為引、煎水壹次灌服。
4、金銀花、連翹、黃蘋、柴胡、陳皮、甘草各10-15克煎水內服。
三、豬傳染性胃腸炎。是壹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各種年齡的豬全年均可發,但以深秋、冬季和早春發病最多、夏季發病較少。
癥狀:本病潛伏期短,壹般15-18小時,傳染迅速,數日內可蔓延全群。豬體溫升高,肚皮膨大,食欲減退或不食。水樣腹瀉,排出灰白色、黃褐色或綠色惡臭糞便、病豬迅速失水,眼窩凹陷、體重減輕。仔豬2-7日內死亡。成年豬5—8日腹瀉停止而康復,死亡率不高。
預防:為控制本病發生,平時應註意不從疫區引進豬只。發現本病後、應將未感染的豬迅速隔離,病豬立即隔離治療,用堿性消毒藥對豬舍、用具、車輛、過道等進行消毒,限制人員和犬、貓等動物出人。
治療:對患病仔豬可肌肉註射氯黴素,口服鏈黴素,並口服乳酶生,胃蛋白酶、磺胺瞇等量混合的健胃劑。對腹瀉脫水的病例實行註射或口服補液。對成年豬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精料量或改為易消化的粥食,壹般幾天即可耐過。
四、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急性傳染病。本病自然發生於牛、綿羊、犬、貓、鼠及豬。除成豬外對其它動物均為高度致死性疾病。壹般不感染人。病豬、帶毒豬及帶毒鼠類為本病重要傳染源。本病多為散發,有時呈地方性流行,多發生於冬、春季節。
癥狀:潛伏期3—15天。主要表現體溫升休 精神沈郁,不吃,迅速衰弱、昏迷,經過12—24小時,發生敗血癥死亡,死亡率可高達95%以。
年齡較大的哺乳仔豬,體溫升高至41-42℃。病豬極度萎頓、厭食,間有嘔吐及腹瀉,中樞神經受侵害時,川現典型神經癥狀。病豬興奮不安,亂跑亂碰,意識喪失,轉圈,前肢或後肢叉開。繼則呈陣發性痙攣,或呈癲癇樣發作。病豬側臥,頭向後仰,四肢痙攣,每次發作時問長短不定。隨病程發展,出現神經不全麻痹或麻痹,最先出現神經和喉神經麻痹,病豬不能吞咽、流涎、呼吸困難、失明、以後肌肉麻痹。少數康復豬、有失明、頭頸彎曲等癥狀。病豬步態不穩、斜行、臥地。後期仔豬叫聲嘶啞。經4-6日衰竭而死。
四個月以上的豬,僅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病狀,問有嘔吐、腹瀉、無神經癥狀,經3-4天痊愈。病愈豬可帶毒1個月。壹些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或產出死胎。
防治:消火豬場中老鼠,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壹旦發生本病,要上即隔離病畜,被汙染的用具和欄舍等外界環境,用2%燒堿水或10-20%石灰乳劑進行消毒。
五、豬乙型腦炎。是由日本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季節性傳染病。由蚊子叮咬而傳染,夏、秋兩季較流行。以5-6月齡的豬發病較多。
癥狀:突然發病,高熱達40-41℃,持續不退。病豬精神沈郁,好臥,食欲減少,飲欲增加,糞便幹燥成球;尿深黃色,有的病豬呈明顯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磨牙、虛嚼、口流白沫,往前沖、轉圈。有的病豬後肢輕度麻痹,步行踉蹌、關節腫大。懷孕母豬常發生流產,特別是初產母豬,產出的胎兒多是死胎,呈木乃伊化。公豬常壹側或兩側睪丸腫大、發炎。
預防: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及時撲滅子了和蚊子。流產胎兒及胎衣要深埋處理。在疫區可試用乙型腦炎弱毒疫苗,於流行前壹個月免疫。4月齡以上至2歲的後備公母豬都可以註射。
治療:可用抗菌素防止並發癥。可試用中藥石膏湯加減,生石膏155克、元明粉124克、天竹黃25克,板藍根62克、大青葉62克、青黛18克、滑石31克、朱砂6克(另包),除去朱砂外煎水,涼溫後加朱砂灌服。
加減:高熱不退加知母、生甘草,重用石膏;大便秘結加大黃,重用元明粉;津液不足加生地、玄參、麥冬,輕用元明粉、滑石;病後體虛加黃芪、當歸、黨參、白術等。
六、豬肺疫。又名豬巴氏桿菌病、鎖喉風。是壹種由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健康豬常帶本菌,但並不致病。當各種原因引起豬抵抗力下降時,病菌乘虛繁殖引起發病。本病潛伏期1-5天。
癥狀:1、最急件型:多呈敗血癥,體溫突然升高到41-42℃,停食,粘膜青紫,咽喉部發熱紅腫,張口喘氣,呈犬坐勢,最後窒息而死、病程1-2大。有時看不到任何癥狀突然死亡。
2、急件型:休溫升到41℃以上,短促痙孿性咳嗽,呼吸困難,嚴重時有喘鳴音。胸部有壓痛,皮膚有紅斑和出血點。鼻流膿樣粘液、先便秘後腹瀉,心跳加快, 5-8天臥地不起而死亡、死亡率在70%左右。
3、慢性型:主要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或偶而氣喘,消瘦無力,食欲壹進壹退,後期下痢惡臭。經3-6周衰弱死。
防治: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的抵杭力。欄舍定期消毒。每年定期註射豬肺疫菌苗2次。
2、肌肉註射10%的磺胺嘧啶鈉每50公斤體重註射40毫升,以後間隔6小時註射20毫升,至康復。
3、青黴素按每公斤體重1.5萬單位,6小時壹次,康復。鏈黴素每天1克,分兩次肌肉註射。青鏈黴素合用效果更佳。
七、仔豬副傷寒。又叫沙門氏菌病。主要危害1-4個月的小豬。病菌經消化道傳染給健康豬。本病常呈散發性或地方性流行,壹年四季均可發生。
癥狀.1、急性型:病程短的,無顯著癥狀而突然死亡。 病程稍長的,初期體溫高達41-42℃,精神不振,不食。後期腹瀉,排出淡黃色有惡臭稀糞,厭食,呼吸困難,耳根、胸腹部皮膚呈紅色,後變為藍紫色,或出血斑。常衰竭死亡。
2、慢性型: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腸炎癥狀。病初高溫(40.5-41.5℃),精神不振,減食、寒顫,喜鉆草窩堆睡,眼有膿性分泌物,初便秘、後為頑固性拉稀,嚴重者肛門失禁,糞便黃竭色或灰綠色,惡臭、常混有血。死前皮膚上出現紫斑。壹般經數周後消瘦衰竭死亡。
防治:本病主要靠預防,治療效果壹般不佳。
1、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疫區定期打防疫針或口服仔豬副傷寒菌苗。在飼料中添加士黴素等抗生素也有效。
2、土黴素或氯黴素:日劑量為50-100毫克/公斤,肌肉註射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體溫下降,精神、食欲明顯好轉後,劑量減半,繼續用藥4-7天。
3、磺胺二甲基嘧啶日服0.2克/公斤,分2次口服,連服7-10天。